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8日 星期五

文字沒落

台灣一個專給普羅大眾分享文章及網誌的網站即將結束,這是繼約莫十年前Yahoo結束網誌分享平臺後我又一次要在分享網誌的習慣上作改變。如果香港是文化沙漠,當日以香港為主要基地的Yahoo要結束其網誌分享平臺功能是可以理解,但台灣人口既比香港多,閱讀文化亦比香港濃厚,誰知道當地一個規模不小的網誌平臺還是要結束,似乎證明華人的閱讀文化甚至是全球的媒體生態也真的有重大改變。

這十多年間,很容易看到影片的流行,不單是專人拍攝的大小電影和電視劇,個人製作的短片也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即使連以往多用文字表達的事,例如如何烹調食物或用品使用說明書,今日也多拍成短片或製成動畫,然後透過媒體播放。雖然網誌分享平臺也有播放影片的功能,但用家及觀眾似乎也多先入為主,始終不能力敵專門播放映像的媒體。


世界在變,時代在變,但很遺憾我至今仍放不下對文字的喜好,因為我覺得透過文字對人、事、物等的描述始終更細緻及精確,影像可省去用腦,亦補一些文字形容不到的地方,但未必甚麼時候也及得上文字。此外,現在有些短片純粹是一個主持在說話,其發音不準固然令人聽得困難,甚至因為想令片段精簡及節奏快,描述往往不夠仔細及準確。


怎樣也好,我不否定影像的功能,但卻希望大眾仍重視文字的重要性,昔日在文字急速沒落前出版了屬於自己的一本書,已經知道人生只有這一次,不單是知道自己其實沒有太多的寫作天份,更因為明白到文字會逐漸沒落,只是沒想到沒落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快速。


出書後,自己一直在兩個網誌分享平臺分享自己的文章,或是有關在信仰上的經歷,或是旅遊時的所見所聞,又或是對社會種種奇聞奇事的感受,甚至是人生成長一些體會等等,每週兩次,維持這習慣已經超過十年,所以累積起來的文章已經有一千多篇,後來Yahoo的網誌分享平臺關閉後便轉到那以台灣做基地的平臺,心想能夠接觸到台灣的華人也相當有趣,只可惜經過了一段時間終於連台灣的一個也要關閉,剩下的就只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網誌分享平臺了,相信坊間仍有其他的網誌分享平臺,但恐怕他們的壽命亦未必太長,甚至連自己僅餘的一個也不知會在什麼時候完結,到時也就再沒有地方讓我把自己的「作品」向其他人分享了,那對我來說不會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但也沒辦法,因為時代就是這樣在轉變,只管珍惜今日仍擁有的東西,包括文字。

28·04·23

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

職場上的強項

十多年前替一個社會福利機構旗下的企業工作,需要盡力達到自付盈虧,結果未夠半年我便主動離職,那次之後我知道自己肯定不是一個善於做生意的人。多年來一直尋找自己在職場上的專長,我覺得自己在統籌及策劃事情上都做得不錯,只是也未算最好,漸漸地我也不再刻意去界定自己有什麼職場上的才能或天份。直至最近,發現有一位在斐濟認識的教會姊妹,她跟我的性情和喜好有點相似,大家再討論到各自在工作上的話題,她便斬釘截鐵的告訴我,我應該跟她一樣同樣也是一個強於行政及執行的人。想不到工作了一把年紀,才知道自己在職場上的強項是什麼。

工作了好些年,主要都是以非牟利的服務性工作為主,這都是符合我一貫喜歡服務人群及貢獻社會的個性,但在這行業內,我一直以來的工作也專注在統籌或組織活動,或處理一個部門的行政事情,尤其過去十年一直在同一個機構及崗位負責招募學員及處理入學事宜。起初我會兼顧宣傳及推廣的工作,但逐漸便變成以行政為主,我當時其實沒刻意看到變化,但若按那位教會姊妹所說,似乎我的上司也看出我在宣傳及推廣上未必夠我的執行力好,例如統籌宣傳不夠快又不夠創意,相反在執行政策方面我卻能得心應手。


