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閱讀習慣


原來不只我一個,也有專欄作家留意到中國人的閱讀習慣比其他民族弱,過去只能從旅行時的觀察中估計狀況,直至專欄作家引申一些客觀的統計數字,才肯定我的觀察沒錯。

的確,由於自己到外地旅行多以自由行的形式,所以在外地乘坐當地的公共交通工具絕不罕有。走在車上,無論在日本、台灣、美洲和歐洲,都總看到有些乘客在看書,雖然大部份情況我也不知他們所看的書的種類,但就是或薄或厚,總之就是實實在在的一本書;反之在內地或香港乘搭地鐵或巴士,看書的人寥寥可數,大部份人也是看手機,並且在手機上掃下掃下,看來大概也不是在閱讀電子書而是在玩遊戲或使用社交媒體。專欄作者的觀察則在飛機上,當不少外國人在看書時,中國人和香港人就分別在傾談和看電影了。從前也會擔心自己的觀察以偏概全,只因我見識少或總是遇不到看書的人,不過作者不知從那裡引伸來的數字證實中國人每年平均看書的數目確比其他大國的人民少,更令人驚訝的是一個中國人一年平均還看不到一本書,而香港人其實也好不了多少。

對我來說,一年看不到一本書真的匪夷所思,我一年到圖書館最少也借了廿多本,我一個人不就已經抵二十多個人?只是,環顧身邊親戚好友,確又沒有多少個一年會買書或借書看,恐怕專欄作者所引出的數字又離事實不遠。

不想探究中國人少看書的原因,但知道看書確是一個幫人擴闊視野的好方法,即使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若果只去見識人家的風土人情而沒機會了解到背後的來龍去脈,很多見識很快便會煙消雲散、了無意義。何況,行萬里路還不過局限在某些層次和範疇,說到一些題目如健康飲食、中醫的功效、現代經濟學、新興宗教等等,若非年輕時有機會進入學校學習那專門知識,恐怕也不是行萬里路便會見識到。

常常見到社會上公認的成功人士鼓勵人多看書,例如一年最少看兩本與自己工作無關或不屬於自己範疇的書籍。的確,世界如此闊,人生時間卻如此短暫,真正容讓我們去學習的時間其實更加短,行萬里路是一個方法去擴闊視野,而閱讀亦是一個過之而無不及的好方法。難忘去年看了一本好書後叫我理解世界飲食文化跟經濟發展不能分割,也難忘今年初藉幾本小書令我更深了解中醫是甚麼一回事,還有年前看過那本描述國共內戰如何帶來兩岸今日差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當然還有令我更想到外地跑馬拉松的兩本跨界別書籍,和令我至今仍念念不忘的《挪威的森林》。這些東西跟我生命有關嗎?或有或無,或今日無而將來有,誰能知道?但卻令我覺得自己渺小而更要多謙虛去學習。
15•4•14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也來「必要的沈默」


中學文憑試以「必要的沈默」作試題,翌日立即見大小專欄作家借題發揮,有的考生上身,根據題目設定寫下去,也有的嘗試分析題目是否具有政治意圖,更有趣是有評論認為這是涉及人生和文化特性的題目。這證明人人背景、腦袋和思維皆不同,一個題目令人有五花八門的閒想,世界真是多姿彩。

雖然已過了兩星期,我的文章又不會有幾多人看,但見到人人談得興奮,也忍不住一齊去湊湊熱鬧。

可能是我的政治敏感度低,所以當初驟眼見到題目,也不覺得有政治意思,當然,若要對號入座,這個題目可引用的例子實在又多不勝數,好像追查毒奶粉事件、尋找四川地震死傷小孩的數目、支持官員公開資產的議案,本來都是民生事件,但最後相關主角也會因尋舋滋事罪而被判入獄,證明這些人實在需要懂得「必要的沈默」,否則你不惹上政治,政治也會主動找上門。

其實,誰能介定哪是民生議題,哪些會牽涉到政治呢?可能一個警察不過緊守崗位,見有違規駕車便執行法律,卻沒料到司機卻說「我爸是李鋼」,那普通的一次執法,最終卻發現是「必要的沈默」更好;又例如一個老師,只見警察不公平地執法而發聲,最後竟然連堂堂一個特首也要為老師的表達方式而責令官員處理,老師日後可能要為保教席,就是見到不公義的情況也選擇「必要的沈默」。

