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

我的「行為壽命」

在非週末放一天假,最開心就是可以在中午時間吃一頓性價比高的午餐,週末的好午餐通常不便宜,因為顧客人數較多,但平日只要有時間,就可以找到價錢非常經濟卻又豐富的午餐。

這天眼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吃一頓包括有刺身、冷凍海鮮、幾款熱食及生蠔的酒店自助午餐,另一個同樣是由酒店提供,卻只包括一款熱食主菜,但餐湯、沙律和甜品可以任添的半自助午餐,兩個選擇也是相當實惠,但前者比後者貴一倍以上,原本覺得難得在平日有一天假期,不如吃得豐富一點吧,誰知到最後要作決定的時候,還是選擇了後者,不是貪其價錢便宜超過一倍,而是想吃得輕鬆和簡單一點,最後也發現真的沒有選錯。

連同什麼優惠及折扣,最後每個人還花不上一百元港幣,便和太太在酒店足足坐了三小時,期間不時取一些沙律、餐湯、水果或甜品回到座位,一邊享用一邊傾談,儘管選擇是有限,肯定比不上那貴一倍有多的酒店食肆自助餐,但由於本身價錢不貴,我們也用不著要吃更多而令這一餐覺得「值得」,此外我們不需要頻頻走出食物區拿取不同的食物,我和太太倒可以說到比平日更多的話題,而吃完這一頓豐富的午餐之後,我們完全沒有感到飽得令自己反胃,大家輕輕鬆鬆到處逛一會便回家了。 

席上問太太我們上一次吃自助晚餐是什麼時間,除了去年年尾為支援教會的旅行團而在晚餐吃了一次旅行團安排的酒店自助晚餐之外,我們已經忘記了對上一次吃自助晚餐的場合,恐怕沒有七、八年,也都超過五年了。我們吃自助午餐還是有的,對上一次就是去年年尾和媽媽及妹妹在尖沙咀某酒店吃一次慶祝冬至暨聖誕節的自助午餐。對自助午餐或自助下午茶餐的接受程度還是比較高,但可以的話已經謝絕在晚上吃自助餐了,現在最怕晚上吃得太飽,然後要飲大量清水幫助消化,但飲得水多晚上又需要頻頻上廁所,更別說睡覺的時候身體仍發熱而且消化系統還在努力運作而令全身不能休息的感受,既然這感受不太良好,所以近年也不喜歡在晚上吃自助餐了。

記得從媒體看過日本有一個幾有趣的統計,叫「行為壽命」的調查,統整人們不想再做某件事或無法再做某件事的年齡上限,例如「不再參與社交聯誼」、「不再拍大頭照」,甚至連「不再需要食物份量加大」也作了統計,其中最接近吃自助餐的應該是吃到飽的「壽命」,原來在日本人中平均到了四十五歲零兩個月就開始不再吃到飽了,我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吃自助晚餐就是由於害怕吃到飽,現在寧願選擇吃半自助午餐也不吃自助午餐的理由大致一樣。另外那個調查也包括「不再熱衷流行歌曲壽命」、「不再冒險旅行壽命」、「不再夜間外出壽命」,看到那個機構得到的結果我也不期然會心微笑,難怪我已經不再希望前往從未踏足的南美洲,而超過晚上十時仍然在街上我已經覺得不正常,似乎我也跟不少日本人的狀況差不多。

人越大越老真的會對某些東西失去興趣,其實不再吃得太飽也是一件好事,但不再參與社交聯誼或對新鮮事物失去興趣,似乎卻局限了一個人的視野和空間,每個人當然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揀選,不過我們都要思考我們是否一定要受制於年齡或主觀的感受和限制,畢竟現在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即使今日已經是六十歲,但還有機會活多另外三分一的年日,若果對新店舖、新歌曲和新地方已經缺乏興趣,人生便會變得很局限和陳舊,就連帶性情及言行舉止都會退化,那就不好了。

再不想承認也得承認自己真的老了,少吃自助餐除了對身體好,也減少對地球資源的浪費,但見到身邊不少同輩或年齡比我小的已經沒有社交聯誼的動力,卻只懂花時間和金錢到深圳逛街消費和吃喝玩樂,甚至整日望著手機上的視頻而足不出戶,我都要引以為鑑。

(28.08.25)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也許可以多作一點

曾經聽一位教會的大哥哥說,神給我們的職份和崗位是獨一無二,沒有人可以取代,我們就在這崗位中為祂發光發熱,我們所得到的使命不是其他人能夠取代的。

新工作逐漸上軌道,感恩神給我一份要面對人的工作。

面對人的工作其實相當複雜,因為人的不確定性實在太多。教會的年長大哥哥雖然時常鼓勵我們要在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崗位中作好見證,但有時實在無從入手,一方面覺得工作上的煩惱已經佔據了我們的頭腦,另一方面亦會容易因人的反應而氣餒,那還怎樣會有力量再去思考如何去為神作見證及成為神在地上的「代言人」呢? 