那看來又有些道理,過去十年在同一間院校工作,雖然是同一部門及專注同類課程,只是每年的變動卻仍多得難以想像,課程內容、訓練期、形式及地點頻頻轉變固然不在話下,更誇張是學院的名稱、部門的名稱、工作的地方也變了多次,也再別說上司及同事的人事變動了,儘管如此,我發現我又不覺得這些變動令我感到困難,反而在我能夠確定到大方向後,我腦海便自然地會出現一個時間表及執行計劃,然後便向著辦妥工作而進發。


我幾可肯定我不是一個具高瞻遠矚的人,又或者直到這刻仍未在一個範疇的工作能令我可自信地作到有遠見的決策,反而只要上級給予清徹的決定,我便懂得自動「埋位」去做好執行的工作。此外在動員同事分工方面,我同樣亦有一手,畢竟行政的工作很多時也不是一個人便能夠辦妥,往往也要有不同類型的同事彼此配搭及作好分工,或者由於我在執行有一點天份,我既不怕去處理一些新政策帶來的轉變或問題,亦能夠在腦海中自而然地出現一個工作路線圖,令我有把握及清楚地去動員身邊同事一起執行並把目標達成。


記得回到香港的第一份工作,某年要協助處理一個社會福利機構獲派的數千張慈善籌款券,這個燙手山芋人人耍手擰頭,那時我雖然沒有什麼處理這些慈善券的經驗,但因為懂得以目標為本,於是便輕而易舉地把任務達成,事後還不理解同事為何以前感到那樣吃力,也許分別就是因為這是我職場上的強項了。

25·04·23

2023年4月21日 星期五

揀選怎樣過人生

跟好友短期內第二次見面,繼續談起她工作上的不快,上司不夠果斷,下屬對工作不上心,形成夾在中間的相當難受,叫好友別太著緊工作,畢竟自己身體健康要緊、家人要緊⋯⋯。好友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問題,甚至還主動跟我說工作會影響情緒,情緒又會影響到身體免疫機能等等,而她面對孩子的反叛期已經無力兼顧,連想停一下以重整人生的機會也沒有。好友的例子不是罕有,身邊還有不少香港的朋友都是被工作纏擾,逼得死去活來。諷刺的是人人都知道工作不過是人生其中一個部份,若要排上先後次序,十個朋友十個也說不會把工作放在人生頭三位,只是活出來又是另一回事。

不久前從大洋洲短宣回來,弟兄姊妹常問我再回去的時候會返哪個地方,我總是說紐西蘭的奧克蘭、威靈頓或澳洲的布里斯本,也都不會說我們當時留了最久及最難忘的斐濟,原因是當地的整體文化跟我一路成長的背景及生活態度上的差異真的很大和令我吃力,而我又未能放開心情喜樂面對,於是便覺得在那邊的侍奉只有事倍功半。只不過,當有時想起身邊很多朋友們那麼野心勃勃力求上進,甚至成為工作發狂或以工作代替人生,那樣成為了另一極端,又豈不覺得地球另一邊那些懂得生活優哉悠哉、隨遇而安的人,其生活態度及方式不是更好嗎?


常記得年青時聽到的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工作狂,從家出門口返工時總會經過一個湖邊,每日都會見到一個中年鈎魚翁游閒地鈎魚,某天他終於忍不住問那鈎魚翁為甚麽不好好找份工作而在浪費時間,鈎魚翁反問工作狂返工的目的為何,他便回答說返工當然為了賺錢,鈎魚翁跟着便問他:「然後呢?」工作狂跟着便理直氣壯地說然後便可以賺到足夠的金錢並提早退休,鈎魚翁跟着便氣定神閑再問工作狂那麼退休之後你想做甚麼,工作狂想也沒想便回答說希望退休後每日可以去湖邊釣魚,鈎魚翁再沒有問工作狂任何問題,他笑一笑便再專注在自己的魚桿上,而工作狂亦收起他的咄咄逼人的狂傲了。


這故事不時也提醒我人活着的目的,會否徒一生的努力,最終原來不過回到起點。聖經中約伯記也提到,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這段聖經不是叫人惰懶或趟平,卻提醒我們要知道人生終極去向,當知道人生終極去向,才會懂得選擇過有意義的生活。


究竟怎樣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相信人人也知道應該要取得平衡,但怎樣才能拿捏到平衡,卻肯定沒有人可以說得清,畢竟每個人的成長不同、背景不同、見識及學識不同,做成不同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即使是我,在斐濟時會懷念香港人的效率及力求上進的態度;但返回香港,見到身邊不少人只知追求物質及金錢,並放全盤精神於工作,又會想念斐濟人那種輕鬆的生活態度。