說到這題目,可用例子真的多不勝數,專欄作家說得不錯,這與人生亦有關,因為不單只人會隨著包袱及閱歷越大,而更懂得運用必要的沈默,並且人生可能已累積了很多很多因別人沈默而帶給自己傷害的經歷,又或是因自己懂得必要的沈默而平步青雲;所以年幼時多衝動,年紀越大,會因世故了而不想講太多。我想起年少時因見義勇為選擇不沈默而錯怪老師,後來需要麻煩一輪才成功「補鑊」;出來社會工作後最深刻的一次是因指出上司的問題而被針對,反之同事縱然亦有不滿卻選擇沈默而成功自保,滿以為又一次經歷悲壯的結局,沒料到搌轉間卻又找到一份好工作,反之沈默的同事不久後也要黯然辭職,上司還成為過街老鼠。

是否選擇「必要的沈默」其實十分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經歷讓我知道個人的成熟程度、對事情的了解程度也不可或缺;然後在甚麼場合,如對身邊的親人,不想為小事而傷和氣的沈默,跟為求保著飯碗而沈默又有所不同;何況,選擇「沈默」或「不沈默」而帶來的後果可以是天與地的分別,不是人人孑然一身可以無牽無掛,不是個個結局也終能守得雲開,有人可以對坐監習以為常,亦有人有千斤擔子,不必一定要政治性,人人一輩子總有些或好或不好的經歷,視乎是否保持沈默,一輩子也不分享出來。
17•4•14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往聖城跑馬拉松(九)- 那麼遠這麼近


出發前往以色列前,再三提醒自己不要以此行作為一個靈命的轉捩點,日後也不要向人自跨自己去過這個地方;因為我總覺得人不應該太倚賴一個地方、一個人或一件事情去跟自己的靈命掛鉤,否則若果生活平靜、沒起波瀾、沒有人事或物的出現,是否就代表心靈只可在死水的狀態呢?同樣,基督教的教導中沒有聖城或必要到那裡朝聖的概念,耶穌回答撒瑪利亞婦女的時候,也說我們是以心靈和誠實拜祂。所以,在我而言,這次以色列耶路撒冷之旅,除了可一嘗在這個獨特的地方跑一次馬拉松,其實就單純地是一次和家人的旅行了。

不過,這次跟前往世界其他地方的心態仍有點不同,畢竟這個地方也是耶穌兩千多年曾走過的地方,所以也較為看重這次旅程,在出發前先借了好幾本相關書籍並且認真閱讀,雖然知道這次會有導遊講解,但若果去到景點前沒有初步認識,導遊的介紹可能剎那便忘記,反之,若能先有過了解,再聽導遊介紹,不單更深刻,還可在一些地方再作詳細查問。

儘管自己努力避免把耶路撒冷神聖化,但不能否認這個行程還是叫人興奮和期待,尤其看過幾本有關聖地行的書籍,見到作者深被歷史遺物觸動,我不期然也多去默想那些可能是耶穌昔日經過的地方。

其實一切也已經是兩千多年前發生的事,十年人事已可幾翻新,何況兩千年。在這兩千年,以色列經歷亡國與復國,猶太人幾乎曾被滅族,這片土地經多個王朝統治,不知距離兩千年前的光境,會否有大改變?我想,改變總無可避免,再加上一些刻意的人工修飾及商業化洗禮,耶穌昔日出生、成長、以至受死的地方皆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儘管耶穌降生的馬槽地已無從稽考、在拿撒肋成長的小屋已不復見,但一些與當日近似的牧羊人洞穴、用來作審判及囚禁犯人的地方、作最後禱告的客西馬尼園,以及耶穌走過的苦路,在考古學家鑑證下,也大有可能是經歷過兩千多年風雨洗禮但仍屹立不倒的遺址,那即代表這趟旅程所踏過的路,確有可能是耶穌昔日踏足過的。

而其中尤其深刻的,是今日已叫雞鳴堂的地方,可能一般遊客在此會被今日重建得很標誌的教堂,以及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故事所吸引,但基督徒不可不知的是這裡亦大有可能是耶穌昔日其中一個接受審判的地方,因為其正位於客西馬尼園附近,並是這一帶唯一設有牢獄的建築物,若果考古學家的推斷無誤,耶穌兩千年前便曾在這裡受審和被囚,而聖經所描述有關耶穌最後階段的事跡便在我所踏足的地方發生了。此外,到訪當日,正有另一團體來到參觀,可能他們被牧者之言所感,加上深深感受到耶穌當日所身處這環境的困乏和被離棄之心情,有部份人低頭飲泣,令原本不明他們何故逗留牢獄這麼久的我,也覺得自己太沒耐性和體諒。這時,我也想起聖經詩篇中的彌賽亞詩篇,那形容耶穌為世人之故而被離棄、被判刑罰的感受,就是在這環境下發生了。

