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到內地醫院看醫生

香港人興起北上到內地,以往可能只限於購物、吃東西和渡假,但現在無論配眼鏡,看牙科,甚至作身體檢查,也比之前更願意返到內地接受服務。

大部分時間在內地生活的一位香港親戚,因為年老膝頭痛而輪候香港的骨科,誰知道輪候時間超過一年,於是便打算試試前往香港某一大學在內地附屬的醫院輪候骨科,由於對此沒有經驗,於是便找一位已經到過那醫院接受診治的姊妹幫忙,她教導我們如何在網上預約,然後又教我們怎樣選擇醫生,甚至還願意先帶我們走一趟認識整個流程。我和太太想到既然我們都先走一次,倒不如我們也試試做一些預約及檢查,順便看看我們的身體怎樣。

全靠那位教會姊妹從旁協助,原本以為很複雜和困難的程序也變得容易,我們由預約到一星期後實地測試如何接受檢查和見醫生,整個過程頗為順利,也許最複雜是如何利用內地的相關網絡作預約和登記,這因為要涉及是否擁有內地的電話號碼及接收訊息,另外原本還擔心不知道如何跟內地的醫護人員溝通,但原來在醫院的大門口已經有一個櫃位專協助港澳人士,而醫生由於近年已經多見香港病人,所以他們對廣東話也不是完全不理解。

我們做了實驗之後就替內地的親戚預約並一起前往該醫院見醫生,由於我們自己擁有了一次實戰經驗,所以過程還比第一次更加順暢,給我們各人留下的感受也非常好,中午已經做完見醫生、化驗、取報告及複診的程序了。

在這兩次到訪醫院之後,真的明白到為何越來越多香港人寧願花兩小時搭車及過關也要返到內地接受診治,我相信最重要就是輪候的時間不需以月甚至年來計算,我和太太及那位居於內地的親人前後作了三次預約,每次皆於一個星期便可約到見醫生的時間,相比於那位親人要見香港公立醫院的醫生輪候超過一年,簡直是天淵之別!而幾個月後終於輪到那親人可以見到香港公立醫院的醫生,原來兩地醫生所說的建議和做法完全是一樣,除了內地的醫生用國語之外,根本聽不出兩者專業程度之區別,既然那位親戚已經因為膝頭痛而痛不欲生,但還要等一年半載才可以看醫生聽建議,怎麼不快快地到內地的醫院了解接下來可以做什麼呢?

除了輪候的時間快速很多之外,到內地醫院看醫生的另一個優點就是那裏的地方比較寬敞,兩次由進入大門到前往不同專科等候見醫生、作測試及化驗,到最後取藥,內地醫院跟香港醫院的空間位置簡直是天淵之別,香港地少人多當然沒辦法,但有時在一個細細的候診室跟幾百人一同等候見醫生,不單是私隱問題,甚至覺得在那裏感染病菌或病毒的風險相當大。

香港公立醫院的客觀問題可能是源於地少人多,讓香港的醫生忙於應付卻還未能滿足需求,而地少也造成很多環境上的限制;不過我覺得香港醫療系統另一些可以改變的問題就是程序方面,原本我覺得香港擁有的程序是成熟及平衡多方需,應該可以引以為傲,只不過運作久了,新的制度未能迅速用得著之餘,舊的制度卻又繁瑣地捆綁著整個系統,例如化驗後睇報告見醫生,內地醫院可以即日完成,香港醫院則又要再另覓日子,讓病人需要頻頻撲撲;又例如要去預約另一個專科的醫生,需要親身到該門診預約,不可在網上或以電話作登記,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私隱問題,但試過單單就為了親身預約而需要花上額外的兩小時,見到醫護人員正忙碌地面對著一班站在他面前苦候的人,我也不想再為他們添煩添亂,但每次都要這樣麻煩病人在細少的地方等候處理網網絡或電話可以解決到的問題,實在很不明智。

從這兩次親身及陪同親人到訪內地醫院的經驗,既然專業程度差距已經不大,而且地方較寬敞及舒服,程序又較流暢和簡便,只能預計更多香港人北上看醫生都無可避免地成為一個趨勢。 

(15•10•25)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還未準備好的馬拉松

抖暑大半年,下一個海外馬拉松即將來到,只是還沒有機會跑一次長課作練習,在我記憶中,過去絕大部分馬拉松比賽前我都會練習到最少一次半馬或以上的距離作備戰,而過去三年參加馬拉松前由於空閒時間比較多,我甚至還可以跑上三次半馬以上的距離作為準備,但見到今次這場馬拉松前的工作時間表和自己的狀態,實在擔心我最終真的沒有準備好便要踏上跑道。

