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不追夢也可以好幸福

 

曾經去到人生某個階段,覺得人人都應該去追夢,或者應該要追求更好,所以曾經出了自己第一本書,然後開始學人跑馬拉松,再去海外跑,連同曾經在外地留學及工作,覺得自己在人生理想方面也發展得不錯。我雖然沒有逼別人也一定要有夢想,但或多或少也會覺得人沒有過夢想或目標也是枉費。

這些年,隨著人越大,已經不再提及去尋自己的夢想,所以人們說尋夢跟年輕人常常連在一起倒是不錯,因為年紀大了,顧慮多了,又多了負擔,真的不再容易再講這些往往要花錢和時間的「奢侈品」,若果去到一把年紀,仍然能夠沒病沒痛,父母妻兒健健康康,工作穩定,便應該要大大感恩了。所以這段時期再問我夢想,我一時也不知怎樣作答,就算出多三本書、跑到五十個馬拉松,又或跑勻七大洲,我卻覺得沒有甚麼大不了。

相反地,年紀越大似乎越覺得平淡已經是福了,想想去年身邊有幾位教會弟兄姊妹因病而英年早逝,他們的夢可能只是一個健康的身體或多活五年,又想起這場世紀瘟疫令入戲院看一場電影也不能,原來能夠擁有和做到一些簡單的事情也不是必然,所以不一定目光如炬的要追夢,即使是小幸福應該也當珍惜。

上月,在家中看一齣名為《日日是好日》的日本電影,主題本應是說日本茶道,卻同時談到人生,想不到在戲院因疫情而關門的這兩個多月,看過七、八齣電影,這齣最令我回味,但事實上,這齣電影卻是完全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支節亦最少,只恐怕我若果在去年以前看這電影,未必有這樣的共鳴,但當經歷了多少遍不能預期的環境、處處受限的生活,倒讓我逐漸明白到這電影帶出的意思,好像「能夠每年依舊同一班人一起做同一件事,已經是幸福」,又或者「下雨天就聽雨,下雪的日子就看雪,夏天就感受暑氣,冬天就感受刺骨寒風,用全身五感去品味當下的瞬間」,原來人生就當如此,但想不到電影還要告訴我們事情只分兩種,一類是可以立即明白,另一樣是要逐漸才能夠明白,怎麼連學習的過程也可以歸納出來這樣厲害呢?

這是一齣發行於二○一八年的電影,並根據一位茶道大師的著作改編而成,也許在一些世故或有一定歷練的人來說,他們早知道人生其實可以很容易得到滿足。另一齣令我感受良多的電影跟《日日是好日》卻正好相反,電影來自美國的荷里活,商業掛帥,又有高潮迭起的情節,且是一齣動畫,內裡的設定很不真實,只是主旨竟然跟《日日是好日》一樣,就是平淡也可以是福氣。

電影中有兩個角色設定,一個因為要實踐夢想而不想死,另一個則因為只想平凡而不想活,兩者相遇而擦出火花,別以為結局是有夢想的一個影響了沒夢想的一個,卻是後者令前者反思一生為不斷追求夢想而錯過一些本值得我們感恩和細味的事,例如能夠行得走得、例如陌生人送上的糖果、家人默默的愛和一片花辧的美麗等。

在甚麼也講求追夢的美國,這跟其當然價值簡直背道而馳,竟然提醒人們追夢不是唯一的生活態度,就算活得平淡、沒夢想,只要能夠細味和珍惜人生不同部分,同樣可以不枉此生。

電影本應於去年上映,但有報導說電影也籌備了好幾年,即是同樣在疫情前,是否製作人覺得過去的動畫電影只一味的追夢、尋理想,令這世界發展過快,令很多人也變得畸形呢?

這場疫情的確為我們帶來很多不便和麻煩,甚至往後仍有難以評估的傷害,但同時卻令我們停下來或減慢節奏,反思人生,正如我也進一步去思考甚麼才是幸福,跑少一次馬拉松、一年去不到一次旅行是否便代表日子一定平淡而不能過得有意義呢?

