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空氣、水和食物


教會姊妹問:「你認為水還是食物對人重要?」

「在科學上當然是水啦!」不知問題是否取巧,我小心穩陣地回答。

「哪麽那一樣較貴呢?」她再問。

「當然是食物啦!」

「那麼你認為水還是空氣對人重要?」

「咁當然是空氣啦!」

「哪麽又那一樣較貴呢?」

說到這話題源自告訴她我的出版大計,並告知目的就是想告訴人平凡人也可經歷神,在生活的細節中其實早有神的祝福,只不過世人因嘈吵而忽略、因太多資訊而看不到。姊妹便與我分享這個來自其他人的比喻。

不錯,還好神沒有將次序倒轉,人最基本最必須的生存條件祂早已白白的給了我們,即使金融海嘯的威力再大,人基本上還不需為爭空氣爭食水而爭崩頭(人自己污染水源而出現的問題就當別論),無論是愛祂不愛祂,信這位神不信這位神,甚至敵擋神的,祂也沒有將人的生存必需品除去。可是,當我們以為那些必需品是理所當然,卻沒有多少人會為此感謝神,將回應獻給祂。反之,人卻追求更高的層次,不單只是快樂、健康和滿足,更多的是有形體的東西,好似更多的食物、更高的學歷、更佳的分數、更好的丈夫或太太、更好的工作和更多的金錢名譽。人們會為此鬥争,基督徒也會為此禱告;得到的或會稱謝,得不到的有時會埋怨;但我們應將專注力放緒這些外在並不必須的,還是應感恩我們根本所需呢?別說空氣和水和太陽這些我們早已忘記的恩惠,就是健康、生命、一份工作、健全的五官和四肢,我們從來都知不是理所當然,但我們卻最善於忘記這一切早已擁有。世界的聲音不斷、資訊爆炸、人充滿高傲自私、事事講求功利,將人生必須的、重要的和貴重的本末倒置。

<<平凡人經驗神>>這本書在這個浩瀚的書林中實在微不足道,若說上水準,甚至連在書店中角落的位置也放不上;但只願以小小的力量告訴有心拿起一看的人,就是平平無奇、充滿缺點的我,仍可在平凡中經歷到神的祝福;不必是教會內的名人或怎樣敬虔的基督徒,但在人生旅途中一個最微小的細節,只要停下腳步、趟開心靈,仍是會感受到真神的同在。

人固然應有理想有目標,但追求更高層次的人生的同時,是否應要提醒自己記得一位創天造地的主宰已將空氣、水和食物給我呢?
(16/5/09)

富士山及東京之旅2013


























第2屆富士山馬拉松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一個月兩場


完成日本富士山馬拉松,不到一個月,還有一場清邁的馬拉松。自零九年在香港參加了第一次馬拉松後,一直待到一二年才在澳洲的黃金海岸跑第二次,兩次也是一年一次,但今年一年參加馬拉松的次數,已多過過去的總和了。

其實至今仍未捉摸到自己報名參加馬拉松的模式,好像參加哪一場、幾頻密參加一次等;固然,我估計可以參加的月份是由每年十月到第二年的五月這大半年內,既因為工作的時間表,也因為在春夏之間練習實在不易,還幸大部份馬拉松賽事也在秋冬這些月份內進行。另一個自己傾向的選取,當然希望可以參與在大城市或有代表性的地方舉辦的馬拉松,六大馬拉松自然不在話下,不過這些馬拉松不是如波士頓馬拉松般有較高的參加門檻,就如東京馬拉松般有非常多的報名人數,能否參與我只抱順其自然的心態。

於是退而求其次,唯有選擇在其他大城市或地標舉辦的比賽,好像黃金海岸、維也納、富士山等,距離香港遠近沒有一定關係,但當然因為工作上能否請假的緣故,近水樓台始終有些優勢,未來到杭州、上海、檳城、吉隆坡及新加坡參加比賽的機會應該會較大。

事實上,也聽說過跑馬拉松對身體未必有太大好處,所以我都會適可而止,並且不會拼盡全力要每一次也要突破自己的成績,人生能否有一次做到Sub 4,就順其自然,做到的固然好,但達不到的也不會介懷。