現在的工作有機會接觸到很多人,其中最多的就是一些成年的學生,也許他們都已經擁有一定的見識和經歷,所以他們都已經逐漸成型成為某類人,處理這些學生的大小問題已經成為工作中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此外,這份工作還有各樣的工作程序,又有很多文件,儘管工作性質還不算太過困難,但卻有比較多瑣碎及令人勞碌的事情要面對。起初覺得在這個階段自己做好這份工作,並且祈求所遇見的人皆正正常常就好了,我只需要努力完成自己的職責和任務,並且專心處理那少數的麻煩人,甚至能夠盡量以笑臉迎人就已超出水平,只是逐漸卻發現原來神要我在這崗位作的可以更多。 

一位在期末考試中不及格的同學透過社交媒體問我,考試不及格是不是代表未能取得證書,當我如實的告訴她之後,她回應說她其實是一個中風後的康復人士,她覺得在中風後仍然能夠踏出家門及學習已經很了不起,證書對她來說不是最重要,原本我可以純粹給予一個讚賞的符號就算了,但我決定告訴她為著她能夠在中風後康復感恩,並且讚賞她很努力踏上康復之路,期望稍後為她安排補考讓她有機會取得及格的成績;另有一位學生在畢業後嘗試再次重踏職場,只是他告訴我面試的時候面試員的反應令他氣餒,原先我也想到我可以純粹叫他加油就是了,只是最後我決定多給他幾句鼓勵,如實地說出他在班中的表現非常突出,並且很樂意幫助同學,他的心態和質素非常好,只不過卻剛巧遇上未懂賞識他的人而已,我告訴他不要氣餒。 

又有一次,一班同學主動分享到近來很普及的北上消費模式,其中一位學生說到他不時會參加到內地的旅行團前去飲飲食食,同學們好像待我回答會否有一樣的喜好,我便主動告訴他們對於間中作為休息及消遣也無可無不可,只不過時常把人生放在肉身的享樂上,就不是最理想。我謹慎地避免說到這是很低層次的事情,更不會說他們這樣做很不應該,只說我寧願少作那樣的選擇,多重視人生意義和心靈需要,因為這些皆比只滿足肉體更重要。這當然已經去到有關靈魂和信仰的範疇,不知道各人對此的接受程度如何,所以也不敢說的太明顯,但感恩這次分享完了,大部分同學也點頭認同。

我想不到原來在這份新工作中,我可以作到的比我原先所想的更多,就是我正面及積極的言語,只要不吝嗇的多說幾句,就可以給別人帶來更多正能量。

對上一份做得長時間一點的工作已是很多年前,當時無論人生經驗及心靈狀況跟今日不可以同日言語,過去未知道自己可以在崗位上能夠作到幾多,所以只求我能夠好好保守自己,在挑戰中努力存活就是了;只不過幾年之後,發現自己其實可以做得更加多,不只是被動地保守著自己在崗位做好本份,其實我還可以主動地帶出正面及作見證。

聖經的提摩太前書說到「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其實不只是對弟兄姊妹,對未信的朋友更要這樣。也許我可以多作一點。

(24.08.25)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回到原意

放工後,趕快換上跑步的衣服,然後立即離開辦公室趕去巴士站,等待巴士來到然後前往約定的運動場。

又來到每星期一起和教會弟兄姊妹跑步的日子,逐漸習慣每個星期的這天都會選擇提早放工一小時以趕去會合其他來參加的跑步成員,但這天巴士卻遲遲沒有來到,從巴士的程式看到巴士在某地方被塞著,沒辦法,因為地鐵既不方便我返工的地方也不方便前往運動場的位置。巴士終於比原定時間遲了二十多分鐘才到達,心想這天約了三位少來參與的男士,總不希望比他們遲到達吧。

還好巴士沿途再沒有延誤,當以為可以按原定的時間早到達之時,卻突然收到兩位中午才答應前來的男士的訊息,一位說這天突然有事不能參加,另一位卻說回到家中卻忘記了而趕不及過來,我都不知作出什麼反應好了。