只願我們有智慧揀選,不枉過這只能活一次的人生。

21·04·23

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

回憶又回憶那難忘的日子

和好友行山後從山上返回市區,她突然問我之後是否會過旺角買水果,我心神領會的會心微笑,因為不單只詑異她竟然記得我這個過往行山後的習慣,更不期然想起那三年既苦亦甜的抗疫日子。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還未算徹底完結,但經過了三年的折騰以後,當外出不用戴上口罩、參加各樣聚會沒有任何人數限制、每日的頭條新聞不再和疫情有關以後,我當一切已經回復正常了。


還記得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所有康文設施關閉,宗教性的實體聚會暫停,需要在家工作,堂食有限制甚至被禁⋯⋯,我不想做一個未病死但已患上精神病的病人,所以在做足防疫工夫下間中也會到外面走走或伸展一下,而那位同樣不想屈在家中等死的好友便每每相約我和太太一起在週末去行山,我估計這三年多行山的次數接近我過往多年的行山次數的總和,而有趣的是通常行山過後回家的途中,我和太太多會經過旺角購買一堆水果回家,既因該區貨物集中又便宜,而且我們也想令身體抵抗力更好,因此疫情期間便建立起這個特別的習慣。事實上,好友所知還不完全,因為我和太太買水果後還會在旺角順道購買兩份外賣下午茶回家,因為一週在家煮飯都煮了五天,也想找一天吃吃外邊的東西吧。


的確,這場瘟疫帶給人類翻天覆地的轉變,感染了而病倒或死亡的固然令人遺憾,但因為種種不得已的政策而令人身心受損的也影響深遠。我知道自己思想傾向負面,所以也盡量找方法令身心保持舒𣈱,於是在疫情期間老遠走去行山,找機會外出購物,找找未試過的餐廳便成為我的「求生」方法。除此之外,我又試過在其中兩個月申請成為某電視台的電影台客戶而從網上看電影,又試過在這段日子在家中或屋苑的平台拉筋及跳繩⋯⋯。


從小我便喜歡有規律的生活,疫情一下子把我以往的生活模式打破,起初真的帶點灰,也帶點不習慣,看到疫情來勢凶凶,好像兵臨城下,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但感恩原來我的適應力挺強,不需要太長時間便找到另一樣的生活方式。


所以每當勾起和疫情時的點滴,好像跟好友行山、到旺角買水果或外賣、和太太到屋苑的平台看聖經及唱詩歌、看到仍在廚櫃內的盒裝雜豆及麵條、經過那三間曾給我作宅渡假(Staycation)的五星級酒店,甚至某幾齣在疫情稍為放緩時難得走到入戲院看到的電影,也是令我深刻難忘。


當然,除了感恩自己及大部份親戚朋友也過了這一關,也回味那時候不一樣的香港,街上人少了,上下班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也有座位,我返工那區的水貨客及拖喼消失而變得平靜,一些有名的食肆有很大的折扣優惠,電影戲票不時有買一送一,我少了和朋友的飯局卻多了做運動⋯⋯。疫情對很多長者、基層市民及小店經營者的傷害當然也不能少窺,大家都在逆境下努力求存,少了很多爭吵,所以在我來說,三年疫情也絕不是一無是處,倒豐富了我的人生,也許這都是我不時回憶又回憶起那段日子的原因。

17·04·23

2023年4月14日 星期五

想挑戰又擔心的馬拉松

計劃稍後前往美國探親,於是便上網看看該段時期有沒有值得參加的馬拉松比賽,只是正值春夏之間,能夠選擇的比賽已經十分有限,誰知道當我打算放棄獀尋之時,卻發現一個對我來說十分具吸引力的馬拉松賽事。

這個比賽的正式名稱為新英格蘭系列賽,新英格蘭(New England)在美國的意思是東北部的六個州份,包括緬因州(Maine)、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佛蒙特州(Vermont)、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 )、羅得島州(Rhode Island)及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由於昔日最初踏足美國留學的地方是在康乃狄克州,所以對這六個東北州份也有一點認識,甚至還有一些親切感。不能否認,若果這個馬拉松的系列賽是在美國西岸、中部或南部舉行,對我而言其實完全不會感到一點的吸引力,只不過發現這個馬拉松系列賽將在該六個州份舉行,且正值我在美國的日子,不期然就令我有一些心動。