至於這次參加清邁的賽事,一來從未到過這秀美的城市,並且很受去年到檳城那種簡單輕鬆的感覺影響;二來正值十二月尾,工作上已沒有煩擾的任務,不過請兩天假期並付出不算多的金錢,便可輕鬆一下並參與另一場賽事,何樂而不為呢?雖然也考慮過不過一個月前才參加過富士山的馬拉松,未知會否太吃力,但換轉角度看,倒可以以富士山馬拉松作清邁馬拉松的熱身,且看表現又如何。

無論成績好了差了,其實已更不在乎,雖然跑前逼自己多練習不容易,在跑的過程中有三分一的時間有點難捱,但完成後的滿足感遠遠大於一切辛苦和準備工夫。相隔一個月再跑一場相信已是極限,還要有其他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影響,享受一次得一次,下一站往哪裡去往後再算了。
6*12*13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不喜歡東京


一次快樂、感恩的旅行不代表我們便會喜歡旅行的目的地,多倫多如是、澳門及拉斯維加斯也如是;其實已聽不少人說東京沒甚麼好去、也沒甚麼好玩,起初心裡還會反問:「怎會呢?台埸、築地、銀座、渉谷、原宿等等各有特色和賣點。」但去過東京以後,的確感到印象差了,如非必要,恐怕未必重臨東京。

住在城市的人,的確未必會太喜歡東京,不少地方高樓林立,人多車多,生活節奏十分急速,要去旅行,最好當然是本來居住地所沒有的,但東京其實跟香港還比較似,千里迢迢走到一個跟香港不相上下的地方,酒店隨時比香港的蝸居細,物價在不少範疇又可能比香港高,一個去東京的假期分分鐘得不償失。

當然,東京自有跟香港的不同,例如吃刺身、壽司和日式拉麵,我都承認在東京隨便一間也會比香港所吃的好和新鮮;此外,東京有兩座高塔、有清幽的古舊建築、有地道的浴場,皆是香港所缺乏。不過這是否值得我們花上四、五千元去一趟東京,就真的見仁見智,畢竟東京也非一個完美無瑕的城市,尤其對旅客,也不是一個容易暢遊的好地方。

相信最引為話柄自必是其交通系統,不錯其交通系統是四通八達,但也公認是十分複雜,別說整個捷運系統是由幾間不同公司營運,原來單單一條地下鐵線也可以分開由兩間公司經營。此外,上下班時段地鐵人多擠迫,其擠迫程度根本是香港沒法相比,那晚為探望一位在當地的教會妹妹,在放工時間搭車上路,身邊不僅是人,還是緊緊逼著我和太太的人群,即使不用握著扶手,我亦深信不會因列車擺動而失平衡或跌倒。那一晚的感受是深刻,因為在如此情況下仍沒有乘客在咒罵或大叫,我深信東京人早已見怪不怪,只是苦了旅客而已。

日本的交通系統,素常予人準時的好印象,但恐怕這卻不包括東京,我們乘搭列車時,幾乎每次也見到顯示營幕報告甚麼甚麼地方有事故而班次延誤,別以為跟自己無關,某一晚終於在橫濱碰上沒車返回自己那個車站的事故,聽不明廣播,不知等到何時,慶幸我跟太太還可以轉乘地鐵,但知道一些乘客的居所附近沒有地鐵站而只有JR車站而必須繼續等待,就替他們辛苦了,到底那已是晚上十時。

這還引伸出另一個問題,就是日本人英文能力普遍欠奉,即使在這個日本首都兼國際都會,多次問路、問班次、問發生甚麼事故往往雞同鴨講,雖然在硬件設施上多有中英文指示遊客,唯在超出預期情況下,有困難每每難以找到幫助。

聽說不少香港人現在到東京,往往只為前往東京外圍的地方遊玩,好像謙鎗、伊豆等等,或是賞櫻、或是浸溫泉、或是滑雪,已甚少逗在市區內,慶幸今次和太太到東京,基本上只是路過,主要目的地始終是到富士山及迪士尼,所花在東京這個中轉站的時間還不算太多,惟這短短的時間還是叫我不太喜歡東京。
5*12*13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重出江湖


