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當好事變成壞事


喜歡在工餘時間看報紙和雜誌,除了了解世界大事,也擴闊自己的視野,此外近年還喜歡看專欄,因為包含了不同人對不同事情人物的睇法,偶有對我甚有啟發的好文章也定必剪下來。只是今日垂手可得的報紙雜誌實在太多太多,相反每日時間有限,並不能完全閱畢所有拿回家的報紙雜誌,於是便留下來打算稍候才看,但第二日又有新的報紙,卻亦可能看不及而留下來,最後積累起高高的一疊報紙。那天從底部揭起,才知竟然還有兩年前的舊報紙未看。

過去一直深信自己一定有能力可追回閱畢積存了的報紙,然後便可清理那一平方尺的位置,但近日開始發現這個想法很不現實,因為若我真有這樣的時間,早就清理掉,絕不會在可見的將來才有這樣的時間;更何況,估計這疊舊報紙有百多份,若果以一般方式閱讀,怕且也要花上三數天的時間,當中還只可以專注的看報紙、看報紙和看報紙,並不可作其他事情。
閱報不是一個壞習慣,我們甚至為如何鼓勵年輕人多閱報而費煞思量,只是當一件好事佔據我們太多空間、時間,卻其實功用不成付出的正比例時,就要思考這件好事是否已成為壞事了。

不錯,正派的報紙雜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世界大事,增廣見聞,就算足不出戶也不用做井底之蛙,我相信更多閱讀也可以對我們有更多幫助;但現實是一些報紙已積累一兩年,我們早已知道哪人當選總統,那人政績如何,某些事情發生的始末,作為了解世界和社會事,功效已大為遜色。不否認以今日角度重看昔日的事情和傳媒當時的報導亦可以有收穫,但既不是做學術研究,也不是有甚麼顯著目的,這樣做其實意義不大。正如世上知識多如繁星,我們總不能樣樣也要知曉,惟有選擇跟我們最有關及我們最有興趣的去學習。同一道理,世上值得我們一看、或具啟發的好文章好書亦多,難道我們又一一不可錯過?惟有就以我們和這些好東西有沒有「緣份」定奪。

說到底,看報紙雜誌不是不好,但若有其他東西更值得我們去做,便要懂得作出選擇,我記起我有些好朋友已經超過一年沒聯絡過,還有半年前的旅行相片仍未整理好,更別說近來吃多了而應該多去跑步,這些倒更值得在假期時先去做。何況,自己也要有自知之明,兩年多也沒時間清理那些舊報紙,今日有更多數目,還如何假設自己將有時間可以完成我過去也做不到的任務?除非我下個月便退休了。

人越大,越發現時間有限,有些有子女,就算沒有子女,亦應花多些時間陪伴年長的家人,還何況自己身體和心靈的需要。

看到爸爸為大屋搬細屋而不知物件何處放,也提醒自己舊報紙這樣的身外物,就更加不應不捨得。

這天二話不說便先拋掉一半。人在某些時間確實要反省一下一路以來習慣了的生活,然後看看是否需要踏出去改變一下,否則一個好習慣變成壞習慣也不知,浪費人生及被不值得的事情轄制住就不好了。
12•5•14


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學精簡


到學校為學生提供一個升學及就業講座,本來兩日前從電話溝通才聽說有四十五分鐘給我去介紹,去到學校跟主辦活動的社工報到,獲告知其實只有二十五分鐘時間,雖然時間大幅減少,但心想應該仍足夠的;待那個活動開始,只見那社工不斷的講不斷的說,到了原定開始我那部份的時間,她仍在滔滔不絕,但原來她帶來的兩個年輕同工仍未開始說,還以為她會加快節奏,沒料到她還是以極其豐富的內容和形容詞介紹兩位同工出場,看來這是她一早草擬好的台詞,但在這樣超時的情況下仍完全跟稿說,且又不見得對往後同工的分享有幫助,只感到有些無奈。終於學校的老師也按捺不住,兩次打手勢叫她盡快結束。最終,容我分享的環節只餘十一、十二分鐘。

還不過半個月前,自己機構舉辦的一個午餐會,請來不少中學校長來,本意是讓他們認識我們的一些課程,但其他部門知道後,便又要來介紹一番,於是惟有讓各部門有五、六分鐘的時間作簡介;只是這樣一讓他們上台,便一發不可收拾,其中首個登場的部門經理竟然一說半小時,遺憾當中絕大部份卻是校長沒有興趣的內容。