這個系列賽的形式是連續六天在該六個州份的某一地方輪流舉行長跑比賽,當中不一定是全程馬拉松,還可以選擇半程馬拉松、十公里或五公里的項目,甚至還可以挑戰五十公里的超級馬拉松,對我而言,惟有全程馬拉松才有意思。


毫無疑問,我也會擔心連續六日跑六個馬拉松的能力,我相信主辦單位已經考慮這情況,所以他們既不設時限,亦容許參加者隨時轉換項目。但在我心裡,既然報名參加並打算挑戰六個全程馬拉松,就必定全力以赴,我相信即使要花上六小時以完成一個全馬也總會跑得完。只是賽會那些措施還是令所有未試過跑「連馬」的參加者安心,所以對於六日是否真的可以完成六個全馬,我不是太擔心,反而其他跑步以外的事才令我卻步。


美國東北六個州份雖然不算地大物博,但首先還得有車子協助穿州過省,這也不算大問題,我既有美國的駕駛執照,亦有在美國的駕車經驗,而主辦單位也沒有把各個比賽安排在各州份的偏僻角落,參考過網上的地圖,最長一段也不過需要駕駛兩個多小時,在美國真可謂短途了。縱然駕車不是問題,只不過安排六日的住宿及行程就複雜了,六日比賽在六個不同地點,每日都要晨早從旅館退房及駕車到目的地,跑完後又要帶著疲乏的身軀起程到另一州份的另一酒店,間中一次也沒所謂,但連續六天都如此風塵撲撲,那體能及心力的消耗才是最大問題。此外,太太多會給我支持及跟我同行,我出發她便要出發,但我在跑步的時間她卻沒甚麼可做,同樣,連續六天在人生路不熟的地方等候我完成就不是小問題了。


還未說每參加一天的項目報名費是近千港元,而連續六日參賽亦等同把我六日的時間完全捆綁著,失去了跟那邊親朋共聚時光。所以縱然夢想過六日便得到六塊不同特色的完賽奬牌,對這個馬拉松系列賽感到親切和心動,但看來參加的機會還是不大。不過,想下也興奮,也許再過三幾年後,再看看仍有沒有那團火再說吧。

13·04·23

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傷患重臨

對上一次感受到明顯的傷患應該已經是四、五年前的足底筋膜炎,看過的中醫師及鐵打醫師肯定不會少,還記得曾為此罕有地停止跑步一個多月以求傷患徹底除清,可惜最後還是徒勞無功,誰知道最後是一個鞋墊便能徹底解決問題。往後出現的腳趾痲痺雖然也不太舒服,但對於做運動也沒有太大影響,就不當一回事了,直至一個多星期前腹股外側感受痛楚,連帶跑步及行路也覺不適,就知傷患終於重臨了。

上網尋找相關資料,才知那叫髖關節炎,原來也是跑步愛好者的一個普遍傷患。我追想起這次傷患原因,估計是平日多跑在馬路等石尿地上,但早前因參與一個慈善長跑而跑在較軟的運動場跑道上,我沒有做針對性的熱身運動,卻因跑道較軟而彈跳更多,全程八公里髖關節一直積累平時沒有的額外衝力,過兩日後該部位便發炎及僵硬起來。當然這只是我的估計,又或是當日在運動場跑步後沒有充足的拉筋運動才是致命,我也不敢說。但怎樣也好,這次傷患帶來明顯不舒服,跑步時感受到自然而來的生理機能調整,令我有一點兒沮喪,也提醒自己以後要再多留意自身狀況。


已經有十個月幾乎每日都去跑步的習慣,我也詑異我能夠有這樣的能耐及堅持,既然能夠做到,我認為這是利多於弊,但傷患一來,便要考慮是否停止,若只是停止一兩天,也不是甚麼大問題,但這些傷患來到加上年紀也不輕,停止運動三兩個月也不是沒可能,我看到網上一些有關髖關節炎的資訊亦是這樣說。