教會好姊妹兼舊同學結婚在即,臨時臨急問我可否協助攝影,據我的理解是: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只是拍拍花絮,不過若果那找來要收錢的專業攝影師有甚麼差池,我就可能需要「擔正」了。自己的婚禮雖然已是幾年前的事,但沒有忘記當日除了聘請專業攝影師外,同樣找來一位舊同學協助這工作,為拍花絮好、作後備也好,一生人一次,穩陣一點還是比較好,所以十分明白她的感受。雖然那距離她的婚禮還沒有一星期,但既然自己在當天剛剛有空,還是義不容辭答應她的請求。

好姊妹提出這個請求時,我其實只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因為過去連續三個週末,不是去了日本跑馬拉松,就是返了國內的教會幫手,完全沒有讓自己的身心作過休息;可能我並不需要太多睡眠,但卻十分需要每週讓自己的心思安歇一下。說實話,往後始想起自己作決定前其實考慮不周,自己的身心狀況固然應要重視,但還忽略了自己在拍攝這方面的能力及擁有的資源,一句為情為義也許很容易說,可是能否勝任亦同樣重要。

還好,神沒責備我的衝動,不過是答允了姊妹的第二日,便從一位弟兄借得較專業及似樣的相機,然後再過一天便把相機拿到手。儘管這已叫我放心了大半,但要如此短時間內熟習使用別人的相機仍不容易,連實習的機會也沒有便上戰場的確相當危險;我唯有定下自己的策略,就是把弟兄的相機拿來「扮專業」,影花絮這樣的任務就用回我那部千多元細細部的數碼相機便是了,我的角色畢竟是支援及令姊妹放心,最終相片不夠人家專業不會有人責怪,反而行出來專業一些令她及她的親戚朋友放心才是重點。感謝神最大的煩惱兩日後便除掉,那還不是要我身肩這重任嗎?

這一天,八時便到達女家預備「開工」,那比真正返工還要早,但更深感受卻是一幕幕眼前的事物似曾相識,不是說返回香港這幾年做了兩次新郎的兄弟,更不是大概七年前自己貴為主角經歷整個過程,卻是想起昔日仍在美國紐約,多次獲教會弟兄姊妹邀請作婚禮攝影,既有拍花絮的、亦曾是主責拍攝的一位,我之所以獲垂青,除了眾人皆知我喜歡拍照外,最大原因可能是當時教會人數不多,弟兄姊妹不易找到較為似樣的人幫忙,我這種偶有佳作、卻其實沒有幾多專業技術的人正正是海裡無魚蝦自大的典型例子。

作了幾次婚禮攝影後,也回流香港發展,昔日與我出生入死的菲林相機也在回港前三個多月被偷去,從此這個世界也同時正式步入數碼相機的普及年代。自此以後,也再沒有拍些甚麼人象藝術照,更別說婚禮的相片了。雖然仍喜歡拍照,一千張相片之中也許仍能找到一張半張的所謂佳作,但主要都是旅行時的熱鬧相片,還跟普羅大眾一樣,拿著數碼相機自得其樂。

今年之前,從來沒有想過一把年紀仍會在婚禮中替新郎作兄弟,更沒想過往後還會有機會在如此大場合中做拍攝,尤其後者更加難能可貴,前者其實只是賣交情,隨隨便便也可蒙混過關,但拍攝到底要有些技術和天份,沒料到兩件事情卻竟同時在今年出現。

或許我應該問問好姊妹是否患上婚前恐懼症,衍生出揀錯人去拍攝的決定,畢竟她斷不是花不起錢又沒有人脈請一個更專業的攝影師;但在她仍為預備而有很多憂慮和煩惱之際,我要作的就是不好再問究竟了,讓她安心罷,就當是她對我的信任,或許她知道我將如昔日上學的日子一樣必準時到達,便足叫她放心,又或者可能是她對那一千張相片難得的一張佳作的欣賞,就讓我也享受一次真真正正、可能是一生人最後一次的重出江湖!
09*12*13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向神撒嬌


親戚的朋友也是基督徒,上月她帶同開始步入黃昏階段的父親往瑞士去旅遊,臨上少女峯,知道天氣欠佳,特別求神賜予奇蹟,希望在山上可以有一刻的天晴,讓她的父親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美景,她知道她父親年紀漸老,恐怕日後未必再有機會往少女峯去,所以特別懇切的向神作此祈求。

但奇蹟最終沒有出現。

親戚的朋友事後耿耿於懷,不明白神為甚麼不聽她禱告,尤其她不是為自己,只是為表達一片孝心。那位基督徒坦誠的告訴我親戚,她暫時不會看聖經,也不會禱告,因為她不知這個神是真是假,若是真的話,她嬲了這位神!