儘管那已經發生了兩千年,以為離開我們很遙遠,但卻原來還是這麼近,即使今日我不要自己帶著甚麼屬靈的目的到來,但仍深深感受到主耶穌昔日所走的路確不容易,處身在那牢獄,已有幾分寒意,何況當日耶穌到來不是為旅遊,而是為我們。有趣的是,縱然歷史和考古學家早已找到很多證據證明耶穌昔日的事跡千真萬確,甚至連回教及猶太教亦不否定兩千年前曾有過耶穌這個人,但很多人仍是要刻意忽略這段與我們本來息息相關的歷史。

來到耶路撒冷前,本以為兩千多年前發生的事是很遙遠,過去也因局勢不穩叫我不知道何日才可以來到這個相當特別的國家,沒想到今日我已踏足過這地方,甚至走在聖經曾描述過的地方上,當這次來到耶路撒冷,原來一切還可以離我們這麼近。雖然自己原先刻意不叫自己心靈藉這旅程有任何改變,但還是不得不承認神在此觸動我心,讓我以未試過的方式經歷祂及叫我明白還可與祂更接近。
2•4•14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工作兩週年


在公眾假期中,靜靜渡過新一份工作的兩週年,並且順利過渡到新一份合約。如無意外或突發事,最少也會努力完成這份合約,那即是我將待在這裡四年,到時便會成為我踏足社會以來從事最長久的一份工作了。當然,經歷過在某份工作中同一時間有連續上兩級的上司一齊請辭,然後換來一個不正常的上司而間接逼使我自動辭工,我也不敢肯定未來兩年是否必然風平浪靜而順利渡過。

但不會否認,今日所作的這份工作,在綜合了所有因素後,可說是我覺得最喜歡和合適的一份,當然和今日一同工作的同事的關係和工作間的氣氛沒有在美國紐約時的兩份好;成功感不如昔日在老人中心管理一個小部門的大;視野亦不如從前為少數族裔服務的廣闊;甚至服務和貢獻社會的層面還比過往任何一份工作弱,不過這份工作整體對我來說卻是不錯。也許,來到不再年輕的歲月,真不可再祈求太多「意義」和挑戰了。

這份工作當然有不太稱心的地方,好像距離住所位置較遠,交通費是歷來最昂貴;另外在全個機構中,明顯出現了兩類合約的員工,不單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人所共知,連待遇和工作態度亦有顯著的分歧,這明顯不是健康的現象,只是在制度改不了下,惟有努力不去想令自己不開心又無力改變的事,這兩年沒有因此受困擾,又沒好像一些同事般時常埋怨,確在心理上下了功夫。

儘管如此,這些困難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尤其不去想那些令人不開心又無可改變的事,正讓我學習思想正面和忍耐,在不公平中嘗試欣賞別人和默默耕耘,並繼續去愛以作好見證,確是人生很大的收穫。

也許經歷了多年「飄泊流離」,每一到三年便轉一份工作,縱然擴闊了自己的視野和豐富了自己很多人生經驗,但確也有點疲倦,因為每當和同事建立了關係,並且對工作純熟起來之際,卻又是時候走往另一站,然後重新認識過和學習過,一個又一個循環。經歷多年,身心不免疲累,便很想能夠穩定下來;剛好今日這份工作不是在講求商業業績而會隨時倒閉或裁員的商業公司,又不是一年到晚也要為籌募經費而生存的非牟利機構,卻是受法律條例保障需要存在的法定機構,這樣的機構不單只財政穩健,並且接近政府部門般有完善的架構,所以制度有序,大大減少了人治的味道,不會因長官一人意志定生死,這樣對求穩定的人來說確比較適合。

不過最重要始終是工作性質,在大半時間從事自己喜愛的文字工作,然後部份時間是統籌活動和外出工作下,還有少量時間面對新挑戰,這樣的比例在我現階段其實是再好不過,因為太多的戶外工作和挑戰是令人吃力,但卻仍不想終日躲在辦公室內而脫離群眾;更何況,今日的文字工作跟統籌活動又跟我昔日所學和自己的興趣有幾分接近,自己的興趣大概能夠成為工作,還可多求嗎?