050321

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比看到的更遠


在教會弟兄家中,他見我坐在一旁沒事做,問我想不想開電視看新聞,我說千萬不要開,看到近日有關社會及政治的新聞真的令人厭煩,我寧願發白日夢或呆坐,即使犧牲了解一下新冠肺炎疫情的進展,也由衷希望弟兄別開電視看新聞。

儘管疫情放緩令一些防疫措施稍為放鬆,但社會氣氛仍瀰漫一層厚雲,大家內心應該很不滿卻不欲多言,想站出來卻又擔心被限聚令制止而作無謂犧牲,總之慨歎加諸香港人身上的事卻由不得主流香港人有話語權,可以肆無忌憚地表達意見的權貴、政府和政黨其實代表不到幾多香港人,卻要代我們表達意見……,這樣的憤怒及鬱悶牢牢的藏於很多很多真正的香港人心中。

問兩位比較熟略的朋友在這樣灰暗的環境中有甚麼打算,她們不約而同都說惟有繼續支持同聲同氣的商戶,希望他們能夠生存長久一點。聽到也知這是十分消極的方法,但其實,不這樣做又可以怎樣呢?正如某專欄作者所說,那管你們上面那班人怎樣制定甚麼政策,我們心裡只有一句:「你們鍾意咪自己玩晒囉」,我們連這句也懶得去說免得浪費口水。

我雖然少有表態,亦同樣不欲多言,但心中的鬱悶及無奈亦跟很多香港人一樣,也許我更消極,因為我連新聞也不想看,亦沒有太堅定的去支持某些商戶,最喜歡只是跑下步,希望藉釋體放更多安多酚掩蓋這些鬱悶。

不過,認真地說,我其實知我不消極,因為在確信有位掌管大地及獨一真神的人的心目中,我們不應該只看到地上的事,我們還要看更遠,看到主耶穌再來和永恆,這樣,我們便知道今日發生的事終會過去,我們看不到惡人遭報並非最終結局,而是有一個我們暫時看不到的結果而已。

今日我們見到惡人未得懲罰而繼續可以得逞和消遙自在,其實也不是新鮮事,古代聖賢也曾經為此憤憤不平,看聖經第七十三篇,便知道不公義和令人憤怒的事二、三千年前已經發生,只是這篇詩的作者在向神表達不解和埋怨後,終歸找到能夠超越這些事的答案,原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是他應該要去抓緊的。

確實,我們這些小民活得十分被動,執政的不是我們所選,並且發現現今沒有一個健全的制度,各處有各處的問題,不過我們就是要知道地上的人有私心,為金錢權勢所蒙蔽,所以不用期望地上有理想的烏托邦,反而應該注目肉眼看不到的天上和永恆。

這些年,繼續為作主的工作而努力,除了遵從主的話帶更多人認識祂,也學習如何倚靠祂過每日的生活,尤其祂是肉眼不能看到,我們如何憑藉信眼得見將來永恆的盼望,再活出基督所說的愛。

這確是窮一生也在學習的事,正如我們在困難中學習忍耐、在逆境中學習倚靠、在順境中記得感恩,不要驕傲、自滿,卻要學得仁愛,就如主耶穌在地上時的樣式一樣,就是這些持久的學習,已足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這些更重要的事上,還有個人身心的健康、家人、生活、工作、學習……,那些社會政治事情,已經要放到後面了。所以,面對地上那樣的不公義和政治事情,不是不想關心,也不是不覺重要,但既然看到有其他更重要的任務和人生目標,也就先顧其他吧,何況有些事我們想顧也無能為力,就留給熱衷這些事的人去管吧。

我深信我今日抓住的才是最有意義。

100321

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賣慈善曲奇餅的故事

 

賣慈善曲奇餅的故事

在車上看到某非牟利機構售賣曲奇餅的廣告,想起我在高中時期也曾為這機構做義工賣曲奇餅,除了驚訝這機構過了這麼多年仍是以賣曲奇餅做噱頭,也想起當日在沙田新城市廣場做義工的一段小往事。