作為基督徒,起初聽見這人的經歷,也會懷疑她是否一位虔誠且正常的基督徒,因為我們會知道神是無所不能,但祂往往有祂的意思,人不應挑戰祂的權威,否則,誰又保證人不會得寸進呎,越求越過分;再說,神的意念比人高,誰又知神這樣安排不會是最好,包括是為這位基督徒和她爸爸?甚至反過來說,還可批評這位基督徒不夠成熟、不愛神。

要說這位基督徒的不是,絕對輕而易舉,隨時可找來多段經文批評這位姊妹的不是;但當我初聽到這故事,卻又產生很多不一樣的想法。

不錯,要批評這位教會姊妹容易,但若我們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她的經歷卻又可以成為我們不少借鏡。首先,基督教的基本精神不是要我們去愛、去包容嗎?何況那不過是一份合乎情理的感受;也許遷怒於神是離經叛道,但我們何嘗不曾犯罪、曾頂撞神,既然我們今日已獲寬恕,為何她也不獲寬恕,更不可忘記的是作定斷的不是我們。

此外,若這位基督徒果真是如次向我親戚申訴,我倒不認為她是認真的,反而是藉此向神撒嬌,正如女兒向父親撒嬌一樣。究竟一位創天造地的神跟我們有著一份怎樣的關係從來因人的領受而異,昔日以色列人以神為高高在上,連神的名字耶和華也不可念出來;到今日普遍基督徒也隨口念出「天父」,大可顯明天上的神確可如慈父一樣。有人神父親為強權、有人視之為「提款機」、亦有人感覺既可畏又有恩慈,很大程度也受地上父親的形象影響。

所以說,誰說她不可嬲一位神,也許這正是他們溝通的方式,並以此建立更深、更感性的關係。正當我們以為我們明白神的旨意而以為那位姊妹妄求,其實神可能棋高一著,祂的旨意是藉此令這位會撒嬌的姊妹更明白祂的心腸。還是做好自己跟神的關係好了。
08•10•13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暑假感覺

人生已有很多年沒放過暑假,就算踏入社會工作多年多次轉工,也甚少發生在炎夏而可以再嚐嚐暑假的滋味。這一年,仍舊沒有一個這樣的假期,只是這年卻給了我重拾一點那份感覺。

想起昔日仍在學時的暑假,除了不用返學,暑假就是可以免費看大型足球賽事及無線劇集的時候。

這個暑假,首先是無線重奪部份大型足球賽事播放權的一年,雖然單數年份沒有世界盃或歐洲國家盃這些觸目賽事,但可以看洲際國家盃仍聊勝於無,尤其決賽的戲碼是當代和昔日的皇者對決,這樣的戲碼分分鐘在世界盃也沒機會碰上,偏偏今年卻可安坐家中便看到。

然後是無線久違了的長劇集,昔日暑假總有些重頭劇會讓一家大細去追捧,然後又會在暑假結束前後便告一段落,好讓學生哥不用被父母逼上床而錯過。可是漸漸地,別說是暑假的重頭劇,就是所謂台慶劇、或一年到晚的大中小劇集,已有多年沒追看,沒時間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劇集質素向下滑相信是更重要的因素。不過,就同樣在這一個暑假,卻有了《衝上雲霄II》,除了有久違了的好戲之人,包裝及其故事性也確實不俗。不能否認,四十集的長劇在中段是略嫌拖泥帶水,令我有段時間感到可看可不看,但在某些部份,又確產生了追看的意慾,其中包括大結局,親朋間也會提到趕快回家追看,並緊張的想知道女主角情歸誰人,這情況和感覺真的多年沒有過了。