最後,說到我的工作雖不算高薪厚職,但所想要的待遇幾乎一樣不缺,好像五天工作、家人的醫療保險、尚算不俗的工資、超時工作可以補回假期等,即使比上不足,但其實比很多人好了。

不知待在這崗位四年後會如何,亦也許下個月便因突發事而愔然離開,但會珍惜今日工作的機會,因為確經歷過神為我精挑細選而為我預備的這份工作。
18•3•14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流年「吉」利


農曆年假期,在親戚家中賀年,百無聊賴地在客廳中看書,偶然一次抬起頭來看看電視正在播放甚麼,「嚇然」見到標題竟然是寫著自己的生肖今年是「犯太歲」,自己有宗教信仰,當然不信這一套,心中並暗想:「等著瞧,且看如何?」

誰知道馬年未過兩個月,便已遇上重重難關。首先是正月未過,工作便要面對極艱難和重大的任務,這個任務的複雜性對我而言前所未有,我不單未能好好享受農曆年多日假期,甚至假期後返工的第一天便生出唇瘡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然後半個月後,輪到我爸爸跟婆婆同時入院,期間爸爸還一度被送進深切治療部,而在兩星期後,我便要踏上以色列之旅,一個多年以來夢寐以求的旅程,本應因為可以成行並在當地跑馬拉松的好事,變成了難以預計的事;此時又遇上馬航客機離奇失蹤、東歐政局不穩處於戰爭邊緣,到終於決定按一早預定的計劃上路,連兩年來也沒有病過的太太也病了。馬年開始才兩個月便接連發生如斯不幸事,還不是真的「犯太歲」、流年不利?

有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又有人說人有三衰六旺,甚至基督教也不否定人會面對苦難,那麼就即代表我人生總會在某些時間遇到不利,無論怎樣避也避不了?

其實人面對任何境況,或是順境、或是逆境,只在乎人的態度如何。有人即使事事順利,處於「大旺」之中,甚至羨煞旁人,但亦可以不知足,認為自己衰運連連;相反,有人就算身處逆境,只要常存感恩和樂觀之心,仍可認為自己滿有祝福,隨時找到可以謝恩的事。

回看自己在這兩個月,在工作上雖然不幸地多了一項吃力未必討好的重任,但一方面既可迎來挑戰,了解自己的潛能去到哪裡,另外亦可大大倚靠神,最終不只看到祝福處處,並且成功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想起完成任務的一刻,不單感到如釋重負,還覺份外甘甜。

至於爸爸身體在我準備旅行前突然急轉直下,並被送進深切治療部,固然不是一件快樂事,但應該也要感恩是這次發生在那重大工作和旅行之間,若果發生在工作壓力最大的那兩三星期,勢必令我百上加斤,肯定影響到我的工作表現,若發生遲兩星期,就分分鐘連旅行也要取消;若果爸爸患病是必要的要向他提出警號,那麼在那段時間發生也許令我困難和壓力最少。當然最感恩還是他情況可以好轉,除了不用失去爸爸,也令我有機會補償一些過去做得不足的地方,免卻一生的遺憾。在經歷這次事故中,其實是恩典處處,距離惡運其實相去甚遠。

儘管以色列之旅也難免會帶著不安上路,但正如妹妹所說,最少這次她沒有同行,我們終於明白當初為何安排不到一同旅行,那管她亦多麼希望可和媽媽一起去以色列,現在她最少可以暫時肩負起照顧爸爸的重任。原來一切已在神掌握之下,還需擔心會「犯太歲」?
可能每一個人的人生中總會有些時候較順利,有些時候較麻煩,但重要是在麻煩的時候仍不忘倚靠神,支取祂的祝福和保護,那麼就連逆境的時候,仍會是祝福處處、恩典夠用。
19•3•14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往聖城跑馬拉松(八)- 祝福超乎所求所想—更多祝福


以色列之旅,由原先沒期望、想過隨時需要退團而跟我擦身而過,到後來順利起行及歸回,除了因為罕有地參加了旅行團並且遇到一位對神對人也盡心的導遊,至令感受完全改變外,其實還經歷了很多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它們在別人看,也許是巧合或微不足道,但在我來看,卻相信是神施予的祝福。