另外,自從二O一九年以來,我所參加的大部分馬拉松比賽都不用請假參賽,只有上年年初到中國清遠參加比賽後為要去當地有名的溫泉區歎一下才特別多請一天假期,但即將舉行的海外比賽終於要請假了,因為這次比賽前已經返工了。

工作忙碌還可抽時間或在週末鍛鍊,只是加上身體狀態欠佳就很難去克服,其中一個不利的客觀條件是來到這個本來秋涼的季節之時竟然每日仍要掛上酷熱天氣的警告訊號,令跑步的意欲大減,就算堅持去跑也跑得不太舒服;此外最致命卻是今年四月因為跑得過勞弄傷了膝頭,直到現在還未能百分百康復,甚至間中還會覺得復發及影響了腳部。

所以對今年秋季第一場參加的馬拉松實在不能寄予厚望,既因為練習少,而且又擔心腳和膝部的傷患未能夠及時痊癒,所以只夠膽定下「跑完」作為目標,別說是要打破自己的個人最佳時間,又或者好像年頭參加東京馬拉松能夠再一次跑進四小時十分鐘以內,即使說能夠在五小時內完成到已經難能可貴。所以無論如何提醒自己能夠跑得到便好了,並且能夠繼續到海外參加馬拉松比賽就更加幸福。

再想想踏入秋季之後的第一場馬拉松往往都不能取得佳績,理由是香港有長達半年時間又濕又熱,根本不是容易練習,而現在全球暖化的天氣令進入秋季還遲遲沒有降溫的跡象,那對於要多跑幾次長課鍛鍊馬拉松的人來說就更加是挑戰,而自己有工作在身,也不是隨時隨地可以練習,所以應當體諒自己不是在最理想的條件下練習。不過有工作就代表有收入,而前往海外參賽始終有一定的支出,在這方面能夠得到平衡也許令自己安心一點。

已經參加了三十多次的馬拉松比賽,現在更加懂得調整心態,正如歷史上至今唯一一位能夠在特定的條件下做出兩小時以內跑完一個馬拉松的肯亞跑手傑祖基(Eliud Kipchoge)所說:「我已經不需要證明什麼了。」世界冠軍自有他的說法,而我這位業餘中的業餘跑手亦同樣有我的說法,馬拉松在我眼中同樣從來不是跑幾快而是能否完成,雖然我比起身邊很多跑友跑得慢,但逐漸逐漸累積起來原來已經跑了三十多個遍佈世界各地的馬拉松,這方面質素不是我的重點,重點是量。

無論如何人生下一個馬拉松比賽即將來到,就好好享受由當初發現這個比賽到報名,然後訂機票和酒店,又要一直備戰直至準備出發前往當地比賽,這是我另一個第一次踏足的地方,將會有完全新鮮的路線和體會,當日就享受整個過程,看看那裏的風光和大會如何作統籌,也許一個月後我已經忘記了有沒有足夠備戰和腳痛了。

(13•10•25)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感恩有過這一程

暑假結束,前往海外短宣的大專年輕弟兄姊妹也陸續返回香港開學,其中一班在暑假時前往肯亞短宣的教會弟兄姊妹在聚會中分享他們前往肯亞的心靈得著和感受。

我是去年暑假前往肯亞短宣,且年長一輩,當時雖然也不是作開荒的頭一批,只是我在當地的時候還算是一個起步的階段,這個暑假他們前往肯亞承接我們去年的工作,他們遇到當時我們帶領信主耶穌及已經逐漸成長的當地弟兄姊妹,繼續牧養他們及開展更多方面的侍奉,聽到他們的經歷及得著我自己也感觸良多。

有的弟兄姊妹早有前往非洲傳福音的心志,亦有的弟兄姊妹希望能夠傳揚真理,還聽到一位年輕弟兄放棄了前往其他更舒適的地方而選擇到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作為「畢業旅行」,聽到他們的心志和付出我也真的自愧不如。事實上,當日我的雄心壯志肯定沒有他們的宏大,而我出發前一個微小的心願就只是希望能夠作到主要我在當地作的事情,只不過在這位聽我們禱告的神的眼中心志似乎沒分宏大還是微小,今年暑假一批年輕弟兄姊妹去到當地多能達成他們本有的心願,而回想我去年在當地的心志,其實不是一樣能夠巧妙地達成嗎?果然是只要「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我的專長就是印刷及出版方面,當時正值要為肯亞的教會預備他們語言的詩歌及福音配套,我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在當地,既能夠跟香港教會的文字部作聯繫,亦協調在當地的印刷商及工作,這不是神要讓我作這件為我度身訂做的任務嗎?