不知是自己多年沒坐定定睇電視,還是電視臺多年沒有如此用心,今個夏天在廣告時段,還加插了陽光與海灘的片段,提醒觀眾在這個夏季有甚麼好戲好節目,儘管我沒因此而多看其他節目,卻多了幾分正渡暑假的感覺。

原來童年時對暑假的回憶並不單是放假和做暑期作業,還有一些感受是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和經歷,它們亦堆砌了成為成長的部份,我也不得不承認我也是飲TVB奶水大的。
14•9•13)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別人眼中的強項

別人問我認為自己在工作或教會事奉的強項是甚麼,原本因著我在傳理科目上的學歷和興趣,我認為自己應該有不俗的演說能力,可以在講座或分享演講中大派用埸,誰知身邊的人卻不以為然,倒認為我在連繫人與人、組群與組群的工作中,更有本身的天份和能力。給予此意見的人不只一個,並且是不同組群內對我的為人比較認識的人。

自己看自己、跟別人看自己往往有差異,我亦不得不承認旁觀者看自己每每較清晰,正所謂人總有自己的盲點一樣。還好,別人的睇法雖跟我的略有差異,但總算不是南轅北轍,且有跡可尋,但正確與否,見仁見智,最好留待日後驗證。

說到做連繫的工作,我想這個強項由我在外國生活起越加明顯,那時單身一個,有一部車,亦有穩定工作,基本上自由自在,亦有不少空餘,所以間中便會安排一些飯局和短線旅遊活動,各次組合不同,於是便把人聯繫起來。今日我會想到,或者我比較反應遲鈍,或敏感度比較差,所以不會考慮各人和各組合的聯繫會否政治不正確,覺得應做就做;當然我亦不會蠢到把明顯來自不同星球的人拉在一起,最終便造就很多成功的飯局和相聚,衝破了既定界線。

回到香港生活,繼續去作慣常的事,並沒有想到這是自己的專長,只覺得這是美事,我亦承認這方面受宗教教導影響是大的。加上工作上素常也是統籌活動,所以面對這些小型相聚,就更加駕輕就熟了。

無意中發展出這樣的專長,相信主要是我不會考慮得過多而礙阻我去作件美事,另外我又不怕羞,間中懂得自嘲而令相聚氣氛輕鬆,人人容易投入,而且又藉累積的見識和工作經驗令自己不乏話題,又善於統籌。反而原先認為自己有演說天份,雖有膽量,卻缺乏急才,另外語調往往太直接太強硬,亦令別人對我說話的領受打了折扣。

還幸,我對自己的天份在那一範疇也不太介懷,即使自己估計跟旁人意見有出入也不要緊,重要是自己能好好運用專長,好的繼續發揮、未夠熟練的繼續雕琢磨練,發掘出更多專長以至作一個更全面的人永遠更著數。
15•10•13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仍有希望


飯後,從銅鑼灣準備搭車回家,排隊等候巴士之時,卻見旁邊另一輛巴士先到,可能因站內已有另一輛巴士停在前方之故,司機並沒有完全把巴士停在人龍的前頭,而在隊尾,並打開了車門讓乘客上車,於是乎形成了隊尾的乘客最接近打開的車門,還以為最終在前的成為在後,在後的成為在前,沒料到本來排在隊尾的最後一個乘客沒有因而急步跳上巴士,反而後退幾步,意思是等前面的乘客先想車。其實當時也只有區區四個乘客,本來排第三的變了第一後也可一下子跳上巴士,但他也退後一步,而最終,排在隊頭而又距離車門最遠的,回復成為第一個登車,然後一路按著本來的次序。事實上,那段時間車上乘客不多,四個乘客按甚麽次序也必定有空位,但各人還是按排隊先後次序的原則,且四人也樂意遵行。