自從互聯網技術發展成熟以來,資訊便開始泛濫,那時還在大學讀書,便已聽過做習作寫論文的困難再不會是資料不足,而是在太多資料時,如何甄選合適的材料,或者是如何做好撮要,否則多多也寫不完,甚麼論文習作也只會無止境。

今日的通訊技術十分發達,所以資訊極為流通,我們身處高科技、先進的國家或地區,資訊垂手可得。不只是應付學校課堂的習作,就是工作、社交和生活,也有無限量資訊轟炸我們。所以,為學校主持一個升學及就業講座,我不會懷疑一位盡責的社工不會找到千萬種心得跟學生分享;又或要宣傳一項服務和產品,我亦不懷疑一個主管可以詳而盡之介紹超過兩小時。不過,在這個資訊爆棚的年代,講得多、說得多和寫得多又是否一定最好呢?

面對今日資訊如此泛濫,我早已知道說話寫東西已不能靠多靠濫,反而如何做到精簡和具吸引力才是上策,除了廢話少講,只讓讀者聽眾知道最重要最精髓外,更好的辦法便是用方法吸引讀者或聽眾,圖文並茂過去是好方法,但今日非用上動畫和短片,恐怕亦難脫穎而出;不過,若是時間和資源有限,說故事也是一個相當不俗的方面。

那天在學校內,能作介紹的時間大幅減少,令原本預備好的短片不得不刪除,但那原本需時三十分鐘簡報表,又如何能刪剩三份一的時間呢?最後靈機一觸,決定一張簡報表也不用,一開始便說三個學生的故事,既延續社工找來過來者分享經驗的模式,亦以活生生與別不同的內容去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沒料到那次果真能化腐朽為神奇,台下聽眾聽了社工幾近一小時的說話仍然能夠留心聽我的分享。這一次,除了賣個人情給社工及學校,令活動沒有超時外,亦鍛鍊了我的演講及濃縮講話技巧,我相信這次宣傳不比花三十分鐘作介紹的遜色,效果仍然不錯。

其實,我時常懷疑,很多人因為並不是時常有機會站在台上作分享,所以一有機會便要盡情發揮,預備了的既要一字不漏全部說出來,連內心中自以為很有趣的也要趁機表達。此外,真正受過演講或說話訓練的人沒很多,所以不少人仍不知自己說話不覺過了很久,但其實已比實際時間長了很多。慶幸我不是沒機會站到台上,或對說話演講一無所所知,更重要是我雖然沒太好急才、口齒亦不很伶俐,但我卻有一個靈活變通、隨時能因時制宜的態度。
5•5•14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參加晚會的意思

 
如無記錯,應該是第四年參與維園的六四燭光晚會了,若非三年前急救班考試,該會在回來香港後八年內連續五年去參加。慶幸這些年都有朋友相伴,令我沒有缺席的念頭。可能朋友圈子中因為有比較多教會的弟兄姊妹,這個議題對他們來說可能不是首選,所以主動找我一起參加的人從來不多。但諷刺地這三年一直獨自陪我參加的卻又是一位教會內的妹妹,她年紀比我少,在六四事件發生時應該還只在小學,所以對她來說似乎比我更不能體會二十五年前的傷痛,她都可算是異數中的異數。不過,正如維園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他們大部份在事發時仍未出世,但透過報導、書本和自己了解,他們所知和體會未必比我一代少。
 
不過,若說我二十五年前是傷痛,其實也言過其實,雖然初中還不可說太年幼,但對當時仍未經歷過親朋死亡的我來說,遠方有一班人被坦克車輾過及被殺,其實不是太明白;但可以肯定的是,縱然我當時未感到太大傷感、或未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但我卻百分之一百肯定當時確是發生了中外震撼的悲劇—自己國家的政府竟然用上本應對抗外敵的軍隊對付手無寸鐵的年輕人,因為就連親中報紙和團體也聲討之時,就知當日的事絕不作假!
 