我惟有試試繼續跑步,但先跑慢一點看看情況如何,不過清楚地髖關節的痛楚仍十分明顯,而最弊是那種痛會令我不自覺地改變了跑姿,特別是把重心放在另一隻腳上,以求減輕髖關節感到痛楚那邊的壓力。我理智上也知道這會令一邊腳增加額外壓力,隨時帶來別的傷患,只是我卻控制不了人體那自然的自我保護機制,要繼續跑步的話可以做的就惟有再減慢速度,並且祈求不要因此受傷。


身邊有跑友也說傷患是他們最大的敵人,有時聽到跑友受傷,能夠體會他們最辛苦的不是皮肉之痛,而是不能做運動之難忍,正如癮君子不能再吸煙或服用大麻,這不難理解在這次傷患中我盡可能還是繼續去跑一樣。


又想盡早痊愈以回復正常,但又拒絕休息令髖關節復原,這個矛盾是任何有經驗跑步愛好者也知道,而這個矛盾及「找死」的階段是令人沮喪,因為若真的造成多一個或更嚴重的傷患,只能怨自己。


不過,我還是努力以正面思想去面對這次傷患,畢竟我的痛楚不算太嚴重,慢慢跑的話雖然比平常辛苦一點但仍可以接受,另外經過兩三日去到最痛的高峰後痛楚便明顯減輕,感受關節痛痊愈是指日可待。因為我知道有些傷患要用上以月計算的時間才可以康復,還有一些同輩朋友連做運動也未開始便七勞八傷,我認為我身體最少在近年已打下好基礎而較強壯,所以正常的情況下是較少扭傷或拉傷,復原亦都較快。所以我要感恩這次還不是大問題,卻吸取到經驗並提醒我以後要多加留意。

06·04·23

2023年4月7日 星期五

積財寶在天

和一班舊同學相聚,其中一位住我家附近,他主動請纓提出到我家接載我一起到目的地。他接我前告訴我車牌號碼,我在預定時間便到居所樓下等候,沒料到舊同學駕的是一輛搶眼的黃色寶馬。坐到他的車上,我們閒話家常,說說彼此近況。記得同學已經結婚並有兩個就讀小學的兒子,所以我估計這輛應該不是他唯一的私家車,於是便問他是否還有另外一部私家車,他卻告訴我原來共三部,我再想想這也未必太誇張,可能有一部是其太太用,一部是全家連同父母外出時用,剩餘這部是間中一個人用來兜風用,就好像這天舊同學聚舊,便駕這輛似玩具多於實際的私家車了,誰知道我又估錯,他的太太不懂駕車,三部也是他自己用的。

這天共有八位舊同學出席,卻有多達五部車,其中包括兩部Benz又有兩部寶馬。活動中,大家談到工作、談到家庭、談到生活,當然大家不免會提起昔日讀書時的趣事,同學們各有專長及成就,見到他們安好我也高興。同學也問起我情況,見到我在社交媒體貼出在海外的照片,便問我是否去了旅行,我卻告訴他們我去了大洋洲三個國家短宣大半年,有些同學明白,有些要我多作一點解釋,他們以為我是請假或停薪留職而去,我卻告訴他們其實我已離職近一年了,他們跟著便有興趣的問是否有教會薪金,我便解釋聖經沒有這樣的受薪方式,所以基本上暫時是沒工作也沒收入,他們立時無言以對,不如道可以說甚麼,似乎不太明白我為何會作一件賠錢的事。


這天我的出現看來也衝擊著大家的固有思維,儘管在俗世眼光中我的狀況彷似跟各人相形見絀,但事實上這次相聚我仍一樣活得滿有自信及舒服。


當起初一刻發現八個人駕了五部車,而另外兩位沒私家車的同學一位已升為護士長,一位是出版社總編輯,我在當刻既沒有車也沒有高職厚職,有一刻也擔心會否被比下去,但沒過幾秒,我便發現我應該為自己的「工作」及「目標」感到自豪。


記得最近和另一個朋友說到儲錢等退休的問題,她說認真計算過後,應該還要工作多幾年才足夠,我沒回應,因為我既不知她已儲了多少錢,也不知道她那足夠的定義是甚麼,是基本生活費加上應急備用錢?還是基本生活費加旅行支出再加上通漲及應急儲備?我不知道,只知道昔日就讀初中經濟科時第一個老師教的理論:經濟學是學懂以有限資源滿足人無限慾望。一年多前當我辭去工作是否有足夠生活費活到我離開這塵世?其實我不敢肯定,因為我不知自己有多長命,另外基督教信仰中提到主耶穌會再來提接基督徒,若這兩者不太久後便發生,我相信我的儲蓄是足夠,也不會剩下太多錢放進棺材或留在銀行戶口了。