近年,我們或會擔心隨著更多新移民到來,香港人辛苦建立多時的良好秩序和習慣會隨流失去,但看看井然的排隊秩序,又未至於過份悲觀。另一次,從寓所行往車站,正當我和太太準備衝過紅燈橫過那從來甚少車輛駛過的小路,突然見到稍前的母親在過路前急停,原因並非有車駛至,卻因為那約莫六、七歲的小女孩把她拉停,不用其母親查問,大家也意會到這是學校老師所教,若果母親仍堅持衝紅燈過馬路,恐怕非要費一番唇舌解釋不可,否則小女兒會問為甚麼老師教孝順父母要聽、遵守交通規則則不用理會。其實,這對母女的反應還屬其次,重要卻是在那千鈞一髮之間,兩邊馬路約站了十人,從來我甚少見到有十人停在這不繁忙的馬路等候燈號過路,但看來大家這次也因著這小女孩而一改習慣。雖然我不知這小女孩甚麼時候會被成年人的惡習感染,但這時這刻卻被香港人的行為感動,那管只是一剎那。

的確,兩次小經歷中所出現過的角色也是比較年輕的一群,他們受過公民教育,接受過的教育比較多,雖然人生及職場經驗不足而時常被批評,但一些公民意識卻明顯已植根於年輕一代的腦袋內,例如排隊、不隨地吐啖及亂拋垃圾、在車廂中不大聲傾談電話、給年幼的作好榜樣等,至於應否不遵守燈號過馬路,則視乎交通燈設置是否合理或是否趕時間這些因素,但最少今日從經驗所見衝過繁忙馬路的,往往是上了年紀的叔伯,這群應該已退休的長輩,又如何比年輕一輩更趕時間而要衝過馬路呢?

當年長一輩漸漸老去,一些惡習會逐漸消失,那跟著是究竟新移民將同化香港,還是香港人能夠正面的影響新移民,這個仍不好說,不過從生活中一些經歷所見,新一代絕不是一無事處,一些好的影響力亦正從他們蔓延,例如,除了公民意識外,對社會時事的關心、對科技的掌握等,整體上確是比上一輩好。有人常批評年輕一輩返工不願超時工作而顯得無承擔,我卻說我們生存不是一部工作機器,我輩及上一輩有返工時間卻無放工時間亦不可取,人手不足應是無良僱主多請人手而非逼令員工超時工作。在追求生活質素及活得有意義這些範疇上,同樣在年輕一輩中讓我看到希望。
21•10•13

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令人心煩意亂的政治

較早前有股強烈的移民衝動,正因為眼見香港的政治困局並社會分歧越來越大。但還未如不少香港人般已坐言起行舉家移居外地,卻看到美國及台灣的政局而可稍為放慢腳步。前者是曾居住十一年且熟識的地方,後者則是滿有人情味又不難融入的地方,若可以給我自由選擇,兩個地方必是我選擇移民的頭兩位。

對上一次美國聯邦政府非緊張部門要停止運作時,其實我仍身在當地,雖然給絕大部份人沒帶來一點影響,但看到兩黨爭持不下、因政治利益而為民生帶來不便,確實是很無奈又很不舒服的一件事情,別說我沒有選票把這些搞事幹的政客踢走,即使是可投票的公民,亦無奈沒有民主共和兩黨以外的第三個選擇。此外,今年早前發生前政府僱員,走來香港洩露美國政府監控及竊聽其他地方平民百姓的通訊記錄,沒一點歉意或想辦法修例改善之餘,卻還把責任推卸給別人,那種霸權心態和氣燄,其實更令人反感。於是更加明白一個表面崇尚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地方,亦有本身的問題和缺陷,並非一個完全理想的樂土。

至於不遙遠的台灣,其小島閒情和人情味,並跟我們香港差距不大的文化和生活,本來就是移居的好地方,以為其逐漸進步的民主環境更是香港人的佳音,沒料到當地的政治困局原來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政客中間爾虞我詐以謀最大政治利益,我們與他們相比從來是小巫見大巫,昔日認識的台灣人其政治味濃厚,難道我因不再在他們身邊而忘記了?

原來世界各地也有本身的問題,非洲各國隨時有恐怖份子襲擊而政府無力應對、歐洲地方人權過度膨脹令人痛心,各地總有政棍為害民生更不在話下。

最近,香港立法會休會,少了很多政治新聞,有人說,少睇一些報紙或新聞可以令頭腦更清新,也許更正確是減少見到那些政客在爭拗,會令自己更喜歡留在香港,原來政治才是最令人心煩意亂。
0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