好像在雞鳴堂時,在這同樣估計是耶穌受審的地方,正當我們還在等候上一個團體從地牢返上地面之際,竟讓我留意到那團體的部份團友悄悄在飲泣,我相信他們是一班基督徒,雖然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但我也被感染。這個是我全程最深刻的景點和時刻,亦一下子提升我更深默想到主耶穌昔日所走的道路和這程的目的,我感恩遇上他們。

然後在主日的早晨,既然仍因時差而睡不到,便相約太太晨早六時便到酒店的蒸氣浴室焗蒸氣浴,一早其實已有長者排隊運用其他設施,只是蒸氣浴室卻只有我倆,想起這個主日在以色列,我們不能如常聚會,但卻可以盡情唱詩歌,默想主耶穌的恩典和愛。起先也忘記這是星期日,亦不知道可以如何安排,卻為我們如此預備了。

不能否認,這次很多祝福的關鍵源自參加了旅行團,自己起初確不太情願且無奈,只因有一位年長家庭成員同行之故;不過在旅程以後想到,若果我以自由行的形式到來,我大概未必知道雞鳴堂同樣是耶穌受審的地方,我亦恐怕只租住三星級或以下的旅店而不會住進這四星級大酒店而享用到當中的設施如蒸氣浴室;同樣,若果我以自由行形式來到,相信耶路撒冷以南的馬撒大及死海,和以北的戈蘭高地及加利利湖,我就只能從南從北選擇其中一個了,這對我這位也希望在基督教發源地走走的信徒而言必略有所失,帶著遺憾的回程。這點其實我不得不感恩。

當然,還感謝神旅程中預備的其他良伴,二十九個團友各有不同性格背景,又來自不同群體,但幾對年長夫婦、幾對年輕夫婦和幾個年輕單身女子構成三個主要群體,大家有互動卻又沒有磨擦,長幼可以打成一遍,大大加增了旅途上的歡樂。所以我常說跑步做運動的,大概沒有幾多個壞人,而壞人亦沒有時間練習跑步及有閒情去參加馬拉松,這次參加的是專為馬拉松而設的旅行團,幾可已是一個「保險」。當然始終還必須得主祝福全程安全、有不俗天氣、和各人無恙的身體,我沒有忘記過去兩個春天也曾病倒過,而這次太太起行前已有感冒跡象,還好她在如此舟車勞頓下病情沒惡化,我看這不是必然,而是有神暗暗的看顧。

以色列是我最想前往旅遊的兩大目的地之一,而到海外參加馬拉松則是我近年最大的興趣,還加上和媽媽及太太兩個最親的人同往,正所謂一個旅程滿足了三個目的。回看從出發前遇到的困難,到終於平安成行,並且經歷到超乎預期的祝福,這份帶點苦盡甘來的感覺,確是從主裡意想不到的收穫。
31•3•14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已沒遺憾的2014


這是一年多以來,首次沒有一個已報了名的馬拉松在前面等我。由去年初報名參加了維也納馬拉松,到年尾富士山及清邁兩個賽事,再到剛剛完成的耶路撒冷馬拉松,一個接著一個;最癲峰時期更是有兩場已報名的馬拉松要跑,還曾令我因而出現一時厭倦。本來,完成了以色列之旅不久後,也開始思考年尾的大計,但把世界各地馬拉松的時間表翻來翻去,卻沒有任何一處地方能提起自己的興趣來。或許這感覺只因身心還未從以色列的旅程恢復過來,但我同樣亦想到這趟在耶路撒冷跑馬拉松的意義可能遠超自己一直所想。

一直都想前往以色列,但因著當地局勢,總不知甚麼時候才能成行,常擔心報名後會因局勢不穩而要取消行程;就算是這次,向旅行社報名後也罕有地向多間保險公司查詢取消行程時的賠償問題,就可知我心中其實對這次旅程能否成行也沒多少信心。

出發前一個月,才剛完成近幾年以來最困難和複雜的一件工作,本以為跟著便可「疊埋心水」準備出發,誰料到爸爸在三月初卻突然進了醫院的深切治療部,甚至去到危殆的境地;與此同時,與以色列只有一國之隔的烏克蘭政局不穩,戰火彷似一觸即發,此時還遇上馬來西亞航空一架民航飛機離奇失蹤,在這陰霾滿罩的三月上半個月,自己對以色列的旅程能否成行真的沒多大把握,甚至已作定心理準備這次那兩萬元的旅費會白白花了。

