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不幸中見恩典

已經相隔了五年,決定再做一個較全面的身體檢查,網上售賣的體檢套餐五花八門,由千多元到近萬元的都有,最後發現一間由醫院附設的診所經營,剛好兩日後仍有空檔讓我去檢查,便鎖定做一次身體檢查了。

除了那個基本計劃的主要項目外,我仍可以選擇附加一些我認為適合我自己的項目作檢查。這類的非牟利診所有個好處,就是不會強逼顧客購買不太適合的項目。但這次有的服務範圍不包括靜態心電圖測試,我應否額外購買呢?靜態心電圖主要測試心臟功能,由於父母皆有這方面問題,所以應該檢查一下比較合適,不過幾年前我已得知靜態心電圖測試在大部分情況下其實作用不太大,問一下當值護士,她也不諱言我的說法正確,她容我自己決定。
就在一線間,決定加多一點錢去做靜態心電圖的測試吧。
不驗尤自可,一驗得出報告,當值醫生神色凝重地問我有沒有感到心跳不正常,我說沒有。他立即把報告給我看,並告知我的心跳跳得頗混亂。他立即著我盡快看心臟科醫生,並且提醒我不要拖,因為隨時有生命危險。
他既寫了轉介信給我,而下午跟太太吃完午飯後便有時間,便問一下轉介信上的醫生下午有沒有檔期,偏偏在一個再好不過的時段又找到檔期給我,於是下午本來和太太逛街睇戲的節目便改為去看一下發生甚麼事情。這位醫生看過轉介信和心電圖結果,也提議我多做三個心臟科的測試,雖然我也有一刻想過醫生會否因為可以從中獲利而把我的情況誇大,但既然我和太太的工作也有醫療保險,改天再來又要再請假,更重要是今次可以讓我有機會了解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多一點,於是二話不說便決定做檢查了。太太還說這次我花了歷來最短的時間做一個涉及萬多元的決定。
經過三個檢查及醫生分析,證實我是患上心房纖顫,這是心律不正的一種,全球平均每一百個人便有一個患上,一般發生於老年人,但亦有年輕化趨勢,患者的心房不按規則跳動,最大問題是提高中風的可能。患者可以沒原因和沒發病症狀,我會否有先天或後天原因而患病我實在不知道,但我卻肯定是沒有任何症狀的一類,生活正常之餘還繼續挑戰不同地方的馬拉松。
只不過,想起平均一百個人才一個患上便不高興,這幾年來,已經自動自覺戒絕了進食雞皮和肥膩食物,不用每早飲奶茶,卻以麥皮為主,每日吃黑蒜,也持續運動,午間以自攜飯盒為主,近月還發展到中午時間跑步和吃蕃薯,若果要患上這些可能與都市生活有關的疾病,似乎應該不輪到我。此外,近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感受末日臨近,作為基督徒已有計劃辭工及往普天下去傳福音,但這個病似乎要令我重新盤算計劃是否可行,尤其是擁有工作代表擁有醫療保險,這也相當重要。不禁疑問這病為何又發生在我身上。
不過,想想在兩個月前已有辭職念頭但最後按兵不動,想想心血來潮要做身體檢查,想想在那一綫間決定做靜態心電圖測試,想想那天下午剛巧有空容我快快去看心臟科醫生,甚至後來發現我有舊同學是專醫這個病,又發現有基金贊助這類手術,在政府醫院排期又不用望穿秋水……,想起未到身體真正出現事故已發現這問題及可對症下藥,其實已經值得感恩了。
220420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人人都有死穴(上)

人人都有死穴,有些人很怕老鼠曱甴,有些人一聽見子女喊聲便立即心軟,認識有教會弟兄十分恐懼青蛙,一見到青蛙便毛管戙,近來認識了一位同事更誇張,原來她有水果恐懼症,她不單不會吃水果,甚至很害怕接近水果,一見同事拿著水果便避開。儘管我和其他同事也感到匪夷所思,但我們知道既然有人對花生敏感,有人聞到榴槤味會反胃,有人不能飲牛奶,其實有人避忌水果也不足為怪,只不過這種情況比較罕見,可能是我們孤陋寡聞而已。 