這天只有六位成員出席跑步,是這四、五個月以來最低的出席人數,年頭我們曾經有多達十一人參加這個集合自己教會幾區弟兄姊妹一同做運動的平台,當然比起這個去年十月才成立而只有三位成員的跑步小組,人數已經多了一倍。也許當時一路以來的天氣都比較涼爽及乾燥,十分適宜做運動,只是隨著炎夏來臨,原本部分穩定參加的成員也開始變得不穩定,有的會說怕熱,有的怕蚊,有的跑過一次之後沒說什麼便沒有再來,參加後一直堅持到的大概有十人,但這十人也很少能夠一同出現,每次都會增加一兩位來試試的新人,就算穩定來到的間中也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未能出席,例如加班、身體週期性的不適、家人病了、回鄉、去了另一區趕不及回來……,由於我都算是當中的統籌人,所以很多成員也會有交帶的告訴我不能來到及原因,其實他們能夠給我這樣的尊重是好的,原因也是相當合理,只是有一段時間卻對於隊員未能夠穩定前來參加而耿耿於懷,我固然希望人多一點,然後熱鬧多一點,並有好一點的氣氛,此外亦覺得不願意持續做運動的人總會有不同的原因,而這班隊員的原因同樣也是很多疏於做運動的人的原因,所以有一段時間當聽到他們的缺席原因之後,內心也會有一定的不快樂,尤其是我都會面對身體不適和加班等情況困擾,但我卻總會堅持,就算早陣子有兩個月的時間我的膝頭受了傷,但我仍然沒有缺席過一次,因為就算跑得慢一點我也寧願堅持出席。只是與此同時,我都會覺得自己實在太嚴苛了,我能夠忍受身體的痛楚並不代表其他人也能夠忍受,我的工作即使要加班但又未必會和其他隊員一樣加班很長的時間。

事實上,因著要去維繫這個跑步小組,有時會令到自己的思緒相當複雜,不時處於壓力中。由於我都知道自己的標準有時實在定得太嚴苛,所以在隊員表示未能參加的時候,我都先避免有任何回應,以免我的回應傷害了他們,但後來當心中的矛盾一直累積在心底中,有好幾個星期我真的想告訴其他人不如把這個小組解散好了。

事實上,這個跑步組早已經達到原先最起初的成立目標,就是為日後前往貧窮地區短宣而先操練好身體,在起初的五個成員中,竟然有兩位隊員在跑步小組成立之後半年便前往柬埔寨和肯亞短宣,另外又有隊員移民到其他地方;此外透過我們一班人一週一次一起做運動,又接觸到一些未信耶穌,或過去曾返聚會但現在沒返聚會的基督徒,甚至還有在其他區工作或聚會的弟兄姊妹也慕名遠道而來一起參加,目標早已遠超我們所想。

很感恩在當中我和一些核心組員都有很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除了我作一些統籌之外,部分成員也努力彼此配搭,主動接觸未信主耶穌的朋友及作見證榮耀神,我覺得我們能夠延續這個運動小組到現在十個月,背後是有神的祝福和看顧。

很記得因為隊員未能夠穩定參與而我覺得作統籌有點吃力的時候,有隊員願意再次肩負起作統籌的任務,而她們在無意中提醒我成立這個運動小組的初心,我也反思是否自己因為心志太大而吃力。不錯,我實在需要回到成立這個運動小組的原意裡,就是設立這個跑步平台讓不想孤單做運動或是過去疏於做運動的教會弟兄姊妹,能夠最少有一週一次機會互相陪伴,互相支持,一起踏上跑道,這個平台隨時給大家準備好,有時間、有精神,來到的就來,沒有壓力,今次來不到的,下次再來;若果有還未信主耶穌的朋友來到,我們也無任歡迎,讓他們聽聽我們唱一首短詩歌及為大家跑得安全和健康而禱告,就是這樣簡單。

一位參加我們跑步小組兩次的弟兄多謝我邀請他參加這個簡單跑步組,他說得沒錯,我們最起初就是想「簡單」一點,沒有嚴謹的流程,路線到時隨意決定,這裏就是一個一起跑步的平台,來得參與就一同參與吧。

而感恩我透過這平台還讓自己額外學習得更多。

(16.08.25)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小時候的心理測驗

讀高中的時候,看那些年輕人的雜誌,在雜誌裏時常見到一些心理測驗的專頁,覺得幾有趣,於是便試試做下,看看有多準。由於覺得那些題目好像有點兒借題發揮,又覺得不是太專業,所以心態就是玩玩便算,都沒有認真看待或記著那些題目是怎樣,例如題目好像會問當準備出街偏偏卻在那時候下雨,你會想到「連個天都唔想你出街而不出街」、「要逆天而行而照樣出街」、「隨遇而安」或「由其他人替你作決定」?我當時會覺得這樣的設定實在太兒戲了,怎會有人把出街與否連繫上天意呢?「隨遇而安」不就是最安全的想法麼?當然又有些題目抓著年輕人的心理,便會把題目設定為當你心儀的男同學或女同學回頭向你一笑,又會怎樣想,然後提供一些有趣的選擇,跟著在後頁就會煞有介事又好像很專業地分析選擇每一個答案所代表了什麼含義,甚至更有趣的就是給你解夢等等。