這年開始的頭三個月,真是過得一點也不容易,工作和家庭接連出現大考驗,這兩個考驗之後便是一個自己十分期待的旅程,本來去旅行不應有壓力,偏偏這次花費較多,又是自己十分期望能到達的目的地,便因此多了一些無形壓力了。

去過以色列後回頭一看,始發現自己在這次獲得的喜悅和滿足,十分接近五年前出版了自己第一本書,那時直頭覺得自己人生已無憾;沒料到這趟平安去完耶路撒冷跑馬拉松兼觀光,竟然也有一份人生已覺無憾的感覺,分別是上次是完夢,這次則是到一個十分渴望前往的地方,也許這感覺源自那份失而復得的感受提升了我的喜悅程度,也許旅程中意外獲得的祝福超乎自己原先期望,亦也許是自己原來也不知這樣希望到以色列走一趟。

儘管他朝還想去北歐看北極光兼跑馬拉松、也希望在埃及金字塔下跑過,甚至覺得參加到一次六大馬拉松的其中一個也不俗,不過這幾個想望也留待下年或以後了。二○一四年的頭三個月已覺過得豐富有餘,三個月彷如一年,當中包含喜怒哀樂、有高有低、有大小經歷和成長的學習;在這餘下的九個月,希望能放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同時也應專心多作為主的工作,回應主一直的恩情和祝福,尤其這三個月內困難的工作完成了、爸爸渡過難關、期望已久的旅程也去過,背後的祝福確不容易說得盡,惟有自己最清楚,最知今後應當如何回應神。當然,沒有忘記還有太太的夢想,也是時候加倍努力去儲錢,為不知甚麼時候到落後國家傳福音而好好準備。
04•4•14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有感而發


在以色列跑完馬拉松後回程,在飛機上坐在一位同團跑友附近,和他談談跑步心得。

原來伯伯五十多歲便退休,退休後醉心到世界各地參加馬拉松賽事,並且成績不俗,間中在他的年齡組群裡名列前茅。見他經驗豐富,便問問他到內地杭州參加馬拉松的意見,因為也想不久的將來可以到聞名的西湖作賽兼旅遊,沒料到他的意見卻相當負面,並舉例說出種種令人困擾的情況所在,最後他總結時慨嘆跑馬拉松最差的地方便在我們的祖國。

還未說完,便聽聞在蘭州的一項公路田徑賽事有一熱門跑手邊跑邊被打,被打者最終只得第二,但打人者卻獲主辦單位包庇,先是說看不到號碼布號碼、後說號碼布沒有個人資料,最後是傳媒及其他選手不憤踢爆,才不得不作出較公平的裁決。所以怎可說伯伯身為中國人不會幫中國人說話呢?但也許愛之深,責之切,越見一河之隔的中國大陸本是我們這些不問政事跑步愛好者的好地方,卻因組織混亂、官員腐敗和貪愛虛榮,令我們大為卻步。

伯伯到外地參加的賽事不計其數,見識斷不會淺,早有人言一個地方舉行的馬拉松大概反映了該處地方的風土人情和特色,其中也包括當地政府的能力和人民質素,若果伯伯的經驗及感受沒有政治考慮,我們的組國地方政府的能力和人民質素的確令人搖頭嘆息。

的確,我傾向相信伯伯所言,因為看到內地頻頻發生的不公義事情、看到中國旅客去到世界各地花費卻仍令人反感,中國政府的管治及中國人的質素,的確還需要很大的進步。羅馬非一日建成,一個地方的制度、管治和人民質素需要時間來提升本來也非甚麼大不了,我們會衷心渴望中國有朝將成為真正令人敬佩的強國,而人民有朝因普及教育水平提升而成為中外皆接受的民族;但奇怪卻是在香港這個社會內,太多人反而會盲目地認為中國樣樣好,政府好、官員好、人民好、籌辦活動能力高;而且政府沒有錯,有錯也因為要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同樣地,竟有不少標榜自己是「愛國愛港」的人以為中國人的行為說不得,我們只得包容,甚麼問題也只是源自外人妒忌中國人富有等等。那樣的護短實在令人側目,卻還標榜這樣才是真正愛國愛民。