事情應該發生在我讀中四、中五的時候,正當我和同學努力兜售這曲奇餅及做善事之際,突然有一位掛著眼鏡、約莫五十歲的成年人走過來問長問短,其中包括我們是否知道這非牟利機構的慈善工作,以及售賣了曲奇獲得金錢的去向,當時還不過十五、十六歲,怎知這樣多,而且全日好好的,路人不是買便是不買,最多說句「唔要」又或是「來自甚麼機構」,冷不防有人會突然問捐款的去向?同學見這人不懷好意,便逐漸變得不太禮貌地回應,後來那路人走了,同事竟拿著相機追著路人拍了他的臉容,最終當然招來人家投訴和老師訓話,並要「拆菲林」收場。儘管我不是被訓示對象,但事後也一直耿耿於懷,一方面為同學不值,另一方面也回憶起那人的無理,並想想以後再遇上時,我應該可以怎樣避免犯法但又教訓他一頓,為此好像也失眠好些晚上。

鏡頭一轉已經很多年後,人大了很多,經歷了也很多,那天要在公眾活動中當司儀,在上司及百多個老師面前作介紹,翌日是我統籌的項目的活動日……,面對這些或大或小的任務,已經逐漸由尚餘一點緊張而睡不到,進步到一覺可以安祥地睡到天光了。

近日在工作中遇到一個投訴人,由於他的要求按指引不得逞,最後把我一拼投訴,包括誣告我不禮貌等,盡力盡心幫過他最後招至被投訴當然不開心,但放工回家,都不用和太太申怨與分憂,晚上已經可以一覺睡到天光。有些事,原來經歷得多了,便懂得如何面對和調節心態。

當自己仍是年少氣盛,以為世界一定公義,人人都是正常,不買曲奇也不用搗亂,更不應消滅年輕人做義工的熱誠,誰知一個怪人便令我耿耿於懷,只能說「少年人,你太年輕了」。但當人越大,經歷越多,便知道這世上怪人怪事多的是,返工時你跟同事講早晨不一定有個禮貌的回應,明明是自己掛著講電話沒睇路卻可以惡人先告狀,本來已經不合資格報名卻要人家勉強遷就……,事實上,這世上多怪人之餘也越來越多有情緒和精神病的人,過去知道身邊患情緒病的親朋好友寥寥可數,但今日身邊知道自己有情緒病的,手指腳趾加起來也不夠數。是因為更多患者勇敢說出來?還是這世界的壓力令更多人「爆煲」?既然身邊不乏朋友有情緒病或精神病,那麼在平常生活遇到種種奇人奇事又怎麼需要大驚小怪?

同樣,儘管工作隨自己職位更高而越重要,但工作了好些年,面對過的任務已經變得多樣化,其實萬變卻不離其中,預備得再充足也總有意外和突發事,既然遇上突發事是常態,又有甚麼需要大驚小怪?到時「執生」便好。

這一切一切都是人生經驗,一直累積和一直吸收下去,便發現原來沒大不了,安心睡覺、處之泰然,難怪所羅門王也說:「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今日若再有人問我賣曲奇餅的收益是否一定百份百幫到有需要的人,我只需禮貌地笑一笑,然後轉過頭向其他人兜售和介紹,因為實在不值得花多一分鐘在不值得花的人身上。

090321

2021年3月19日 星期五

欠缺了的激情

 

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繼續在家看免費舊電影,選了四年前上映的《波格大戰麥根萊》,除了個人喜歡這些有關體育的電影外,近年也越來越喜歡這些人物傳記,看完又可以上網找資料看看有多少是基於史實,從而知道電影製作人的改編能力。

童年時已聽過美國網球好手麥根萊的名字,但他給我的印象就是球場上的一個壞孩子,在我那仍未步入反叛期的單純年代,肯定對另一些同期網球好手如康納斯及藍度有更大好感。仍記得當時聽到有關麥根萊的新聞多是在爸爸的車上,電台主播說到麥根萊總是有關怒擲球拍和講粗口,後來再長大了便有亞加斯和森柏斯這等當打的網球員了,所以對麥根萊不算有多少好感和認識。波格則成名於比我懂事前更早的時期,儘管一直知道這個網球巨人,但認識卻更少。