往後隨著年紀越大,接受更多教育,更加明白八九年所發生的事情;不過,起初也不完全明白那發生的悲劇跟我有甚麼關連,去參加燭光晚會就更加不是我的首選,何況在這二十五年間,還有好一段時間在外國生活。
 
不能否認,在十多萬人的人海中,也可以說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點燭光也不少,只是去作應該而又自己想作的事,從來也不應看人數,或別人是否參與,就是將來某日維園只餘下十餘人,只要自己覺得還值得去,就應該不要缺席。
 
的而且確,歷史上發生很多悲劇,很多悲劇也跟我們有關,並給我們深刻教訓,若我們要一一去紀念,又只一味停留在過去,不願放眼前方,於我們也沒有益處;只是,今日的政權不單沒有從錯誤中學習,仍習慣以武力壓制人民的訴求,更甚還試圖歪曲歷史,否定過去的錯誤,這樣的政權只會變本加厲,一錯再錯,也許某天受暴力對待的就是我們。
 
近年,中港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連政治觸角低的人也看到中共政權已滲透香港各界各階層,連社福界及教育界兩個重要的橋頭堡也起了顯著的變化,當社會最終只餘下單一的聲音,報章再不能客觀、歷史教科書失實之時,不能再自由地寫網誌可能事少,更不幸是社會隨時充斥著內地的劣習,例如貪污現象、官員不理民情卻只懂唯命是從、社會充滿不公平和埋歿良心的事、人民失卻言論、宗教和集會的權利和自由等。
 
雖然遠處的政權可能對十八萬的燭光不削一顧,甚至連看也看不見,但認為應該要作的事就去作,不理政權是否知道;但最少我卻知道仍有十八萬人對追求歷史真相的堅持和執著。沒有認真看待歷史,並從教訓中學習,是不識得去進步的。
6•6•14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冷淡世界杯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下週便展開了,這一屆,竟有久別重逢的免費直播,雖然並不是決賽週的每一場賽事,但肯定比我有能力及會即場收看的多很多。可是,即使大小商場也以世界杯做裝飾主題,報刊上的體育版早已被世界杯的資訊所佔有,但自己對這屆世界杯的感受明顯比過去冷淡得多。

自己對世界杯其實也曾有過瘋狂的歲月,最記得某年舉行世界杯,正值考畢公開試,於是便每晚追看由分組賽到決賽的任何一場賽事,那時既年輕,又不用返工返學,當然有這樣的本錢。除此之外,我估計到今日我仍能夠背出每屆的世界杯主辦國兼冠軍,以及很多仍然令人津津樂道的插曲和爭議,不能少的還會擁有那些世界杯球星和球隊集圖冊;即使在不能安座家中免費看世界杯直播的日子,偶然仍然會到某些商場看一兩場大賽,甚至還學人預測賽果,猜猜冠軍由哪國奪得......,但一切俱往矣。

本來,能夠再看更多直播,應該對這屆世界杯的投入程度有增無減,何況,幾乎大部份受歡迎的強隊也不缺席於今屆的決賽週,理應更具吸引力;但一切卻剛好相反。我想,或者自己年齡大了,閱歷也比從前多,除了因為精神、體力和工作責任不再容許自己太緊貼賽事外,亦明白一切皆是遊戲一場,除了球隊和球員努力發揮所長,主辦單位和傳媒也製造很多話題吸引人注意外,勝負不單只憑優勝劣敗定斷,背後還有贊助商、各品牌、甚至各國間的角力。讀體育的人反而明白世界杯已不再單純是體育競賽,當中也許早已夾雜太多其他原素,反而令真正熱愛體育運動的人卻步。

同樣,現今實在有太多「大賽」,每年的英超、西甲、德甲、意甲,還有各國的杯賽、歐聯、歐霸,現在好像連同市的打吡戰、英冠及英冠升班付加賽這等實質次幾級的賽事,傳媒也會當作是一場重要的大賽去報導,原因當然是為賭博和銷量。只是,這樣一年間便變成幾百場大戰,而且任何一場也重要。過去,我還會著緊自己的心儀球隊能否奪冠,但今日已覺得這跟自己沒相干,因為新一個球季很快便來,傳媒又會找到另一些話題和數字,心儀球隊又可繼續努力。看透「太陽之下無新事」,這些變相的「娛樂」便不再給我怎樣激情磅礡的感覺了。
 
從前投入世界杯,可能還跟自己鍾情某些球隊有關,但人大了多了很多理智,寧願看好波多過感性地只看球隊,於是一份感性的投入感又失卻,好像喜歡英格蘭卻知對這球隊希望越大便失望越大;素常不喜歡巴西的華而不實,縱然她是這屆不二的大熱門;西班牙和德國故然不錯,但前者看來已走下坡,後者似乎未有爭霸的雄心;喜歡新生代比利時,卻似乎未成氣候;荷蘭個個天才卻常感覺他們很不團結;這代的阿根廷球星縱使較有球品,卻仍揮不去他們過往給人的壞印象。
 