年輕時看這些雜誌,見到這樣所謂的心理測驗都會覺得挺有趣,相信有些人真的會覺得那些心理測驗能夠說出一個人的心理狀況如何,那時候還算年輕,並且覺得當中的選擇很可笑,所以不太相信透過那些題目就可以知道一個人的心理及性格取向,何況那個年代對於心理和情緒也沒有今日的專業和多資訊,即使知道人有喜怒哀樂,卻不知道人的情緒及心理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

現在我們都知道情緒病是一件幾普遍的事情,甚至連迪士尼的動畫也可以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說出過份地樂觀也會有一定的危險,而隨著人長大,人的情緒也會越加複雜。我相信我年輕時的情緒都是相對地簡單,但隨著年紀越大,經歷越多,不單是陸續有年長的家庭成員離世,甚至還有年齡相近的同輩突然病逝,又有家族成員離異,香港社會和世界亦發生很多光怪陸離的事情,令我對人生及際遇感到虛無飄渺和無所適從,一個人複雜的情緒恐怕就是從經歷過的種種際遇累積而成。

今日若讓我再做那些心理測驗的題目,我絕不會對那些設定的選擇覺得奇怪,因為人的想法真的可以超出我們的想像,我自己都不是一個思想最正常的人。好像那天,上司告訴我因為入職至今中心經理還沒有跟我傾談過,於是便相約一個日子交流交流,我腦海中一些古怪的意念便開始浮現,例如我是否在這段時間犯了什麼事,或一些言行舉止對人不敬,於是便要約我叫我注意一點,甚至還可能要籍著中心經理把我辭退,因為一些禮貌上的傾談隨時都可以說兩句,怎麼還要約定一個正式時間呢?那肯定是一個辭退員工的流程了……。的而且確,無論傍人或自己也發覺我的思考模式是傾向悲觀和負面,若果嚴重一點的話,可能我是抑鬱或帶有焦慮的症狀。

我也知道我這樣想其實是不太好,只是很多時首先衝過來的意念便是那樣負面,有時我都會嘗試從另一角度去想,例如中心經理跟新員工面談也是一個規定的安排等。不過有時想不到就是想不到,悲觀思想其實比較容易主導我的思考模式。 

早陣子和舊同學行山,言談間她說到高中學時期認識我,她早已覺得我帶點悲觀,她說還好我擁有最重要的兩樣事情,第一就是有信仰,而第二就是我喜歡做運動。究竟我是不是在高中的時候已流露出我的悲觀性情我都不知道,但我亦的確感恩當時我已經有基督教信仰,並且很喜歡做運動,正因如此,就算當時家中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在不久後我帶點無奈之下前往外國留學,住在一個冬天不能走出室外,並且日短夜長,甚至感覺寄人籬下的環境下,我還是能夠順利地挺過來。

也許我應該說如果是一些來自有心幫人的專家及心理學家的測驗,應該都幫到一些人盡早找出自己的心理問題,然後可以對症下藥;但我覺得有信仰就更重要,要相信一位光明、正面、帶來希望和愛的神,最好還建立起做運動的習慣,相信已可以壓制很多情緒的問題。

(16.08.25)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返工得與失

鬧鐘即將響起,感恩在鬧鐘響起前已經因為外邊的陽光而自然地醒來。很感恩返工多月之後大部份日子仍然能夠保持到自然醒的習慣,當然也因為自己能夠在每晚十一時左右就上床睡覺,亦感恩新的工作還未至於太忙和有太大壓力。

自己的精神和身體雖然還可以,但有時醒來的確會有點懷念沒有返工的日子,即使那個時候也不會睡到日上三杆,只是可以自然地醒來之餘還可以在床上休息一下才慢慢地起來,感覺是更加悠然自在;現在醒了之後在快快梳洗之餘還要去思考這天的工作有什麼任務,包括要為課堂準備什麼,可能又會面對怎樣的學生,甚至要祈禱保守來自各方面的明箭暗箭或網羅不會傷害到我,返工的日子是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那不用工作的日子始終令我更嚮往。

不能否認,工作的日子就要失去一點點自由,例如必須要在什麼時候離開家門,又例如每個星期必須有固定的日子返回辦公室和工作崗位,並且也有任務要處理,絕對沒有不用返工時的自由自在,可以隨時起床又或者選擇自己喜歡作的事而作,返工確實要付上精神及時間的代價。