兩位尚算近代的網球好手反而挑起我認識他們的興趣,並一九八○年那堪稱網球史上最經典的大滿貫決賽。

電影雖然有關一個有名的美國運動明星,卻並非來自美國荷里活的製作,電影出自北歐三個國家,觀賞指數其實不俗,最少沒有冷場,也不賣責文藝,實實在在地介紹那場經典比賽背後的兩位主角的一點成長和心態等背景。

由於麥根萊為近代美國人,他的背後和生評有極多介紹,波格則來自瑞典,資料雖然少一點但仍不會缺乏,所以相信電影的製作人還是能夠基於事實描寫大部分情節。那場溫布頓決賽之所以成為經典,確是有原因,不過令我詑異反而是波格,別以為他一直如外界所形容的冰人一個—沒有表情與情緒-原來他年少時也十分衝動和火爆,但因為他要沉著應戰打好網球,所以才用方法壓抑自己的情緒。

有時也會想到,天才球星之所以成功,是否一定包括超乎常人的激情,但那樣的激情是否又容易製造出情緒呢?事實上,自古以來很多具天份的人,也是問題多多,最終能夠熬出頭來取成就而令我們認識到,往往便是壓制情緒得宜。

我也想起我年輕時也涉獵過一些運動,尤其比較多參加游泳和長跑的比賽,只是成就卻不高,我想我除了沒天份,沒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外,也是因為我當時對參加運動已經太理智和保守了,例如早知道運動員的生涯很短暫,在香港做全職運動員沒保障,香港沒可能出產幾多個李麗珊和洪松蔭等等,既是如此,不如我當運動是一種興趣便好,往後用作強身健體也不錯。

儘管我一直每週六日參加泳會的訓練直至讀預科快將考大學入學試,儘管參加比賽時跳入水中我也會力拼,不過卻從沒有像麥根萊或波格那樣為輸掉比賽而傷心和氣憤,只會覺得勝負背後有很多因素組成;今日,我繼續參與運動,尤其多到世界各地參加馬拉松比賽,但我視之為一個活動多於一個比賽,我每次只敢用最多八成的力量,因為總害怕用盡全力以後最後五百米無以為繼,只是一次又一次跑完那四十二公里後,卻竟然仍有充沛體力去行山,證明我參加運動其實不會去得太盡,也證明我在這件我尚且喜愛的事上也不能夠放多一點激情,難怪我今日仍是平凡人。儘管如此,人生能夠一貫地懂得留前鬥後、保留實力、理智應對,也保護自己人生可以安穩地走更遠。

(25.2.21)

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若果時光可以倒流

 

看過幾齣電影是以時光倒流作題材,包括名導演活地亞倫的《情迷午夜巴黎》,以及一齣未必太多人聽過的日本動畫《煙花,應該和誰看》,無獨有偶,原創人似乎都對時光倒流不以為言,那管是人有這樣的能力或者人找到甚麼竅門或百寶箱做到時光倒流,結果也不會如原先想像的好。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已經超過一年,這一年令人類的生活模式大變,其中恐怕最不習慣便是封國封城及限制很多商業和日常生活活動,我們不得旅遊,我們外出只能兩人,我們不能實體返教會聚會,我們不能入戲院或去游水,我們晚上不能外出吃飯……,原來擁有這樣平常的生活已經叫做幸福。於是多麼希望時光可以倒流,例如返回去到去年的一月中,當香港仍未有第一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之時,我還能夠安心的返回內地探弟兄姊妹,若能夠返回當時不是多好嗎?不過,若有回到過去的能力,倒不如再回到更早的日子,例如二○一九年社會運動發生前,即是反修例第一次大遊行六月份之時,那時我們不怕去遊行,對警察和政府基本上是信任和尊敬,更不用急於移民,若能夠回到那樣的日子不是更好嗎?