感謝神我至今未發現我太害怕的物件,我不喜歡曱甴,只因牠污穢及形狀可憎,有些甚至會飛,擔心牠會誤飛到我臉上,但我又未至於見到曱甴便會自然地尖叫,而其他蛇蟲鼠蟻和青蛙,也不會令我毛骨悚然。不過我又不至於天下無敵毫無死穴,有些人事物也一樣可以令我立即出現心理異常狀況。

以往在美國紐約生活,我會告訴一些比較熟略的朋友和弟兄姊妹我最怕三樣東西:一個在紐約教會的姐姐、找泊車位和靜電。我從甚麼時候開始害怕那位姐姐早已忘卻了,但我仍記得害怕她的原因是她總是能夠洞悉我內心所想,她不單知道我所想,還會不避忌的「踢爆」,有時甚至連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為何這樣,她也能明透,事實上,在一方面我是有點怕她,但另一方面我卻對她十分敬重,主要原因是在我年少氣盛帶點自恃之時她提醒了我很多,還好和她的關係一直良好,也許在一些事情上我想得不夠成熟及合宜,但她知道我還不過是「小弟弟」,所以仍對我滿有包容和愛護。

第二項令我害怕的便是在紐約市找泊車位,明顯地,在地方跟香港一樣矜貴的紐約市,地少人多車一樣多,駕車畢竟是美國一般市民用以代步的主要方法,所以人車比例不少,搬去紐約前曾住在紐約州對上的康乃狄克州,那裡人口沒那麼稠密,所以十分容易找到車位,可能習慣了,搬到紐約返學的時候還習慣駕車,偏偏我讀的第一所學校還要位於曼克頓,曾試過找車位找了近一小時而幾乎錯過一整堂,尤其那些罕有不用入咪錶的車位,難得找到一個如同中獎。而搵車位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是多多少少也帶有「幸運」成份,這又是我這個支持「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原則所背道而馳,不過,但凡在大城市的路邊找過車位的人一定明白早到未必一定先找到位,「遲來先上岸」從來不陌生。不知是否很怕面對「不公平」的搵車位現實,但凡要離開剛好泊在家門的靚車位,便有點沮喪,因為已擔心定回來便再找不到這樣的好位置了。

最後便是害怕靜電,美國東北地方天氣可以又冷又乾燥,室內又因開著暖氣而更加乾燥,冬天穿著很多衣服,手會插在縷袋內,把手伸出來嘗試打開車門、家門和鐵閘,便產生靜電,更可惡是這樣的觸電感覺是一時有一時又無,估不到那次才會令你感受那彷如電擊的不舒服感覺。而奇怪是這感覺不是所有人也感受不舒服,當地的弟兄姊妹有知道我很怕靜電,便主動替我打開車門,奇怪是他們明明也感受到靜電,但竟可以面不改容,而我卻表現得好似跑完十公里,有點疲倦似的。 

所以,我不敢取笑別人怕青蛙或怕水果,即使不明白他們何解會害怕,但同樣人們亦不會明白我為何很怕靜電、怕找車位及那位教會姊妹,總之昔日我在美國之時若要面對這三項東西,心情便會沮喪起來,還好,隨著我返回香港,也鮮有再因這三樣人事物令我不好受了。

251021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也許我們都知沒有烏托邦

 

和同事放工時閒談,說起移民,她有兩位小孩子,也是潛在移民的一族,只是她的丈夫放不下在香港年長的家人,所以仍只能夠見步行步。她知道我曾在外地生活超過十年,對再次適應外國生活應該不會太困難,但我卻在這波移民潮中沒太認真地想過移民的問題,她同樣發現身邊有不少朋友也是曾經長時間在外國生活,卻在這兩年間按兵不動,甚至絲毫沒有移民的打算。

我也即管留意一下我的圈子是否有類似情況,發現又真的如此,昔日跟我一同在紐約認識而回流的有四位,卻全數在這移民潮中留下,他們有的同樣是對香港十分失去信心,亦有的有孩子,再想想我一班表兄弟,好幾位也是跟我一樣在外國學成歸來,若要返回外國也是易如反掌,但他們同樣無意離開。

