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感恩有這居所


 
跟教會弟兄姊妹行上獅子山,從東九龍上,沿途見到分叉路可直接返回大圍;於是下山時便跟弟兄姊妹分別,與太太直接步行返大圍。回程的最後一段路其實也不陌生,不過這次卻突然發現原來我家離開郊野公園及自然教育徑還不過十五分鐘的步行路程;而在另一方向,我家其實距離一條香港的主要河道也只有十分鐘的距離,過去我從沒想過我家是背山面海,也許這跟我從圖書所見及過往認知的印象截然不同,只是細心想想我家跟山和水原來如此近距離,還應該感恩擁有這居所的美好。

昔日沒太刻意思考婚後跟太太居於哪個區域,只是從前跟家人一直住在大圍,而媽媽既然也繼續居於這區,於是結婚前準備購買房屋便一直在舊居附近著手,而巧合地附近又有比較平價的私人單位,於是便順理成章,繼續留在本區居住。

這區昔日雖屬於郊區,但卻位於接近市區的邊沿位置,跟市區其實只有一條隧道的阻隔,所以每日放工回家,只要一過隧道,便已是自己居所的地區了,相比不少香港人還要再花上半小時至一小時才回到自己家裡,其實我們已省了不少搭車的時間。此外,我們的居所距離主要的鐵路站只有十分鐘距離,這適合步行之餘又不覺太遠,同時又離開太熱鬧又人多的地方,這正是我所喜歡。而由於相距河道不遠,我還可在放工後沿河道兩邊跑步,不必一定到運動場沉悶的跑圈,亦不必在馬路上與車輛爭路,空氣及氣氛也相當不俗。

這是一個細小的單位,而實用面積相比於其他建築公司的住宅,更是出名的差了一截,不過由於只有我跟太太兩人,又沒打算要小孩子,所以還覺不差。

起初喜歡這單位除了因鄰近我媽媽的居所而方便照應外,並且喜見這單位是以兩廳一房作間隔。我倆只需一睡房便夠,反而卻希望把飯廳和客廳分開,雖然往後因東西多了而令兩廳功能模糊了,但始終對有較大的廳而滿足。

這幾年間,陸續添置合適的傢俱,也令這跟太太的安樂窩更全備。眼看這家是由我倆一起經營,一齊選擇合適傢俬,一齊把各式各樣的東西放於不同角落,對這家早已建立深厚感情。現在每當在其他地方住宿過一晚,只要歸回,也欣慰可回到屬於我和太太的安樂窩;難怪俗語說「龍床不及狗竇」,即使旅行時住上的酒店房間大很多,又裝修得美侖美奐,睡床及被舖亦看似昂貴,甚至一些還看到美麗的風景,但始終還是會喜歡自己的睡床和屋企。

十分感謝神在樓價較低時讓我們找到這單位,並且有能力購置,往後不單有一個穩定、舒適、安全及充滿愛的地方歇息,並且跟我和太太一起製造了很多美麗回憶。的而且確,家不單是一個有瓦遮頭的物質,並且是一個可解疲勞、可釋放壓力、可除去不快的地方,即使生活和工作有多少不快,回到家便可以消退,甚至可立即找到心靈及身體上的安歇。

感恩還有太太與我共建這家。

1712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