只是,若能夠單單回到那樣的日子又如何,我豈不是仍會見證因為一個年輕人的魯莽然後引發政府要修例,再引發社會爭議、遊行、衝擊、破壞……,最後訂立國安法令兩敗俱傷?同樣,即使我可以回到去年一月初,仍阻不了病毒從中國傳到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最後引發全球超過一億人感染、二百萬人死亡及各國經濟民生大受打擊。

若能夠回到過去,最重要是我能夠做到甚麼,或是改變世界,或是改變我的人生劇本才有意思,但似乎要改變世界是一件痴人說夢的事,那麼我就寧願退而求其次嘗試改變我的人生就好了,例如我應該一早找方法移民到紐西蘭,因為她既不會活在一個不是真正人民授權的政府,亦是抗疫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即使不能出國旅遊,紐西蘭的自然美景仍然讓人有充足空間去發掘。可是,在我人生過去哪一刻,我何時有過移民紐西蘭的機遇呢?一點也沒有。

最大機會可以移民出走也是去美國,因為如果我多熬在紐約工作幾年,綠卡應該不難得到,不過看到美國也可選到一個常常反口、令世界大亂的總統,種族問題時不時又會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然後新冠肺炎又令當地人感染者眾,即使可以時光倒流給我再揀,其實我仍會對是否留在美國十分猶疑。

也許我真的不用想得太宏大了,世界各地各有問題,其實可以豐衣足食、擁有相對地幸福安穩的生活已屬不錯,倒不如想想我人生有沒有甚麼重大悔恨,若果可以「返轉頭」,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若果可以時光倒流,首先我會希望回到爸爸在生的時候,既聽聽他輝煌的過去,也可知道他想將他留下的珍貴物品如何處理,另外我會在發育時期便開始控制食量,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吃得健康一點,並且不要過分擔心學費和生活費,儘管試試交流生和住宿舍的滋味,甚至可以在完成副學士後試試入讀名牌大學或主修物理治療或運動心理學,令我不離開個人興趣但卻有較專門的學問和學歷。

不過這樣走是否一定比今日好呢?也很難說,可能只好一點點,那即是說若我有時光倒流的能力卻只能令今日或會好一點點,卻因能力所限不能比朱克伯格更先發明Facebook或於香港發生沙士樓價低迷時大量入市,不就是浪費嗎?與其我或會浪費這能力或給自己帶來壓力,我還是寧願我繼續正常地渡過我的人生好了。

(31.01.21)

2021年3月12日 星期五

也不一定說「追夢」


無論是甚麼故事、小說或電影,大多是叫人不要甘心活於現實而要去追夢,正如近日看的港產片《狂舞派III》和之前的《淪落人》,以及之前幾次疫情緩和而戲院重開時看過的《我老闆係天后》及上一套迪士尼加上彼思的動畫《1/2的魔法》等等,這次迪士尼和彼思又推出以靈魂為主題的電影,不得不驚嘆他們繼涉獵陰間、人的情緒和生死之後,又以靈魂做題材,別忘記他們製作是要登入大雅之堂及可以讓小孩子無限制入戲院觀看的一級動畫電影。

說真的,今次這齣叫《靈魂奇遇記》(Soul)的動畫雖然打正旗號關乎靈魂,只是那個靈魂為何可以如此「輕易」進出人間和彌留之間就令我直至散場時仍摸不著頭腦,若真的如此兒戲,豈不是很多不願死的人也可以隨時翻生?那樣顛覆性的主題真不知如何收課。不過,我覺得用上靈魂作賣點也不過是噱頭,其實電影的主題反而很想藉「靈魂出竅」,可以從另一角度審視過去的人生。

只不過,這次是否又是重彈「過去平凡,重新開始便要活得精彩」的老調子?卻又想不到這次剛好相反,儘管可能礙於政治不正確而沒有明說,但這次倒不是要一味去追夢,反而是要審視會否因追夢而錯失其他東西。