也許想得太多、太理智、又太老了,失卻一份單純地享受體育競賽的熱情。不過,生活上有更多東西讓我們兼顧,我寧願揀選多做運動、多顧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健康、多與親人一起,又每日養好精神生活;面對再有免費直播的世界杯,有時間又有精神的話,看幾場也無妨,就當是讓我鬆弛的一項娛樂就是了。
 
5•6•14)

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

學針灸


十二課的基礎針灸班終於完結,雖然還不過是三個月,但中間經歷了農曆新年、工作壓力最大的一段時期、爸爸患病入院、缺席了一堂課而去了以色列跑馬拉松,感覺這真是長長的十二堂課。往後太太繼續上進階班,我則決定要停一停,畢竟過去那三個多月也有點兒吃力。

不少朋友也問我為何如此有興趣學中醫和針灸,自己覺得一來是中醫已屹立兩三千年以上,其智慧一定不簡單卻又是我們一直所忽略;二來中醫崇尚自然和個人身心的整體,素來十分認同這觀念;還加上幾年前頸項僵硬,但同事只需在我手背某一穴位針一下,便立即伸展自如,這讓我感到人身體十分奇妙之外,更首次見識到中醫的厲害。

活到老、學到老,今日只需小小的成本和代價便可見識中醫的一點點技術,何樂而不為?那管只是皮毛,但重要卻是有機會見識見識,誰又知道我日後會否衍生很大的興趣?或是小小學習,已能令我學以至用?

事實上,針灸在中醫學裡是最引人入勝,因為小小的一顆針,竟能給人治到很多奇難雜症;只是同樣這小小的一顆針,卻亦令人望而卻步。我其實亦有這恐懼,不要說伸手摸一下,從前就算望一眼也有不寒而憟的感受。還記得首次看到我阿姨買來用的針,一望已打冷震,但既然知道不久的將來也會報名上堂見識這一門傳統中國技術,也逼令自己先多望幾眼。後來終於上課了,在上第一課時,導師已先旨聲明在第二課時便落針,於是自己便下定決心給自己時限。第二課時,雖然不少勇敢的同學如我太太已成功用針針自己,但我仍決定按部就班,好好利用這一堂的時間拿起針來,消除一切心理恐懼;去到第三課,便成功針下了!

這次小小的舉動,不單是學習一項知識重要的一步,並且欣然見到自己懂得如何按部就班克服心理障礙,雖然在最後一課時已見同學針眼針鼻,但我覺得自己能夠從看一眼也懼怕到成功針到自己的手腳,已是很了不起的進步,就是這個「突破」已值回票價了。

不能否認,對於十二堂之後學得幾多,自己還只會說是皮毛中的皮毛,若果是自己或朋友一些傷風感冒之類的小問題,應該還夠膽針一下手腳上的穴位;畢竟,我知道甚麼知識和技術也好,最重要是多運用和操練,所以也感謝導師每堂總預留半小時讓我們體驗實習。

知道往後的進階班會延續到其他督脈穴位,而當手手腳腳也說得七七八八而不容易在班上實踐時,自己還是想暫停一下了。這班到底在每週中傍晚進行,雖然上課地點也算是放工回家時途經的中間點,但每次也趕忙上課、每次仍是遲到,而且連同教會星期二、四晚上的相聚,一個星期三晚的活動實在令自己吃不消,衡量過利弊,還是停一下好了。

嚴格來說,單靠自己努力看書和練習,相信也可以學曉針灸的技術,當然我不否定全憑這個基礎班,才較易掌握入門的竅門,所以全沒後悔辛苦了三個多月而參加了這個不過幾百元的課程;此外,雖然課堂上運用的課本沒能令我愛不釋手及多利用,反而自這個課程開始前借閱其他有關中醫的書籍,卻令我更深了解和明白中醫的精神,這也可是我參加這個課程的額外收穫。海外的朋友知道我正在學中醫,也羨慕我在這交通便利且學習機會繁多的地方不斷充實自己,我也覺自己實在要好好珍惜。
24•4•14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基督徒應該這樣說嗎?