此外在機緣巧合之下我當時曾踏足的區域橫跨肯亞的中部和西部,又去過探訪我們教會在當地支持的孤兒院,亦有參加過兩次的特別大型聚會,召集了在肯亞及鄰近坦桑尼亞有心志的教會領袖和同工,這些皆非我在出發前特別祈求一定要達成的,因為我知道我們在當地負責協調工作的同工也有他們的想法和策略,誰知道我還是有機會去達到以上幾個心底中暗暗有過的目標。事實上,今年暑假前往當地的弟兄姊妹,有的去了當地三個月也只能逗留在同一個地區侍奉,亦有的沒有機會探訪當地的孤兒院,但我感恩我卻有那樣的機會。

不過在云云眾多的經歷中,也許除了協助出版及印刷當地的詩歌及刊物之外,我相信最深刻是在當地經歷過靈界的事情。那次在聚會的中途突然有一位外來人士想進入我們的聚會場地看過究竟,誰知在門外他的舉動異常,後來還倒下,而我就是負責貼身去按著他避免他傷害別人及傷害自己的一位弟兄,然後聽到教會的年長弟兄奉主名驅趕魔鬼,在他驅趕完之後那位男士原來繃緊的肌肉立時放鬆,這時我們才肯定他被魔鬼纏身,這一個近距離的經歷至今令我難忘,讓我更加確信這世上有神之外亦確實有魔鬼,而這場爭奪人靈魂的爭戰是猛烈的。 

那一個半月在肯亞的短宣未必讓我人生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但在我這一年的屬靈生命及侍奉上卻不知不覺地有一定程度的轉變,例如我更加抓緊機會去傳福音,亦都不害怕去接觸人並跟人分享見證和主的救恩,因為既然在文化跟我們截然不同的地方又要用上另一語言的環境下也不能難阻到我利用廣東話去述說神的愛,那在熟識的環境及用自己的母語就更加沒有難度;何況知道這場屬靈爭戰是真實,就更加讓我堅定地去為神工作,多顧念天上的事而少看一點地上的事,畢竟在地上的日子是短暫及有限,我們應該要更重視自己的靈魂需要和永恆的事情。感恩人生有過這一程,也感恩曾經為主去過那遙遠及陌生的地方。

(08•10•25)


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今時唔同往日的美國留學及工作

H-1B -一組對我毫不陌生的英文及數字組合,在完成美國的大學課程及畢業前,已經找到一份在當地的工作,而當時的僱主也很樂意為我申請在當地的工作簽證,H-1B就是美國主要的工作簽證類別。 

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為要成就他的「美國優先」國策,近日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一舉將H-1B簽證的費用大大提高到六位數的金額,就算那六位數是港幣的簽證費,我幾乎都肯定會拒絕,何況這個六位數的是美元金額就更加不用想了。如果我沒有記錯,當日我的申請費還不過是幾百美金而已,那是合情合理可負擔的數目。 

按這個簽證的原來條件,申請H-1B是應當由僱主繳付的,只是除非某一些在美國非常缺人、又聘請不到人才的行業是真的跟足規矩之外,很多時都是由申請者繳付這筆費用,畢竟想留在美國的人多,而真的在美國非常缺乏某類人才的人卻少。也許今時不同往日吧,只是我相信無論僱主或申請者,應該未必會有很多人覺得付上十多萬美金而留在美國工作是值得的,何況那樣的申請費對剛踏足職場的人來說實在太高,而事實上,得到工作簽證之後往後也是需要另外再辦手續及繳費申請居留權的,那距離得到美國國籍就更加是慢慢長路。

除了提高美國簽證的手續費之外,記得半年前特朗普還聲言要嚴格審查在美國留學生的簽證,其中他更點名要加強審查的是來自內地及香港的簽證申請。這個消息雖然事不關己,特朗普後來亦改變了立場,只是聽到了我也感到不快,畢竟我也是曾經前往美國留學的老留學生,我的同理心會令我想到如果我正在美國留學,相信我的心情都會非常忐忑不安,就算這個總統是有名的大嘴巴,政策朝令夕改,但對於入世未深的年輕人來說,這些政策難免令人感覺反感和擔心。

不過也不能否認,當年前往美國讀書及工作是獲益良多,美國大專教育是發展得相當成熟,就算我並非就讀於名校,但亦不能否認當地的師資、學習資源和配套是非常豐厚。由於教育制度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所以不難找到具資格的人去出任教授及導師的職位,另外多年來又已累積很多研究報告和論文,令我們可以再從中把知識一層一層地叠上去,那時就算一個普通社區大學的圖書館已經有看不盡的參考書籍提供借閱,還有很多資源藏於大學互通的電腦網絡內。不過在美國教育界最特別之處應該是其多元民族的大熔爐,那對於擴展眼界到全球是其他地方的大學難以取代的。