儘管要付上代價,但返工的收穫其實亦都很豐富,除了我自己比較喜歡過有規律及有計劃的生活之外,返工也可以有收入而令自己有足夠之外的金錢去作自己喜歡作的事情,例如間中和親戚朋友吃飯的時候可以大方的請客,又或者可以放心籌劃年尾前往某地方旅行兼跑一場馬拉松,甚至是讓太太可以放心報讀一些課程和協助教會的活動等等。

另外返工可以讓我和現今的社會繼續接軌,除了知道現在辦公室的文化,所用的電腦軟件和設備之外,並且透過和同事的互動知道社會茶餘飯後的話題,有很多話題其實不是教會弟兄姊妹和家中長輩常提及的,這樣的社交活動也令自己能對世界和社會保持一種關係,過去沒有返工的日子除非很主動上網或留意新聞發生的事情之外,根本沒有太多需要知道社會發生的事情,例如鐵路停駛、颱風或黑色暴雨來到與不來對社會的影響等,對我的關連其實不大。

的而且確,返工除了失去了一點自由之外,另外就是每日的生活多了很多不確定性和挑戰,那些挑戰既有來自工作本身,亦有來自人事關係,包括來自上司、下屬、同級同事,甚至還有來自外人而來的挑戰,各樣的挑戰也不一定容易應對或可以輕鬆應付到,有時為此還需要加倍的祈禱,連太太間中也會看得出我臉上有些工作壓力及煩惱。

我的確不是一個超人,不可能對於每樣困難也無動於衷,間中亦會有些煩惱,這雖然不是最好,不過就由於要面對挑戰和困難,卻又能夠不斷鍛鍊腦筋,尋找方法去面對,返工的確讓我花多了時間思考及見招拆招,有時想到這其實比起不需要用腦好得多。何況在挑戰和困難中我那能夠更多去倚靠神,更多的祈禱,又可以累積起更多人生話題,當見到同輩、舊同學,甚至家人和弟兄姊妹,也可以分享和交流那些話題,最近和一位遇上工作困難的弟兄便分享我工作的困難彼此作勉勵,這都是惟有返工時才能得到的收穫。總之再次返工一定跟不返工的日子很不一樣,有得也有失,但要看得的多還是失的多,在我來看返工其實令我生活更豐富和愉快。

(13.08.25)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求職面試其實幾好「玩」(中)

重踏職場前,分別前往兩個貧窮落後的地方短宣,一次是到大洋洲的島國斐濟,另一次是前往東非的肯亞,第一次逗留的時間長達七個半月,第二次約莫個半月,說長不長,但也不算短,或者因著這樣特別的人生履歷,當返回香港嘗試找一份合適的工作時,也試試向那些慈惠組織招手,看看有沒有機會。

想不到在寄出第一批求職信的第一個星期,便收到一個專門在貧窮落後國家提供援助的慈惠機構的面試邀請,然後再過多兩個月,又收到另一個性質相近的慈善機構的邀請,而第二個機構的名字更加響亮。 

一如前往其他機構或學院參加面試一樣,早兩、三日前已開始到其網站了解機構的背景、服務對象和現有提供的計劃等,以求面試時有資料作答,只是沒料到兩個機構所提供的筆試才是最大的考驗。無論是第一次短宣回港,或第二次短宣回來之後尋找工作,我發覺無論在一般非牟利機構或學院給我的筆試,也不會令我感覺是太大的挑戰,就算需要在短時間內回答三條長題目,我也總能夠有辦法在限時內交出見得人的答案。只是我得承認在這兩個專門向第三世界國家提供支援的慈惠機構的筆試中,他們要我作答的題目卻是我歷來遇到數一數二難度最高的問題,當中既有屬於該範疇的專用字眼,又不約而同要我在一堆複雜的資料和文字中尋找線索,在開始作答時的頭二十分鐘我都要思考一下究竟這一大堆文字有什麼用途,他們又想我怎樣,到我開始有點頭緒明白重點所在,時間已經所餘無幾,雖然在兩次的筆試中我都沒有交白卷,但究竟我能否答到他們想要的答案,我實在沒有把握。而有趣的是在我完成筆試之後,跟我面試的職員也都問我對這個筆試是感覺容易還是難以應付,我只能夠說「還可以」。事實上,從我過往的履歷中,我是沒有從事過這樣的慈惠工作,他們在給我作出面試邀請前其實應該心知肚明,所以我肯定他們不會期望我能夠在他們的筆試中有相當突出的表現,也許他們需要我有的就是基本的英文閱讀及書寫技巧,並且能夠在限時內把複雜的任務完成。

