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傳媒操守、政治緊箍與好電影

昔日讀大學選擇了傳理系,課堂裡學到很多有關寫作及表達的技巧固然令我獲益良多,但令我最深刻的卻是其中一科聚焦於傳媒工作者如何保持操守以完成工作。其中一個最深印象的例子是在美國曾有一間連鎖超級市場,有消費者懷疑超市職員在即將過期的肉類做手腳,令食物外貌變得新鮮,由於苦無證據,於是有傳媒便派人在超市工場放置隱蔽攝錄機,果然人贓並穫,不過事後亦有爭議傳媒這樣做法是否恰當,有沒有其他做法可以不違反職業操守之餘又達到協助監察社會問題的角色。類似的例子其實不少,中外不時都有這樣的案例引起社會討論及作教學用。

上月已經留意到《給十九歲的我》這電影,於是在今個月正式上畫的第二天便入戲院觀看,看後立即明白這記錄片為何能夠得到某個組織的最佳電影獎項,我想除了電影具有意義及代表了一個時代之外,製作人排除萬難用了十年時間去製作也是努力及堅持的成果。


事實上,當日看這齣電影,很多地方也引起我共鳴,包括運動與學業的取捨、疫情對人心態上的改變、達到理想的方法、對教育的理念等,片末一句「十年相對永恆的渺小」的總結更令我拍案叫絕,我甚至可以說這齣電影給了我人生一個新的啟發。


不過在欣賞這齣電影的背後,我同時亦都有些小疑問,包括有關國教事件、佔中運動及一九年的社會事件,究竟兩邊陣營會如何評價?能夠通過政府部門上映,估計當中的表述應該沒有大問題吧,但另一方陣營又會怎樣看?同時我亦留意到因為導演被招攬加入某官方委員會,令坊間有意見要杯葛電影,儘管那意見當時仍未成氣候,但如此這般便把一齣用意本不關係到政治的電影捲入政治旋窩中,實在有點可惜。另一個問題是究竟當中六位主角會否介意年少無知的傻更更歲月、家庭背景及一些不好習慣被攝入鏡頭及作公開?當時我傾向相信製作團隊應該十分專業,而導演又十分知名及具經驗,那些連我這門外漢也知道的家長同意書、聲明、學校批准等文件總不會缺乏吧?我反而想到學生於中一時可能因為貪好玩而糊亂答應拍攝,但後來逐漸成長變得成熟及想得週到時想轉軚,又會得出怎樣的效果?


沒料到看了這齣電影才幾天,這套電影便登上頭條,可惜不再是有關這電影的內容及意義,而是電影需要暫停上映,而當中涉及製作的手法、個人私隱、被拍者意願等,傳媒操守再度成為議題。只是在社會吵得激烈,不少人似乎也傾向同情幾位少女被蒙在鼓裏之時,我反而又會想到這事件中又有多少政治成份混雜其中?


不錯,若單看單車手李慧詩的訪問部份,及導演事後沾沾自喜自以為聰明的那段訪問,製作團隊似乎違反了應有的職業操手,另外若其中一位主角的食煙片段是偷拍而來,應否播放出來也是值得爭議。毫無疑問,這齣電影肯定會成為另一教學案例,能否繼續保留年度最佳電影的名銜稍後再作分解,只是我最怕卻是電影及今次牽涉的眾人會被政治摧毀,包括電影中每位主角、起初構思這計劃的校長、主角們的家人及花了十年時間製作的電影團隊成員。

07·02·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