各人的選擇相信各有不同原因,有的可能為家人、有的可能為工作、有的亦可能不想放棄在這裡建立的基業,在我而言,以上各項也都有一點因素,不過我還想起昔日已有過在外國生活的經驗,便明白外國也非旁人想像的完美,也許我們短時間去外地旅行看看風景住住酒店十分寫意,但若長時間逗在一個地方並真正面對生活,倒是另一回事,相信曾在外地住上一些時間的人最容易感同身受。

若說到因為對香港政府或中央政府感到不滿而離開,那麼可要知道外國的政府和制度也不是外人所看的完美,以我認識的美國為例,政治長期由兩大黨操控,而兩大黨與大財團的關係千絲萬縷,每次重大的選舉起初選民總想換一下政治面貌,但最後選民還是心知選誰也差不多,改變永遠都是失敗。不說政治說民生,當地的醫療系統像落入保險公司手中,公營機構的工會勢力過大,種族問題又未能解決……;也許當地有人權、民主和自由,只是有些更逼切的民生問題卻又令人困擾和不舒服,例如沒有買保險的民眾很怕病,因為醫療費用實在不菲,鐵路系統的工人間中又會罷工,而有些地區還是我們一般華人盡量避免踏足,深夜時份走在街上亦肯定比在香港擔心幾分……,這些問題是過慣安逸日子的人沒法想像。

人往往會貪求新鮮感,會不理智地覺得「隔籬飯香」,又會容易處身「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心態中,我不否定一些移民真的有其需要,但同樣亦有不少人盲目地跟大隊,亦有一些過度被政治遮蔽雙眼,以為外國的月光特別好,只是我們這些曾作客他方的人,會知道天下其實沒有完美的地方,每處地方也有每處地方的問題和挑戰,既然如此,走或留也必有利有弊,利大還是弊大便看我們的價值觀,所以必須更加謹慎面對那影響終生、甚至上下兩代家人的決定。

我們回流的人,很多也曾在移民和回流間作過抉擇,香港雖然有很多不好,但衡量過利弊,還是覺得有些東西是值得讓我們回來,既然當日認真考慮過,比較過留在兩地的優劣而作了決定,也許便令我們更加一心一意繼續走已經選擇了的路。我不敢說留在香港一定是百分百正確的決定,但同樣移民到英國或台灣也充滿了不確定性,也許昔日在外地的親身經歷令我們知道更多和眼界較闊,所以我們更相信世上真的沒有烏托邦,暫時仍值得留在這裡。

181021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以他們的風格向電影致敬

 

距離在戲院正式上畫還有段時間,卻已見媒體一些宣傳和介紹,這通常都是一些港產片或美國荷里活大片的宣傳造勢手法,但不多用於日本電影。今次在電影上映前無意中看到這齣叫《電影之神》的電影的介紹,單看其故事內容已覺得吸引,於是在戲院公開上映的第一週便急不及待入場觀看。

電影故事是有關一位和家人關係不好的老伯,既飲酒又爛賭,令家庭十分不和諧,但無意中卻被他的孫兒發現他曾寫過一個精彩的劇本,於是便和公公一起修改及拿去參賽,並得了大獎,故事的中段便是回顧主角年青時在電影業打滾的日子,一位曾經對拍電影有著雄心壯志的青年,並寫下那個劇本,卻在終於首次執導時被壓力打跨,間接和直接做成他潦倒的大半生,他的人生正正是成也電影、敗也因為電影。

入場前還得知這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電影製作公司松竹映畫創業一百週年之作,那幾可肯定是一齣有歷史意義的作品,連同其看似十分勵志的故事,相信必叫喜歡電影的觀眾看得熱血沸騰或感人肺腑,正如昔日意大利的《星光伴我心》一樣。

只不過,當一直看這齣電影的時候,卻發現與期望有落差,怎麼很多篇幅是描寫男主角現在其不堪的家庭、怎麼一位對電影有抱負的青年卻壯志未酬、怎麼他的配角朋友反而一早達成開戲院的夢想而不是我們眼中的主角呢……?即是說這齣帶著歷史使命的電影由始至終也沒有令人看得充滿熱血,甚至乎故事是有關一個電影的失敗者,那與這電影的名字更是背道而馳。