筆試過後就是面試傾談的階段,我尤記得第一次去到那慈惠機構面試的表現是相當不濟,那除了是我在第二次短宣之後的第一個面試,也是我首次到那樣的慈惠機構參加面試,也許當時還未有足夠的預備和心理準備,而且沒正式擁有在那類慈惠機構的服務經驗,甚至我未能清楚說出他們現有的服務,亦未能夠回答我能夠在那些計劃作出怎樣的貢獻,那次面試我給予自己六十分,應該是我在這階段中表現最差的一次。儘管如此,這次卻讓我累積了經驗,並知道自己在面試中欠缺了什麼。 

兩次前往為貧窮落後地區提供服務的慈惠機構的面試雖然都是以失敗告終,但我都深刻他們與別不同的筆試形式,讓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這些機構的同工怎樣去甄選合適的服務計劃及為不同計劃作評估,此外無論我在筆試的表現是好還是不好,但之給我面試的負責人,甚至其中一位應該是香港分部的最高決策人,也耐心的給我講解他們的服務和工作,也不吝嗇給我分享在一些資助計劃中未能達到目標或是令情況改善時的心情,這少少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也擴闊了我的視野和眼界。我完全沒有怨恨他們邀請我面試卻又不給我機會,也許在經過筆試和面試之後,他們發現我暫時未能勝任工作,而我就算一廂情願想嘗試延續我為貧窮落後地區作出貢獻的希望,但也要有自知之明,就算對方給我工作,可能也會令我相當吃力,而今次能夠去到這階段,我已經是收穫了,最少我知道這些慈惠機構的部分運作方式。誰知道這樣的見識會不會為我往後的短宣或其他慈惠工作帶來延續呢?

(10.08.25)


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喜歡具創意又有劇情的電影

相比於往年,今年至今我入戲院看電影的次數真的比往年少,這一年的三到五月我甚至沒有踏進過戲院一次。電影市道低迷,戲院數目明顯減少,不少專欄作家及評論有不同的解讀,戲院少了我一個觀眾當然無傷大雅,但看來全球的電影業真的出現了問題,若不能解決,將會出現一個不甚樂於見到的循環,就是片種越來越少,而吸引到觀眾的元素也會更加狹窄,令觀眾只會變得更加少,那相信並非電影投資者、製片公司、演員、製作人員和觀眾所樂見到。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是大製作及主流電影的必然捧場客,過去無論是吹捧3D技術的電影,或是那些漫畫英雄改編而成的大製作,甚至是國外的年度最佳電影,我都不是每套也去看,反而我較喜歡看一些題材冷門但十分具創意的製作。

年初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港產紀錄片《四徑大步走》及改編自日本漫畫的《細胞工作》。固然我喜歡運動,但最起初《四徑大步走》上映仍見到有很多座位的時候,我也有一點保留,但轉頭當見到影評及票房不俗而打算購票的時候,卻已經再沒有空位了,我也詫異一套港產紀錄片能夠拍得香港那樣美麗,並有一定的劇情及不少感人情節。至於來自日本的《細胞工作》,起初其實對這漫畫聞所未聞,但當時看到影評有超過九分的罕有高分,並且再看看評論見到人人讚口不絕,我也決定入戲院看過究竟,結果也真的沒有令我失望,我認同一個影評人所說這個日本製作其實已比荷里活引以為傲的英雄電影行先了一步。

兩齣電影的故事及手法也令我讚嘆,並且都能夠給我喜出望外的視覺及想像力,只可惜之後便仿似失去了一些具創意的電影,雖然之後看過的港產電影例如《看我今天怎樣說》亦十分可觀,翻拍荷里活卡通的《史迪仔》亦算不俗,而韓國電影《超異能特攻》其實也具相當創意,尤其是把超級英雄的元素先連繫起身體幾個可移植的器官,再加上題材又連上令外人感到神秘的韓國邪教,在看完電影之後也令我一時要上網翻查劇情是否合理,只可惜電影的最後部分突然失控,令電影的整體可觀性大打折扣。

還好來到暑假發現還有《電影多啦A夢:大雄之繪畫世界物語》,原來這已是多啦A夢第四十四齣的長篇電影了,過去不是未曾看過多啦A夢的大電影,但有幾次是看過即忘,所以有時會覺得花錢看耳熟能詳的動畫應該不會找到什麼新意或亮點吧,誰知這套電影卻又叫我喜出望外,當中的懸疑性,細節位的含義,並且一次又一次出人意表的劇情轉接,皆令我深刻難忘,很意外是電影既有劇情亦感人,甚至還帶有一點警世的作用和教育意義,叫我實在不能少看任何一套動畫的威力和想像力。