馬航客機失蹤,一段時期曾有一個講法是機師挾持全機乘客跟馬來西亞政府談判,那天和同事午膳時說起,其中一位同事便借三年多前菲律賓人質事件作例子,認為政府應該先答應匪徒,讓他釋放所有人質,往後讓他復職或反悔,自然由得菲律賓政府決定。其實當日發生這事件時,早已聽過有人這樣評論,不過說的人不過普羅市民,既非政治人物、又非基督徒,所以也沒有太多意見;只是今日親耳聽到的卻是在另一教會身兼要職的同事,反而令我不太舒暢。無獨有偶,近日自己教會內其中一位作帶領的弟兄,也在他的訊息分享時用到菲律賓人質事件作例子,他的意見同樣認為菲律賓政府應該先答應一切要求,待人質脫險後便把他捉拿,甚麼承諾也不用理會。

我固然尊重每個人有言論的自由,若果表達以上言論為非教徒,我沒甚麼好說,因為最根本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已有不同;又或若果說出以上意見只不過是一個坐在台下的基督徒、或只在幾個朋友間私下討論一下,我大概亦不會有太多意見,畢竟我知道就算基督徒,面對這大爭議性的題目,也可能有差異,我亦相信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絕對,所以必定會加倍謹慎。

不過作為在台上的講者,或是在教會中身居要職,作言論真的要加倍謹慎,尤其在那次事件中,他們的意見其實變相叫政府說謊話,那管那不過作「好事」而說的白色謊言、那管我們不太喜歡當地政府,但其實聖經的教導清楚明確,就是不應該說謊話。不能否認,在這爭議性的事情中,我的意見未必人人可以接受,只是作為基督徒,我倒應該扞衛立場,尤其在台上發言或在教會內身居要職的,某程度上更代表了一個教會以至一個宗教,若果有些看法和問題我沒把握說得好,我就寧願不說或不用那個例子了。

的而且確,明白每個人對不同事情會有不同感受,若果言論出自當日事件的人質及其家屬,就算是基督徒,我也不會對他們的任何說法有要求,因為我永沒可能完全明白他們的傷痛;但我們沒有切膚之痛的,倒應該更理智去分析事情和表達意見。再說,就算是非教徒,我倒認為不應該主張一個政府去說謊言,因為今朝群眾容許政府說一個白色謊言,他朝政府也會自以為作一件好事而說另一個白色謊言,不單匪徒不會信任政府,普羅市民亦感到懷疑;何況,又怎麼樣去介定是一個白色謊言,而不是灰色的嗎?

事情發生了,一切已不能挽回,與其認為當地政府當時應該如何如何,倒不如認真思考如何避免歷史重演,為何出現不公義而把人逼上梁山;為何特種部隊的質素如此低劣;為何作為首都的地方政府的官員應變能力和質素如此差勁;一國之首的態度如此傲慢等?我寧願說這些好了。
24•4•14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往聖城跑馬拉松(十)-一個如斯特別的國家


縱然以色列是我近年三個最想去的國家或地區,但以色列在不少人眼中其實只是云云中東國家之一,給人最大的印象是以巴衝突和作為中東和平的最大拌腳石,雖然其宗教上的歷史和地位極為重要,惟因為當地給人危險的印象而令不少人卻步,就是基督徒也未必對前往這個地方感興趣。

但在我而言,以色列是很獨特,就算不計宗教因素,這個地方竟然可以屹立於眾回教國家的包圍裡而不倒,宣告立國後翌日便要被週邊的列國圍攻,不敗之餘領土還可擴闊,別忘記立國前其民族還剛經歷大屠殺的浩劫;此外,以色列在這地區中是唯一沒有石油資源的國家,但其經濟發展卻比鄰近地方優勝,今日輸出不單是高科技,甚至農產品也開始聞名。這個國家處處顯示出奇蹟,就算沒有宗教信仰,其實也值得來到看看。

透過導遊介紹、踏足這片土地和前往大屠殺紀念館等地方參觀,這次對以色列的認識確實增進不少,導遊詳細解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瓜葛,又說到三場戰爭中令人嘖嘖稱奇的結果,而大屠殺紀念館則認識到猶太人的民族性和悲壯,雖然所認識的還可能只是皮毛,但已明顯比紙上談兵更進深一層了。

不過令我有著全新體會的反而是在這一個國家內,竟然有著三個不同形式的管治模式,原來在中國擁有不同形式的自治政府或特區,並非罕有,以色列比中國細少多倍,亦擁有三種形式的管理方法,說明這世界其實真的很大,而我們的認識原來那麼少!