電影主角醉心音樂演奏,卻鬱鬱不得志只能待在學校教導樂隊,他一心希望可以參加某有名的樂團作演奏,即使獲得學校的長合約仍不感到高興,誰知道當他遇上機會,卻因他的忘形而遇上致命的意外。本來在彌留間,他仍不甘心不能圓夢,希望返回人間達成夢想,誰知卻遇上另一罕有的「靈魂」,那靈魂之所以罕有乃是他不想成人,原因是他對事事也沒有特別興趣。這個設定便有趣了,一個不想死遇上一個不想活,一個有著理想卻遇上一個找不到理想,去到這設定,過去往往便是沒理想的被有理想的感化,但有趣的是,這次沒理想的一個「靈魂」首嚐活在人間,卻被一塊薄餅、一個街頭演奏、一粒糖、一片花瓣所吸引,並且為著能夠成功走路、認識別人的故事而高興,令原本滿懷夢想的主角感到匪夷所思,但他同時也開始反思,尤其是他過去的人生眼裡只有演奏的夢想,他失去啟發一個學生的機會,失去了解認識一個一直替他理髮的髮型師的機會,失去了解他母親擔心他將來生活的機會,更失去細味身邊所有人事物的機會。

「夢想何價?」應該只是這齣動畫的其中一個主題,但其實已足夠令我們反思,究竟一個人沒有夢想是否便一無事處?過份追求夢想會否令我們錯過其他同樣重要的東西?甚至追夢是否一樣也會引至迷失以至失去理智?電影沒有否定追尋夢想的重要,但主角卻從另一角度看到他自己一直以來的缺欠,當中去到電影的尾聲,藉著主角所祟拜的偶像所說的一席話,更如當頭棒喝的道出主角的盲點:小魚告訴老魚他要往大海去,問他如何前往,老魚卻告訴他其實他已在大海裡。

的而且確,過去我也曾想過人一定要有夢想,只是當人越大,生活越緊迫、越多責任的時候,原來能夠好好活著、好好生活、好好細味人生不同部分,也可以活得一樣精彩和豐富。人生怎樣選擇也可以,只在乎心態。這齣電影帶來的反思,的確值得細味和讓我們作改變。

010321

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當理想又遇上現實

 

這樣的矛盾不單是很多電影的題材,連我也寫過好幾遍了。

八年前的港產片《狂舞派》,拍得清新脫俗,令廣大香港戲迷眼前一亮。戲院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關門兩個多月後重開,其中一齣的選擇便是《狂舞派》的後續,簡直不用多想便選定這電影,一心希望可以在這疫情仍然籠罩的陰霾下在戲院看一齣開心的電影,卻想不到是我捉錯用神。

跳過了《狂舞派II》而直接上演第三集的《狂舞派III》,既秉承上集的大部分主要演員及背景,卻發展出一個主題不同、調子不同的全新故事,雖然看電影後的感覺不如第一集後的大快人心,但當看過其他影評及介紹,明白了當中的來龍去脈後,倒十分欣賞一班製作人樂意放棄輕易拍一齣似曾相識的續集電影以賺大錢,卻敢於變調,把一個更寫實、更貼近香港現實環境但或會得罪高官權貴的故事拍出來,散場一刻的感覺未必最良好不重要,重要是能令人回味及覺得有意思。

《狂舞派III》的故事延續第一集,當眾主角因為跳街舞在不同範疇而成名,他們是否能透過不同機遇而延續自己的理想與初心,尤其社會繼續變,他們亦各自成長,逐漸要面對建制及現實的衝擊,這肯定是很多很多昔日懷理想的年輕人長大後面對的挑戰。所以劇中有人開始要認真幹活以面對妻兒,有人愧於一直沒供養母親及細佬,甚至被業主加租而把興趣放棄,這些始終是現實,我們不是富二代或官二代就惟有向現實低頭。

只不過,這次一眾主角卻遇到難題,就是迎來一次機遇,這機遇或可讓他們在自己的興趣中繼續發展,但卻要接受建制、失去一些自由,甚至負上為權貴賣力和包裝的罪名,那麼可以怎樣選擇呢?可能有人寧願從來沒有遇上這機會,然後一天突然醒過來,便知道要放棄理想而奔向現實就算,卻從不用面對誘惑與兩難。