後來看看其他專業電影人的介紹,知道今次執導的名導演擅長拍攝有關生活、關係和家庭的好戲,我便逐漸明白這是一套充滿日本風格而又有關電影的大作。的確,很多享譽國際的日本電影都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反而是淡淡然,十分在乎生活、家庭和關係。十三年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日本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有關父子情及對工作和生活的尊重,三年前的《小偷家族》說到沒血緣的家庭為生活掙扎,還有我想起主角的媽媽寧願死也要死在受三一一地震帶來相關核輻射影響的家鄉的《家路》,學習生活要順從四季時節的《日日是好日》,還有近日我甚喜歡有關愛情被現實打倒的《她和他的戀愛花期》,以上每一齣都沒有峯迴路轉的情節,亦沒有一位英雄驚險地救世,更沒有一個被全世界都視為弱者的人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但現實就是世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是英雄或弱者,我們大多也沒有高潮迭起的人生情節,我們往往就是面對家庭、工作、生活和關係,挑戰亦都由此而來。

的確,有人達成夢想,有更多人的夢想不了了知,亦有人如《電影之神》的主角一樣壯志未酬而可能從此一蹶不振,這是現實;然後,主角最後藉電影再次燃起精彩的晚年,誰知他得獎不久後便因病而死於電影院內,人生有時也一樣會這樣的反高潮;同樣,主角的太太年輕仍單身之時,曾同時被主角的好友追求,但她最後揀了現在的丈夫,誰知她所揀的潦倒大半生,她沒揀的卻達成開戲院的夢想,觀眾也許會感覺天意弄人,但從她的段落全沒感受到她想過會有「如果」,不錯,人生根本就沒有「如果」吧。

日本人視萬物皆有靈魂,所以這齣電影叫《電影之神》,製作人把電影結合在幾位主角配角的生命裡,各人有不同的結局和寫照,但各人都活在現實裡,這是真正有關現實的電影,是有關電影的電影,也是日本人以其風格和方式去向電影致敬的電影。

171021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人心比天氣更難測


一個遙遠掠過的颱風令香港掛了全日八號風球,相信打工仔最感可惜的是掛八號風球的時間是星期六,亦即不少文職人員不用開工的日子,失去得到一個「免費假期」的機會。

在這個叫獅子山的颱風吹來前,我也有留意這個風的動向,起初當同事笑說有個颱風正吹來而有機會不用上班時,我卻一臉認真地說看其路線及距離,應該打不上八號風球,所以當星期六早上起床開著電視,見到已掛了八號風球之時,我也有點愕然。然後由上午開始一直留意這個颱風的動向,因為下午本來有個聚會,好要知道聚會是否需要延遲或取消,好使自己有個預算,但記得天文台明明說會在下午初段除下八號風球,怎麼之後沒有了「初段」這兩個字,到後來甚至還把下午改為黃昏。由於聚會在下午,晚上沒有其他節目,所以知道下午大概不會再有聚會之後,便不太理會幾時把八號風球除下了,誰知原來留意到天文台在字眼上不斷改動的也大有人在,後來甚至得知天文台推遲除下八號風球前後共有六次之多,我其實只留意到頭三次,那說明這個颱風真的難預測吧。

不知是否因為這個颱風未能為大部分打工仔帶來一天額外假期,甚至連本來排滿活動的週末也被迫取消,此消彼長下,做成很大的不滿和怨氣,最後便怪罪於天文台。說真的,我倒覺得香港天文台實在挺無辜,怎樣做都會被人責備,即使有人說今次事件有進步空間,只是又有多少人會記得天文台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準確預報令我們記得帶雨傘、多穿一件外套等,又有誰會感謝天文台的工作呢?