出發前看過的幾本旅遊書籍,不約而同也提到以色列境內有不同民族一同生活,他們竟可和諧共處,起初還想那並沒甚麼了不起,香港和中國大陸也一樣做到,只是去到當地,始見不同民族的意思是包含了猶太人和為數不少的阿拉伯人,他們本身背景不同,宗教上更可算敵對,惟兩類群眾確又一同見於街道和市場上而不起衝突,難怪作者會這樣提起。

但宗教始終是當地的背後問題,回教徒因猶太人今日擁有其第三大聖城而耿耿於懷,但猶太人期盼以久重建聖殿的位置卻偏偏建有一坐清真寺並由回教徒擁有;另外,猶太人不承認耶穌基督的神聖地位,甚至是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的民族,至今亦當然不接受基督教,但偏偏世界各地不少基督徒卻慕名而來,提升了以色列的旅遊業和國際地位。三個宗教千絲萬褸的關係真的不容易說得清,卻偏偏皆以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作聖城或發源地,半帶玩笑的說神幽了大家一默都不會為過。

怎樣也好,有生之年終於來到以色列這個如斯特別的國家走一走,並在對今後宗教發展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耶路撒冷跑了一次馬拉松,又在耶穌可能走過的路上嘗試感受衪當日的心情,還曾在猶太人身邊渡過他們的安息日,人生因這次特別的旅程又一次感到很大的滿足和無憾了。
08•4•14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以退為進


還未到四月,便在網誌上公開說二○一四年過得沒有遺憾;還未到四十歲,便因為已經出書及去了以色列而覺得人生將會死而無憾,甚至早幾年還因為在工作裡把一個部門辦得有聲有色而深覺事業已上一個高峰。說起來其實自己也覺得可笑,怎麼會這麼自大及早為自己設定框架?

當然,這也可以兩面睇,因為在一方面,眼見身邊不少親戚朋友和新舊同事每日混混沌沌渡過,並且成為了工作的奴隸,甚至他們早已預計自己過完一生也無甚麼可跨口之際,自己卻可以曾經追尋夢想,完成出書的心願,的確是一件很不錯的成就。同樣,有些人多年為口奔馳,為著虛浮的數字和官名利祿而苦苦掙扎,雖然我一直的工作也斷不是甚麼高薪厚職,但最少是幫助弱勢社群的有意義工作,他日蓋棺論定之時,也許還得有些正面評價。

只是在另一方面,其實我的所謂「成就」亦沒有甚麼了不起,有年輕人七日在沙漠步行二百五十公里,亦有人以一個月時間環繞台灣跑了一週,甚至有些有錢人賺了錢後為社會作出捐獻後的效果更遠和更大,今日我所達成的還不過很有限,若四十歲不到便為自己設定框框,那人生的下半場亦可以很可悲。

不過,自己其實只是以退為進,因為自己最不喜歡壓力纏身,昔日在求學時期,甚少會留在最後一刻才準備考試和習作,以至今日工作亦少有在最後一刻才預備,那未必是我特別勤力,只是我很不喜歡沒把東西預備好而衍生出的壓力感受。我不否定有人可以在壓力下發揮更大潛力,亦知道根本是自己逆抗壓力的能力差而已,那其實沒有甚麼可跨;只是就是因為這樣的性情和習慣,所以喜歡早早把事情做了,昔日求學時這樣,今日工作時是這樣,連追求夢想的心態也這樣。

但我知道這是習慣而已,並沒有真正設定自己的框框,相信也許有朝突然發現有另一個目標值得去追求,我也會按步就班,慢慢去實踐,正如今日我又找到前往世界各地跑馬拉松的樂趣,便開始了到不同地方跑馬拉松的目標;當然人不知自己的人生時限有多少,我時常有個意識是我自己未必過到下一年,所以有夢想就好去實踐了,那管我知道五年十年後才出書,會因為視野及眼界更廣而寫得更好,但誰知道人生最適合幹那件事情的日子在哪天呢?別待身體及環境改變了才去做。

今日既已達成過夢想,也可鼓勵別人努力去實踐,而自己沒需要太擔心人生將會一事無成,就讓我在沒壓力下找尋其他樂趣和人生理想。
0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