故事的發展是各個主角各有不同取向,他們沒有明言我要怎樣或我應如何揀,但從他們的行為及舉動便看到他們也代表了堅持理想、繼續迷茫或嘗試兩方討好,電影最後沒有交代是一個怎樣的結局,也許已經不用「畫公仔畫出腸」了,因為結果在香港其實早有定案。

電影裡沒有一個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更沒有企圖對不同的選擇作出是好是壞的判斷,因為選擇理想與現實從沒對錯之分,甚至這是自古已有的命題,是社會學中重要的一課,又是不少年輕人成長必經過的階段。回想我自己,儘管今日我在打好現實基礎才重回興趣的懷抱,看似兩者兼得,但我亦明白今日我就算可以有經濟基礎發展其他業餘的事情,卻肯定沒有十多二十年前的體力和拼勁,表現一定大打折扣。當然,以我對某些興趣的天份,其實發展恐怕亦有限,所以昔日也用不著為此有太多掙扎。正因如此,說到理想遇上現實的衝擊,當中是大還是小、最終取向只可說是因人而異,沒甚麼好評價他人。

也許我應該感恩昔日父母早已容我參加不同類型的活動,容我在一些興趣上發展,後來發現我在這些事情上的天份不算高,我亦不曾如電影中眾主角遇到的機遇或伯樂,用不著我徘徊兩難中,最後又懂得為自己度身訂造合適的路,若問我當理想遇上現實時怎樣,我還算是比很多人答得從容。

220221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順其自然吧

 

我十分肯定我二○二○年說「順其自然」的次數一定比過去任何一年都多,因為這除了是我在這一年明顯的心理變化外,也是我鼓勵傍人對人對事的睇法。

不必多說,新冠肺炎疫情改變我們的心態及言行舉止肯定要「記上一功」,除了全球人類生活模式大變,發現我們有很多計劃也被逼延期或取消,去年報了四個馬拉松,包括首次成功報名參加六大馬拉松之一的紐約馬拉松,最後全部跑不成,年初計劃了年中去哈薩克、年尾去美國旅行,全部取消,有教會姊妹的婚宴取消,和太太計劃到落後地方傳福音要暫時閣置……,這些大計劃要取消固然無奈,還有很多中型或小型計劃亦不敢去籌劃,因為誰知道往後事態發展如何?

事實上,疫情本身的發展固然影響重大,但政府的應對措施及旁人的反應也令情況複雜得多,例如政府因另一波疫情來襲而匆匆作出一刀切的不合理措施,令普羅市民無所適從,好像曾有一次打算去沒有過感染個案的戲院看電影,但政府卻要在沒太多通知期的情況下把這些場所及部分行業全線關閉,又例如教會本打算舉行福音聚會,也是因突如其來的限制而取消。再者,有朋友對這個病毒不以為言,又有人對此如臨大敵,各人取向又會因疫情嚴重性而調整,有時剛去某區工作,相約朋友吃個午飯一定應約,但今日也不敢勉強任何人了。若沒有順其自然的心態,真的相當鬱悶。

疫情固然令我們不知所措、陣腳大腳,但去年還有不少正處人生黃金時期的好友因病離世,有的因為已有長期病患,熟識他們的也未必感到太意外,只是其中卻有兩位由發病到離世分別只有八日和一日,我們真的不能不慨嘆世事無常。

當盛大如奧運會也需要被迫延期,這個世界還有甚麼不能發生,我們固然很想有周詳的計劃,但在世事變幻莫測的今日,我們還能夠肯定甚麼呢?我想起去年年初的計劃幾乎沒有一項實現到,不過卻由於能夠逐漸看透人生,發現我們應該多順其自然,不要強求甚麼,反而可以活得輕鬆,甚至有出人意表的收穫。

正如近日看一齣叫《日日是好日》的日本電影,透過茶道論人生,其中一個主旨就是按著不同季節做不同的茶和小食,就好像人在不同環境就作不同的事,正如電影中有段對白:「下雨天就聽雨,下雪的日子就看雪,夏天就感受暑氣,冬天就感受刺骨寒風,用全身五感去品味當下的瞬間」,一切順其自然。

我也想到這跟自己的信仰也有幾分相似,就是要相信一切都有神的安排,我們只要盡了力,有祈求過,最後按神帶領便好,因為誰曉得往後如何,際遇、社會環境、政治局勢全部皆是我們不能夠控制,卻又可以帶來決定性的影響,我們還夠膽堅持一定要按自己編寫的劇本去發展嗎?