當然我不會認為我今日的積蓄一定足夠往後二十或三十年繼續維生,我亦大有可能返回職場上,不過基於信仰,似乎我和舊同學及一些朋友也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再而活出不同的生活,他們有的把大量金錢放在自己的嗜好及興趣,有的努力存款以求提早退休。


但我從聖經的種種預言、自身經歷及世界局勢發展來看,十分相信地上有地上的存款,天上也有天上的存款,有人窮其一生存款在地卻忽略人有永恆,有天人的肉身生命完結,靈魂有甚麼著落呢?今日我知道人有肉體又有靈魂,我不會忽略人需要解決肉體及生存需要,但更重要還是人的靈魂,因為那是永恆的,所以我不覺得為主往普天下去短宣,或祈禱神、或去教會聚會、或讀聖經去認識神是浪費時間。我確信今日作的事沒有錯,不用跟舊同學比較,我知今日我真的活得更有意義,並且正在積財寶在天上。

01·04·23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回看大洋洲之旅——在遠方素未謀面的弟兄姊妹

不得不承認,人類的確是很複雜又難搞,所以很多人也不喜歡自己身為人類,據報在外國有人嫁給自由神像,又有人要跟巴黎鐵塔情訂終身,連一𦾟普通水晶燈亦得到垂青被當作「真實」伴侶,這些極端的例子固然令人摸不着頭腦,但身邊對人心灰意冷而寄情於寵物或其他事情的倒也有不少。

在大洋洲短宣之旅其中一件深刻事,卻是和一班以前素未謀面的弟兄姊妹建立的情誼,讓我更確信人美麗的一面。


自己教會在百多個城市有聚會處,亦即是有一群有同一異象、同一目標的弟兄姊妹散佈世界各地,儘管每一處的規模未必太大,但去到全球不同地方可以跟他們一起聚會,確是一件令我很感動及難忘的事。事實上,他們不都是中國人或香港人,正如去到斐濟,一起聚會的是當地斐濟人或印度裔斐濟人,在日本則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還有在奧克蘭教會有菲律賓人,他們當然不會說中文或廣東話,那麼就用英文或靠認識當地語言的弟兄姊妹做翻譯,儘管稱不上同聲同氣,但大家唱同一旋律及意思的詩歌,有十分接近的聚會模式及侍奉,有時細想起來也覺得匪夷所思,不得不感謝過去有些十分寶貴的弟兄姊妹去到不同地方傳福音及建立教會,才可令我今日去到不同地方也可以享受及沒隔膜地返教會。


而事實上,不單是聚會,即使是聚會後的個別交往亦十分令我感動。在前往這些城市及聚會地方前,認識的弟兄姊妹只有寥寥幾位,即使認識,也是多年不見,誰想到只不過當地負責的弟兄姊妹收到消息及傳遞出來,其他人便發自內心的熱情招待,有幾個家庭曾免費借出房間接待我和太太,在澳紐上過酒樓飲茶近十次,超過半數未拿出銀包已經有同枱弟兄姊妹給我們請客,還未計其他獲邀出席的飯局和活動。說實話,我們在教會中並非甚麼「知名」人仕或作帶領的弟兄姊妹,他們用不著好像世俗行為般要巴結我們,他們純粹出於愛心及聖經的教導。


的確,這七個半月短宣之旅的支出比預算少,很大原因是當地弟兄姊妹給我們無條件的接待,即使我在這教會已經很多年,也知道弟兄姊妹的美好及寶貴,但這次還是意外他們的愛心。或者是這次去的城市比較多,涉及的人數及群體較闊較廣,所以看到不單華人及非華人、來自富裕地區或較貧乏地方、在職的或已退休的、基層或專業的⋯⋯,即使素未謀面,也都樂意給我們實質及各樣的支持,我想這就是一群真誠信主及願意跟從聖經行的基督徒的寶貴了。


人類的舉動、思想、情緒真不易解釋,我都會承認有些人很討人厭,即使聖經教導要「愛人如己」而我仍需在這方面努力學習,但人擁有的愛及潛能又會令人驚訝和感動,人的價值始終高尚及不應被取代。

3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