仍記得很多年前,颱風臨近,要掛起八號風球是沒預告,有我這樣年紀的香港市民應該還記得我們曾經只能憑天文台發出的少許資訊,加上一些經驗及知識,預計幾時會掛上足以停工及停課的八號風球,但後來發現這會令市民一下子全部擠到公共運輸系統而令交通工具吃不消,甚至令住在離島及偏遠的居民趕不及回家,於是便開始有不正式的預報的出現,甚至不知多久後還多了個不成文的兩小時預報並以此作指標。有這個預報當然好,因為不同公司或機構可按本身情況讓職員分批下班,就算有公司苛刻到要天文台掛上八號風球那一分鐘才可下班,但總有較仁慈的僱主早已讓僱員先下班,那已經把人流分散了。再說,有預告亦代表大眾運輸機構可提早調動人手及班次,同樣便利於疏導人群。

我們實在不應忘記預報的作用及初衷,要準確預測天氣已經不容易,還要因應人的行為模式而再加上預告,事情便變得更難料和複雜,做成錯誤的機會便更高了。其實我們從來都知道天氣難料,現在科技仍不能百分百準確預測天氣,更何況人們對天氣的感受也相當主觀,且受環境及不同因素影響,例如有個纖纖弱小的人會覺得風大,一個肥壯的人覺得那丁點兒的風不算甚麼,又例如我太太工作的地方身處佈滿高樓大廈的市區,她感受不到多少風力,我工作的地方在較空曠的新界,卻感受到同一個颱風的威力。

既是這樣,我們究竟應該憑主觀還是科學數據去看每次颱風?我們又應抱著怎樣心態面對用意本來友善的預報?而傳媒時常去訪問一些歸心似箭或風雨中趕著上班的人,是否真的能反映出市民理智的表達還是帶著情緒的反應?即使那也是市民當刻的心聲,但那是代表一小撮還是大部分人的感受呢?

121021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最怕被擾亂生活規律

 

工作最忙碌的日子去到九月中,但接著便是三位新同事先後報到並由我去訓練及介紹工作流程,最後一位新同事回到崗位後的翌日便是我生日,請了兩天假期,以為之後一切終於回到正常可以重上軌道,誰知居住的大廈有人確診新冠肺炎病毒。

自己一時也不知可以怎樣反應。

在香港經歷了一至四波疫情高峰期,每日有百多人確診之際,我的屋苑一直也沒有人受到感染,誰知過了五十日已經再沒本地人感染病毒之時,再發生的一宗偏偏就在我的屋苑,全座的居民也要接受強制檢測的同時,我屋苑的名字也見報,有心水清的弟兄姊妹及朋友也問是否我居住的地方,我都只能苦笑回應。

友好間的關心當然是陣陣暖意,只是因為入職時申報了居住地址,人力資源部翌日便已經找上門,在確認我的居住地方後,便商量如何處理我的個案,最終決定要我在未來十四天在家工作且不得返回辦公室,於是繼去年初病毒開始爆發後,我再一次需要被迫在家工作,當日的困擾及無奈又一次浮現於腦海。

可能大部分人也不介意在家工作的模式,不錯,在我而言也是可以省去上下班的交通時間和避免擠逼,甚至多了一些自由度。只不過,我發現我更在乎具規律的生活,那不一定是天天準時返工與放工,而是確知未來一段時間的安排,好像星期一至五返工,星期六早上和媽媽飲茶,然後和教會弟弟踏單車,星期日聚會等,然後翌日又開始另一週。我不一定需要每週如是,但卻需要每週有計劃和規律,有時遇上放假卻沒安排行程,便足以令我坐立不安。

之前工作忙碌,令我工作需要加班,也算是擾亂我的生活規律的事情,但由於早已心裡有數,我還是懂得調節;輪到新同事初上班,不知他們何方神聖,是否磨合得來,那變數便大了;來到兩天假期不用返工,兩日行程自由安排,反而帶給我一點苦惱,不過到底是放假,說到底也是開心的;不過面對十四天要返工卻不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開會又不能現身、沒有實體文件放我枱頭容我核對……,於我來說卻是不太自在。

去年初曾經歷這種工作模式,結論是試過了便好,並非特別渴求再遇上,尤其是上司十分小心眼,滿以為你在家便一定偷懶,遲了接聽她的電話便要解釋一番,這對返工總不會遲到、放工後總自動自覺加班一陣又自律的人,其實沒太多好處的。

太太見到我知道居住的大廈有人確診後我便開始皺眉頭,無他,因為誰知道會否出現連鎖反應,例如病毒已經感染了我或其他住戶,然後全座大廈居民被強制隔離,再由我們這些小市民引致全港第五波疫情爆發,戲院關門、不能實體聚會……,而我未來兩三星期所有定了的計劃也要取消或延期,生活和將來如此不確定,又如何可以安心呢?