人既渺小又有限,去堅持達成某些事情是好事,但能夠按情況而懂得調整似乎更好,兩者之間如果拿到平衡點便最好,否則處事和對人也能夠隨遇而安、順其自然,最少令自己輕鬆一點、不會過分緊張,才是延年益壽、令身心舒暢之道。

100221

 

 

原來幸福很簡單

知道有套叫《日日是好日》的日本電影藉茶道談人生,雖然知道日本的電影鮮有峰迴路轉的情節,亦不會刻意製造太多支節以增加趣味性,何況說到茶道,幾乎可以肯定是場場文戲,只是這次既然可以網上免費看,又真的想看看茶道如何連繫到人生,所以還是決定放棄荷里活電影而選擇看這齣電影。

一如所料,說到日本的茶道文化,我看畢整齣電影還是一頭霧水,恐怕我對於這些傳統文化和儀式真的沒有多少領悟能力,不過電影說到很多有關人生的精警句子,我倒覺得非常有意思,例如說到人世間的事物可以歸納為「立刻就理解」與「無法立刻理解」兩大分類,不是說出有些東西必須要有一定人生鍊歷才明白嗎?

不過,令我更深刻的反而是在戲中提及一班相同的人,能夠每年相聚到,其實已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恐怕這樣簡單,甚至帶點沉悶的事,若是去年或以前跟我說,我或許未必明白所以,不過經歷過香港大半年的社會運動,然後接續是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除了令不少人受感染以至死亡,亦令我們的生活處處受限及徹底改變。

想起外母告訴我這是她六十多年的人生中第一次不能回鄉過年,想起多年來每逢年初一必定去探望外婆及跟眾表兄弟阿姨和舅父同聚卻不知今年能否延續,也別說去年我沒去過一次遠方旅行及跑過一次馬拉松如此小事情,還有去年臨近農曆新年跟好友跑步之後還要煞有介事的吃個團年飯,誰想到此情此景今年肯定不復再。

若一年前問我這樣相約一班舊同學跑步,然後快快樂樂吃一餐飯,之後便沒機會再聚,我肯定不相信會發生這樣的事,但事實上,我卻連下一次會何時相約再做一次運動,也真的毫無頭緒。同樣,還有些在另一區聚會的弟兄姊妹,我們以往會在每週祈禱會中相遇,間中會寒暄問暖,彼此關心一下,但自從社會運動之後,因擔心晚上的交通受阻礙或提早結束,於是教會便安排網上直播直到今日。這樣一說,原來有很多相熟的弟兄姊妹已經有一年半沒見了。

過去,我們多數不會對這樣一見或一句問候感覺怎樣珍貴,縱然未必是敷衍或「順便」的一句,但當我們以為下星期或下個月又會相見之時,我們便不會對一次見面、一句道別和一句問候感到特別珍貴,但經歷過這年半的時間,相信大家的感受已經大有不同。

去年,身邊有四位相熟的弟兄姊妹突然離世,另有兩個家庭匆匆移民走了,有的有機會多吃一餐多聚一次,有的卻連最後相聚的機會也沒有,甚至已經有了意念下次再見便是在天家了。

《日日是好日》是二○一八年發行的電影,那是世界仍未遇上這場世紀疫情的日子,但電影的原著作者已道出那樣的警世箴言,也許飲茶真的令我們看透人生,亦也許人生必須要累積一些經驗才可以領悟一些道理。幸福原來可以相當簡單。

0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