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了主耶穌及返教會之後,除了起初初信還不知什麼是侍奉之外,往後在教會直到今日也參與不同的服侍,而服侍的對象大概也是隨着自己年齡增長而去到不同的群體,好像讀中學時的初信階段,會學習關顧一班比我信主年日更短或更年輕的中學生,然後去到美國讀大學,亦和一班同讀大學的弟兄姊妹一同學習及成長,不久後開始出來社會工作,亦順理成章轉為職青,近年隨着結婚已有一些年日,侍奉的對象也開始集中在家庭甚至開始接觸長者群組。不過有趣的是在人生不同的屬靈成長階段中,還算有不少時間客串兒童的侍奉,連這幾次前往海外短宣亦一樣。
印象中最早開始兒童侍奉的日子,應該可以數到在紐約讀大學的時候。由於當時已經有一班弟兄姊妹的子女開始長大,他們進入學校讀書也逐漸懂事,起初他們參與成年人聚會的時候,也可以被抱到在父母的懷裏,但逐漸地他們成長了亦開始有他們的需要,於是有位十分有負擔在兒童侍奉的教會姊妹,便邀請我和她一同在成年人聚會的時候照顧那幾位孩子。當時我也表明其實我沒有兒童侍奉的經驗,但姊妹說很需要有位大哥哥協助那幾位男孩子,尤其是他們需要上廁所或要搬運一些枱椅的時候,由於任務看似不太複雜,於是我便回應說試試看。的確,當時需要協助的東西實在不多,那位姊妹一手包辦設計主題及唱遊的內容,我就從旁觀察, 看看那位姊妹怎樣帶領主日學。由於當時紐約的兒童工作還未擴展得很大,人數不多,所以在好一段時間我只需要在星期日部份時間協助一下而已,其餘時間我還是和一班年紀相若的大學生一同學習及追求。
不記得過了多久,我便沒有再打正旗號協助紐約教會的兒童侍奉,只不過我在這方面的工作還沒有完,因為在美國的後期,教會在當地的慈善機構開始舉辦暑期夏令營活動,其中接觸的主要對象都是一班兒童,我作為統籌整個夏令營的其中一位同工,難免需要接觸兒童,尤其是一些比較頑皮及不習慣參加夏令營活動的孩子,我有些時間會花在協助他們的個人工作上,不過更多的是去支援一班照顧孩子的前線同工,那時我仍是名正言順在年輕人的群體中,兒童侍奉又一次不顯眼地進行。
後來回到香港,亦開始在香港工作,有好一段時間投入在一班正過渡從學校踏入社會的初職群組中,他們未有兒女,我亦不需要協助太多兒童侍奉。只是不久之後,隨着這班弟兄姊妹一個一個建立家庭,我亦和他們一起成長,開始步入家庭的侍奉,但有趣的是在那段時間,由於在成年人中找不到傳福音的出路,我們便開始嘗試去附近的屋邨,招募一些兒童參與我們的興趣班,於是我便「出山」再次協助兒童事侍了。雖然我的名字仍然放在職青和家庭組的名單上,只不過那段時間我也花了不少心機在這侍奉中,例如每次興趣班會提供什麼內容及元素,另外我們每位同工也會有一至兩個特定的重點關顧孩子,和家長配合讓他們有更全面的成長。
近年開始多到海外短宣,其中在斐濟那次較長的短宣中,我也花了大部份時間在年輕人及兒童的侍奉裏,其實在這個支援人手不足的地方,也容許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崗位,我既可以選擇幫助在斐濟的一班華裔成年基督徒,在主日跟他們分享訊息和幫他們團契,我亦可以選擇幫當地本土的基督徒,用英語作分享,誰知我卻選擇了協助那邊的兒童主日學,另外兩個聚會就留給予太太和海外的同工透過網絡分享及作支援。我甚至乎之後前往澳門及西雅圖,雖然逗留的時間不長,我還是客串去協助當地的兒童侍奉工作。
不能否認,各個群體也各有不同的困難及特色,兒童的侍奉除了一樣要讓他們明白聖經的教導和道理之外,另外也要花心機和時間去管理秩序,此外兒童的專注時間比較短,所以需要在很短時間內便要說完一個主題,而前前後後亦要預備遊戲和詩歌,好讓他們覺得返聚會不會是沉悶。不過在兒童侍奉最開心就是見到一班孩子有一個非常單純的心,其實我們站出來說什麼他們便會接受什麼,而他們亦學習得很快速,之後再問他們有關訊息主題內容,他們很多都會記得。不過既然我們說什麼他們便接受什麼,所以跟兒童分享聖經主題尤其是要小心,因為若果有什麼錯誤,他們便可能從此對聖經的理解有錯。
感恩神送給我某些恩𧶽,例如管理秩序的能力,並且十分懂得用手、用動作和表情去表達,另外也感恩我是弟兄,作為弟兄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就更加有優勢,因為當地人往往對父輩和兄輩尊重更多,就是我站出來,氣勢已經不同了。
(26·08·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