091021

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

兩年四個生日


仍未忘記二○一九年的生日在日本跑了一場松本馬拉松,然後前往中部的立山黑部渡過,那是因前一年同一個賽事因颱風取消,翌年還在猶疑是否重臨這帶來傷感及遺憾之地,最後一個決定便讓我經歷近十年最難忘和愉快的一個生日。

翌年已經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開始令生活到處受到限制,包括這兩年已經難再在海外渡過生日了。

自從疫情爆發以後,兩年差不多過去,日子雖然仍未完全回復正常,但影響亦可算不太嚴重。剛剛也渡過了自疫情以來的第二個生日,感恩前一晚去了香港數一數二的大酒店渡過,然後晚上又在大會堂看了一齣有意思的話劇,儘管入酒店時要量度體溫,進入餐廳前又要登記資料,走入劇院又再要量體溫,但想想這兩年劇院曾經暫停開放,餐廳曾經沒有晚市堂食,其實我這個生日已經不算差了。

較早前太太的生日與我一樣,都是去了五星級的酒店學人「宅渡過」(Staycation),當日我們租了一晚房間,房間望向維多利亞港,全個食宿套餐還包了自助雞尾酒、下午茶、晚餐和翌日早餐,當日只以近二千元的代價便有如此體驗,已經覺得十分超值,誰知在我生日前一個月,一個半政府機構與本地的大酒店合作,推出住酒店減五百元的優惠,原本我也不為意去參加這活動,沒料到我同事卻主動告訴我活動開始了,叫我不妨一試,誰想到那頂級大酒店的優惠仍未售罄,便做就我租住了一晚。可以說,若沒有疫情,海外國內遊客依舊繁多,這些酒店的房價肯定繼續居高不下;若果沒有那半政府機構推出消費活動,我恐怕對那酒店的價錢仍有猶疑;若非我同事喊著叫我試試,恐怕我這個慢人一拍的遲鈍消費者亦會向隅。疫情雖然不好,這兩年亦帶給我們諸多不便,但卻又因為疫情,帶給我們一些不一樣的體驗,也不失是苦中作樂的一點安慰。

去年太太和我的生日,分別前往大澳及海洋公園,我們其實對此已經十分感恩,因為仍沒忘記當日疫情來勢洶洶,且仍未確知病毒的嚴重性,又沒有疫苗可接種,所以但凡有甚麼勢色不對,政府便推出嚴厲的防疫措施。二○二○年我們先後經歷四波疫情,我們曾經歷過食肆全日禁止堂食、主題公園關門等,但巧合地在我和太太的生日前後,疫情剛好緩和,於是便做就在她生日的時候可以前往大澳遊覽,然後到酒店吃個下午茶,再去文化中心看一齣大型舞台劇,而我的生日則可免費到海洋公園,再吃一頓免費的自助火鍋,而這次海洋公園之遊,更是多年難得沒有很多遊客而玩得十分舒服的一次。

的確,我和太太這兩年的生日雖然一定要留在香港渡過,且不能和一班人盡興,連在教會聚會後想一起切蛋糕的機會也沒有,卻讓我們體驗了別的慶祝方式,包括輕鬆地去遊人不多的主題公園,也包括入住不太昂貴的大酒店,望著美麗的維多利亞港住一晚,也體驗入住香港頂級酒店的滋味。我們也沒枉過與疫情同行的日子。

071021

2021年10月5日 星期二

收穫仍不缺的日子

繼續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二O二一年已經去到年尾,不知不覺這一年還有三個月便過去。 