不過這方面的優勢相信隨着特朗普要讓「美國優先」而逐漸失去,以往美國引以為傲的學術自由和自主看來亦都在他上台之後逐漸消失,別說哈佛大學和特朗普的對抗是政治有關,就是一個平民留學生不能專注學業而擔心隨時被驅逐離境就已經不是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我只能夠說我感恩能夠在一個最理想的年代留學美國並獲得學位,甚至得到工作,在當地的體驗相信是影響我一生的。

只是今日若再給我選擇,恐怕那位具爭議的總統令我覺得美國不是我的優先揀選,當然當時的條件還由於有親戚在美國,為我提供了前往當地留學方便之路。而今日就算給我移民的機會,我也會對前往美國有所保留,看到那裏的罪案飆升,吸食大麻合法,把很多傳統價值觀抹殺,我也不知道如何教育我的下一代了,而要留在當地工作還要先付上十多萬美元,那就真的恐怕不是我的選擇了。

(04·10·25)


2025年10月3日 星期五

跑過一次就容易了

移民到英國的弟兄返來香港探望親人,相約我們幾位以往跟他熟絡的好兄弟一同吃飯聚舊,剛好約了在我工作附近的地方,只是相約的時間距離我放工的時間還有一點距離,見沒有什麼好做,於是二話不說前一晚便從家中執拾好跑步的裝備並帶返辦公室,準備在放工的時候先做一下運動,然後才與他們相聚。

在新的工作地方附近已經跑過兩次了,感覺越來越駕輕就熟,最困難當然是第一次跑步的時候,既不確定跑步的路線是否適合,更困難是要掌握在辦公室能夠給我換衫的地方,然後在我換上跑衣後從洗手間走出辦公室大門會不會太過張揚及忍來別人的注目……。第一次總是最困難,記得那一次我整個過程花了接近兩小時,比起我在上一個辦公室能夠在五十分鐘內完成換衫、跑步、再換回返工的衣裳花多了近一倍的時間。

屈指一數,原來我已經連續在第五個工作地方建立了跑步的習慣,這五個地方包括有香港仔、九龍灣、上水、尖沙咀和現在的西九龍市區,感恩在五個地區都擁有過跑步的足跡。

在五個辦公室附近的跑步地區中,最理想的跑步地點剛好就是在香港最南的香港仔和最北的上水,能夠跑步的地方就在辦公室附近不遠處,只需要穿過一、兩條馬路及走過少許馬路,就能夠身處人少車少的位置,相比之下香港仔的跑步位置應該是最理想,因為是位於一個郊野公園內的水塘邊,只是當初才剛剛建立起在午膳時間跑步的習慣,沒有跑過很多次便被調到另一個地區返工了。在上水跑步的地方其實亦相當不錯,因為那邊地方比較廣闊,我是完全沒需要跑回頭路或重複的路線便可以跑到八公里的距離,此外當時的辦公大樓內還有沖涼間,跑步後能夠更衣及沖涼簡直是最佳的條件。

在九龍灣及尖沙咀返工雖然處於市區位置,只不過兩個地點也鄰近海濱地段,我只需要步行約莫五至十分鐘的時間便能夠沿著海濱跑,本來望著維多利亞港及港島北岸的地方跑步可說是擁有一個絕佳景觀的跑步路線,只是這個同樣是旅遊區的地方卻有大量遊客,那就令跑步的享受程度打了些折扣。

在最近五個返工地方中最難找到理想跑步地方的就是在西九龍市區的那個位置了,這個感覺雖然至今也沒改變,不過這個位置的交通、購物及吃東西皆非常方便,要求返工的地方能夠十全十美實在不切實際。現在返工的地方附近雖然有七人足球場及一些遊樂設備,只是如果需要跑足八公里的距離就不知需要跑多少個圈了。不過對我而言,這個都只是習慣的問題,在香港及世界各地也有不少跑友跑在石屎森林中,雖然今日返工附近的位置並非是最理想的跑步地方,但我也不需要如往日一樣在午膳時間跑足三、四天。在返工的頭幾個月一次也未曾在附近跑過,但上個月已經跑過兩次了,包括一次在放工後,一次成功在午膳時間,相信在經過更多的發掘及調整準備功夫,再加上天氣開始清爽,我相信往後每週的跑步次數也將會有所提升。

無論如何,第一次永遠是最難,那管辦公室的外邊便是一個運動場或郊野公園,但最需要的便是要克服不怕麻煩及不怕準備,當作過第一次之後便會發現其實也不是太難去作成這件用好時間的事情。

(0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