從我所喜歡的電影來看其實我是比較喜歡具創意、有劇情但又不失根據的電影,我挺相信人的創意是無限,什麼妙想天開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創意是我想不到,但卻又會有人想到,如果拿那些元素編寫成電影,相信都會有一定的市場。當然各人的喜好不同,我著重創意和劇情,有人很在乎演員的演技,還有人重視感官刺激等。

我不知道電影的創意少了是不是因為兩年前荷里活的編劇大罷工,又或現在的電影老闆開始尋求AI創作而省卻創作和編劇的人手,但感受到電影業界尤其是荷里活電影的創作已經去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幾年前的蜘蛛俠已經找來了不同年代飾演這角色的演員一同出來對付眾敵人,然後超級英雄片已來了幾次超級大集會以對付惡魔中的惡魔,我都想不到超級英雄片還可以怎樣走下去以引起觀眾的興趣;同樣三年前看過荷里活超級巨星的《壯志凌雲:獨行俠》,第一次看的時候還對於那樣的劇情感到意想不到,只是這一次把故事放在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題材,即使換上另一位超級巨星,故事其實似曾相識。再次活化一位當時得令的超級巨星,並以老帶新說出傳承,這樣的題材不知還可以抄用多少次?如果再沒有其他更新鮮的元素,恐怕觀眾應該已經看膩了。

不能否認,我是帶有睇戲的情意結,所以我最喜歡的還是走入戲院看電影,這個也是直到今日和太太一個主要的家庭節目,不希望在可見的將來見到這樣的娛樂節目已經成為絕響。

(04.08.25)


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求職面試其實幾好「玩」(上)

如果去除要立即找到一份工作解決經濟問題的因素,求職面試其實是一件幾有趣及對個人成長很不錯的事情。

自從離開工作了超過十年的半政府機構之後,先後去了兩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短宣,兩次回來之後也重踏了職場,於是便為此努力,一邊再次重整自己的工作履歷,另一邊也就在求職市場中尋覓工作,兩次行動相距約一年,情況稍有不同,第一次有比較多來自院校及有關課程的面試機會,第二次則有其他截然不同的工種,兩次都不是第一個面試便能夠成功覓得工作,起初也會對於經過多次看來表現不俗的面試卻無收到好消息而感到沮喪,但回望這階段,能夠到過不同的機構見識不同的人和面試方式之餘,也利用人生累積的經驗和態度去回應面試員不同風格的提問,甚至到最後都能夠得到圓滿的結局,始終是一件高興和感恩的事情。


要在我這個級別及範疇的工作中獲得求職面試的機會,現在得首先要要預備一份好看多於內容豐富的工作履歷,然後連同度身訂造的求職信電郵到提供職位的機構或院校,再看看他們的人力資源部或將來的上司覺得我是否合適,就可知道是不是過到第一關。當然這些目標職位不會跟自己的興趣、專長、過往工作經驗、能力和學歷完全風馬牛不相干,由於我試過在外國工作一段時間,又有一段時間服務弱勢社群,還有長時間從事公營機構及教育方面的經驗,我能夠選擇的工作範圍倒算是闊。


一如所料,由於我最近的工作經驗是跟教育及課程有關,所以在眾多次獲得面試的機會中都是和一些非牟利社會福利機構開辦的課程相關,另有幾次就是獲得來自大專院校的邀請,而慶幸由於在近兩年有兩次到落後地方短宣的經驗,所以在最近的面試中還吸引到兩個跨國慈惠機構的面試邀請,然後再加上兩三次與課程無關的社會服務,很高興自己的工作履歷也引起不少僱主的興趣。


不過在收到獲邀出席面試的電話之後,真正的考驗才來到。由收到邀請到面試中間通常都有三數天的時間,這段時間就需要計劃好如何作安排,包括更改已有的行程,並且要預留時間把衣服燙好,更重要是了解那一個機構的基本背景、運作、服務範疇,甚至是架構,想想人家會有怎樣的提問及如何把自己過往的經驗應用在感興趣的職位上,若還有時間可以在網絡上尋找有關那個機構的其他資料,例如過往的歷史,一些前員工的感受,和曾經成為焦點的新聞。