其實,若果中國真是那麼好,有本錢的中國人也用不著急於移民,稍有經濟能力的也不會千方百計到其他地方買奶粉和日用品,高官有錢人亦不用急急把兒女送出國外留學,那些現象和數字騙不到人,中國政府和人民還需要很大的進步,這是人所共知,我們也不介意多些忍讓及給予支持;正如馬拉松賽事辦得不夠好,有跑手沒質素,我們樂意給予意見和批評,只希望日後在籌備上有改善,日後大受歡迎,但卻不是盲目護短,把不好說成好的。

只可惜在中國裡實在有太多唯命是從、盲目愛國的人,他們又太喜歡功名利祿,為貪求一官半職和名利而樂意出賣良心作假的人。還是跑馬拉松的伯伯好,生活目標簡單,不問政事,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跑馬拉松確是跟政治風馬牛毫不相干,但這位伯伯令我有感而發。
04•4•14 & 30•4•14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往聖城跑馬拉松(七)- 祝福超乎所求所想—一位好導遊


在爸爸剛患大病進出醫院的深切治療部、烏克蘭政局變天而戰爭一觸即發、民航客機罕有地失去影蹤之際,別說對以色列耶路撒冷馬拉松之旅沒有太多期望,就是此行能否成行也充滿疑問。想不到,最終不單只順利起行與歸來,甚至還感受到處處的祝福,而「收穫」實遠超所求和所想。

首先,過往對參加旅行團沒多大好感,只因今次需要與年紀不輕的母親同行,再加上以色列這個國家的特別,才決定繼○八年後再次參加旅行團。不過報名以後,也逐漸發現當中的好處,包括不費吹灰之力便獲得以色列及前往當地的旅遊資訊,另外前往各大景點皆相當方便更不用說,而令我意想不到是旅行社提供參加馬拉松的支援,這次為參賽而有的煩惱從未如此少過。

不過,我會覺得這次參加旅行團的最大祝福來自隨團導遊,在正常的情況下導遊其實很能夠為大小景點作解說,令遊客可知各名勝古蹟的背景和故事;只是以往遇到的導遊實在參差,除了介紹如同背誦課文外,更不憤是他們和購物點的關係做得太明顯,而且臨近收取小費時會變得虛偽絕輪。但我想這次全程最感恩的地方就是遇到有位對人對神也盡忠的基督徒導遊。

這個「祝福」我幾可說是神所安排,因為旅行社最起先的回覆是未知能否安排一位會說廣東話的導遊,我想這不單影響我不諳英語的母親,相信對大部份團友也或多或少有些影響;到後來知道只有最後一天才安排不到說廣東話的導遊時,已大為鬆一口氣。沒料到始到當地,開始接觸到這位導遊,發覺她說話的用詞跟過往接觸過的導遊很不一樣,後來,又發覺內地旅行團的團友竟會當她如明星般走去跟她合照,細問之下,才知她不單只是基督徒,並且是當地一直協助福音影音工作的「明星導遊」,因為那些介紹流傳到中國大陸和台灣,至令不少人認識她。

其實是「明星」與否,對我也不重要,反而籍此知道她為福音工作的努力,她要熟識聖經,並且有傳揚福音和見證主的心志,難怪我覺得她與過往所見的導遊很不同,因為她在介紹景點的同時,字裡行間也在見證神、並且帶點述說福音的口吻,好像說到她本身的獨特經歷,又或昔日的六日戰爭是一場「神跡」等。

直到旅程的最後一日,才知道這位導遊其實多招待掛正旗號、由基督教團體辦的「聖地團」,所以本來就不是接待我們全團還沒有幾個基督徒的馬拉松旅行團,但不知是甚麼原因,她改為接待我們,並且是全部六天。對她而言,事後可能發現要對這班團友說那麼多見證經歷或許是對牛彈琴,但她的出現對我和太太而言,卻可是一份一生難忘的「禮物」,尤其起初對這次旅程已有點灰心,亦為爸爸的狀況而有點疲乏,但一位能將我和太太身心帶入主耶穌走過的道路、能跟我討論到有關末日的藍蝸牛和哈米吉多頓、並把本來沒有的客西馬尼園變成前往參觀的景點之一,這個旅程的價值和意義,已遠遠超乎我當初所想和所求。

想起臨近出發前和弟兄禱告,既知道旅程應該都會成行,為甚麼不求旅程更有意思,更能改變母親拒絕基督那鋼硬的心的機會呢?雖然我當時還不知道神可以怎樣安排,但姑且去求罷,祂自有祂的方法。這次旅程確又一次證明,祂確有祂的方法和能力。
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