相比於去年,今年似乎來得更平淡,因為去年由病毒爆發到擴散之初,我們嚴陣以待,為著是否封關封城我們曾爭論不休,各有各道理,然後去到到處找口罩、搶米搶廁紙、學生停學、在家工作、圖書館運動場等文娛設施關閉,主題公園暫停營業,連東京奧運會這全球盛事也必須延期,甚至去到年中,還開始實施全民戴口罩及四人限聚令,最嚴厲的時候莫過於食肆全日禁止堂食,我們經歷了外出跑步也要戴口罩,不能到戲院,不能實體聚會,累積在家工作的時間近兩個月, 這一切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不好受,卻又諷刺的多麼新鮮。我們面對不知多厲害的疫情,但又沒有疫苗可接種的日子,我們對未來不寄予厚望。

在面對大小不同困難,以及徬徨不安之際, 我們努力適應新常態,並且克服這場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我們其實做得不錯。可是來到二O二一年疫情終於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全球大部分發達地方的人民終於也可以接種抵禦新冠肺炎病毒的疫苗,我們的生活雖未能百分百回復到正常,但最少比去年有好大的進展。只得當食肆仍未能回覆完全正常、我們外出仍要戴上口罩、在教會相聚後仍不能進食、很多類型的活動仍然未能全面恢復,就好像我們仍不能往其他地方旅行,這相比於過往我們總能夠找到一年最難忘及精彩的回憶的同時,確實又欠了一點。

還好,今年直至現在對我來說仍然有一定的意義, 雖然今年如去年一樣仍不能參加一場馬拉松比賽,但今年卻能夠持守每星期跑步加一項其他運動,去年則因腳傷而停頓了一個月,那亦代表今年比去年更加健康。另一個突破是今年自年初開始已經能夠於每週抽空一天在工作日的午飯時間外出跑步,就算炎夏仍無阻這一個好習慣,另外今年游泳的次數亦比往年多。也許這一切歸功於日子沒有太多變數,不需要考慮週末或長假期往哪裡去旅行,更能專心一意做好日常的生活。

另外由於不能往外地旅行,而外地的旅客亦不能前來香港,香港的大小酒店分別推出不同的酒店住宿優惠,我和太太在相隔了數年後今年終於再次租住本地的酒店,而所住的酒店也不是過往般前往離島或比較偏遠的地方,而是前往一些五星級或能夠望著維多利亞港海景的大酒店,這是因為本地的酒店優惠實在太便宜,而我們省下前往旅行的金錢亦能夠花費在一些本地的住宿優惠上,這確實跟以往亦有很大的不同,且帶給我和太太不少回憶。

同樣,我們既不能如往年搬往內地教會探望弟兄姊妹,這一年我們改為前往香港的屋邨展開福音行動,這行動由去年年尾直到今天沒有中斷,我們由起初面對嚴厲的限聚令所帶來種種的挑戰,直到後來在一個村屋租用了地方,甚至後來因參加的人數眾多而令我們能夠轉移到一個更大的聚會地方,這都是今年至今一個重大的收穫。此外,亦由於留在香港的時間多了,亦更穩定地邀請媽媽前往參加教會聚會,儘管她仍未表達願意歸信主耶穌,但她卻比過往更接近歸信主耶穌了。

只可惜外婆卻於今年四月回到主懷,這位近年一直維繫整個家族,以及作為核心成員的老人家因病離世,她是我近四年來第一位離世的親戚,雖然以近百歲之齡離開我們其實並不令我們意外及難以接受,只是他的離去仍帶來家族成員很大的傷感和不捨, 一班孫兒為她籌備了一個成功及得體的安息聚會,只是自此之後我們家族的一班成員在大時大節的時候已不知道怎樣去聚在一起,外婆的離開可真是我們一整個家族一個或大或小的轉變。

在工作上,自從年初復課以後,便再沒有停課了,而今年亦未嘗在家工作的日子,只是因著同一個上司,似曾相識的緣故,不少同事繼續黯然離開,而我亦無奈地繼續去訓練新人,成為工作單位中不可或缺的成員。只不過面對這角色我亦越來越感到厭倦,今年年尾會否來一個人生大轉變,且看最後三個月有沒有神特別的引領。

今年看似較平淡,但卻又有一些獨特的意義及經歷,但願人生不會因這場新冠肺炎疫情而停頓,我們仍能繼續向前,人生繼續有學習和有進步。

(0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