在我近期最滿意的一個求職面試中,我獲邀到一個曾經犯下彌天大錯而被廣受批評的機構面試,當然在我去面試的時候其原來的管理層已經被撤換,而那個機構看來亦銳意去作改變以改善服務和形象,網上有關這個機構的資料完全不缺,甚至連那個前來「救火」的新領導人的資料亦輕易找到,於是我便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發生那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和背景,還預備了如何給那機構作出建議和改善,連那位最高領導人的背景也熟讀,沒料到當日給我面試的就是那位高層,而我先前預備好的材料甚至是和如何透過我的經驗和想法去幫這個機構「敗部復活」也用得上,那是我這兩年多以來最滿意的一個面試,只可惜當日面試最終不獲取錄,我至今不知道原因,但我卻沒有忘記幾個罕有的細節位,第一是我當日沒有經過人力資源部人員面試而直接跟那位最高領導人會面,第二是那位高層真誠地把我送到門外還說待我上班,而那次也是我至今唯一一次收到機構一個禮貌的電郵告訴我的求職申請不成功。那次其實是我在那階段的第二個面試而已,我不期望那麼快便找到工作,但我當時的表現是好得連自己也詫異,卻又不尋常的失敗了,而那個機構及那位高層當日的舉動至今仍然令我感到疑惑。但無論如何,失敗了就從失敗中學習,我亦不否認那次是一個很難忘的體驗。

02·08·25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暫時不走遠

有朋友的年輕親戚去了歐洲旅行,聽到後已經不再覺得是什麼一回事,過去也許會感到羨慕,又或者令我想起希望某天前往從未踏足的南美洲或仍未到過的歐洲國家,例如挪威、西班牙、瑞典和冰島等,只是過了幾年疫情,人又大了,幾年中間還要去過大洋洲島國斐濟和非洲的肯亞短宣,今日若問我有沒有興趣再到歐洲或踏足南美洲,甚至在那裡跑一場馬拉松成就跑足六大洲,但只要安排及行程是比較複雜,我的意欲已經比五、六年前大減了。

對到遠方旅遊的想法有保留的看來在我同輩朋友中也出現,現在即使聽到舊同學或年紀相若的弟兄姊妹或舊同事去旅行,他們去的地方不是日本就是韓國,再不就是泰國或越南,最遠也飛不過中東,真想不出近年有哪個同齡的朋友前往歐洲、非洲或南美洲的國家,可能我去了一轉非洲已經算是厲害了。 

也許去到這個年紀,已經失去了前往遠方冒險或見識的決心和興趣,每日生活已經令身體和精神疲乏,而前往那些國家和地方遠方通常也要好好的計劃和準備,尤其是我喜歡自由行,那實在並非我們這還要為口奔馳的一輩所能勝任,既然返工幾個月難得有幾天假期,倒不如輕輕鬆鬆去一個文化差異不大,而且旅途中不用左顧右盼提防危險,又不會花太多時間在飛機上的地方吧,現在真的越來越害怕吃的東西遠離自己的口味太遠,並且還要在旅途中時常提心吊膽防備小偷或食大麻食到失常的人。 

在距離現在不太遠的時候,還曾經想過到挪威參加午夜太陽馬拉松,或是再到法國參加那享負盛名的紅酒馬拉松,但現在覺得這些目標永遠追求不完,去了這個又要去那一個,世人總會有辦法創造出更千奇百怪和更有噱頭的馬拉松比賽,無止境地追求其實很疲倦和沒意義,能夠繼續跑已經好幸福,就是去台灣或日本還有跑不完的馬拉松,既然沒有太多心力一邊跑又一邊計劃複雜的旅程,那麼簡簡單單就好了。

現在剩下令我有比較大興趣要前往的「遙遠」地方恐怕就只有英國,一方面英國擁有的地標及名勝古蹟甚具吸引力,而最重要就是這幾年間有很多朋友及教會弟兄姊妹移民到英國,能夠去探望他們和跟他們再聚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英國又不算是一個太大的國家,語言無攔阻,文化差異不陌生,並且還有很多認識的人照應和指點方向,甚至有地方接待我和太太,所以覺得前往那個地方既不用思慮和擔心太多,安排又可以相當豐富,只怕是到時行程太過緊密和忙碌;而英國還有六大馬拉松之一的倫敦馬拉松,若果能夠抽籤參加到那就意義更大了,只是其抽籤成功率卻是眾多馬拉松比賽最低的一個,不知有生之年能否有機會抽到參賽名額了。

不得不承認自己老了,並且價值觀及體能狀況也跟從前有差別。我其實應該感恩在我仍有那份冒險精神及心力體力的時候,已經去過不少地方探索和旅行,要去外國體驗生活的已體驗過,要去玩的遊玩過,甚至跑的也跑過不少,那樣的人生履歷其實已經比很多人豐富和幸福,真的不需要再花太多精神思考往後十年還要有什麼旅遊計劃,順奇自然,若果某天覺得是時候再起行,又有時間精神體力,那就再起行也無妨。

(2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