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

我的一段公路電影

未出發到美加前,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一方面覺得這段時間零收入卻不斷支出似乎不是太好,另一方面對到達約莫十天後一個短途旅程感到很憂慮。

在買了機票鐵定前往美國紐約後,開始計劃在當地及四週的行程,其中我十分希望探望昔日讀書時曾和我有過互相扶持的一位波士頓教會弟兄,另外太太也表示她想探訪她在多倫多的親戚,連同發現一個剛好在那段時間在紐約上州舉行的馬拉松比賽,這個圍繞安大略湖(Lake  Ontario)走一圈的行程似乎十分理想。


縱然這個行程在時間及路線上看來十分適合,但我亦同時知道這個行程一定不會簡單。首先,我需要在美國紐約市租借一部私家車,中間還要考慮如何前往取車及還車;另外要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駕駛這超過兩千二百公里的旅程;第三要配合當地親戚朋友或弟兄姊妹的時間,不能一廂情願的去到那邊期待人家一定有時間接待我們;另外若真的要參加那個馬拉松,還要配合領取選手包及跑畢整個比賽後還有沒有精神及體力駕車返回紐約市。整個行程根本就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計劃,原先由於自己沒有把握可以獨力完成整個行程,於是便詢問過往在紐約相熟的弟兄姊妹,有沒有人有興趣跟我們同行這預計八天的旅程,只是由於當中涉及太多情況,我也沒期待可以找到這樣的人選,最終便決定打退膛鼓,單獨和太太完成便是了。


未飛往紐約前,已開始計劃走這一轉,我早已透過網上了解租車價錢及作預訂,另外由於知道從波士頓到多倫多及從多倫多到紐約上州的駕車時間較長,所以在那兩程的中途,分別會在魁北克省的滿地可及尼亞加拉大瀑布停留一晚,而在波士頓及多倫多,我們分別會有教會弟兄姊妹及親戚接待,那兩個地方可說是全個旅程最簡單的部份,既然知道那裏有人接待,那裏需要訂酒店,我們便計算好日期並且開始在網絡預訂酒店了。


說真的,住宿安排並非這個行程的最大挑戰,現在網絡及資訊發達,並且酒店因為需要加強競爭力,很多酒店可以容許在入住前一刻取消訂單,而我覺得整個旅程給我最大的困難,卻是如何保持精神駕駛長途車,另外,我也擔心租車的情況充滿變數,租車及駕車就是我開始計劃這個行程時最憂慮的事情了。


我覺得這次橫跨兩個國家、九個美加省份、共八日七夜的旅程就好像是我的一段公路電影,劇情雖然未至於高潮迭起、峰迴路轉,但卻記載了我的心路歷程及沿途心情經歷的高低起伏,例如從起初的緊張憂慮,後來有香港的弟兄姊妹給我鼓勵及為我祈禱而得到的感動,在紐約的時候又有教會弟兄姊妹仗義相助我前往取車及還車,另外又例如取車的過程,我和太太不明不白等候了三個小時才有車,出發後對車輛的性能不太掌握,又開始遇上塞車時間,卻又感恩在沿途上有童軍派發免費午餐,終於到達了每一個我們想到的目的地,見到親戚朋友及教會弟兄姊妹的熱情款待,還有我們在起初為了休息但其實相當值得旅遊的滿地可及尼亞加拉大瀑布停留,令這個行程更加豐富和值得。


事實上,這也不全是我一個人的公路電影,因為全路程也有太太常伴左右,她既知道我擔心精神狀況,所以全程她從沒有在車上打盹片刻而默默支持我,我們一直唱詩歌、禱告和傾談,既回顧在紐約市頭十天的得著,也分享旅程見到不同人的感受,想不到精神越來越好,我也再次重拾十多年沒駕長途車的感覺了。


最困難的一段應該是從滿地可到多倫多那差不多五個半小時的車程,由於車程最長,所以我們也不敢怠慢,特別預留較多時間駕駛這段路程,誰知因為精神及準備充足,我們反而一口氣駕完整段路,並且成功在多倫多市民放工塞車前到達,看見太太跟她超過三十年沒見的親戚重遇,我也相當感動。


旅程的最後一段是參加一個在紐約上州舉行的馬拉松,這次馬拉松不禁令我連繫起這次八日旅程,以一個馬拉松作結束很特別,因為這次旅程既包含了親情,亦包含了和弟兄姊妹的友誼,還有是自己這十多年間發掘到的一個嗜好,它們幾乎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但貫穿這一切卻是明處暗處祝福我們平安完成旅程的天父,以及常伴左右、默默在人生旅程給我支持的好太太。

29·06·23

2023年6月27日 星期二

終於給我留下好感的多倫多

加拿大的多倫多是昔日作客美國紐約時不時到訪的城市,那裡香港人的比例比紐約市及波士頓多很多,自己教會在當地的規模也比紐約大,所以不只在那邊有更多同聲同氣的人,若然想吃真正的港式早餐或小食,多倫多也可吃到。不過從紐約市駕車到多倫多一般也要十小時,所以不能時常到訪,偏偏那樣的幾次到訪也發生過不太愉快的經歷,好像被人偷車,又或過境遇上阻滯,所以多倫多素來沒給我留下太好的印象。

這次前往美加,多倫多成為其中一站,原因是太太有幾位親戚正居於當地,另外在香港有兩位姊妹近日返了多倫多,想探望她們及給予一些支持,所以特別編排了一個行程一次過租車北上經過波士頓再上多倫多,而為避免一次過駕車太長時間,前往多倫多前後還分別停留滿地可(Montreal)及尼亞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順便旅遊一下。


儘管過去對多倫多印象欠佳,但對這次旅程還是存有希望,首先這次行程是歷來第一次有多倫多的親戚接待,過去無論住退修營地或酒店,總要顧及很多事情,那令已經駕了長時間車子的我疲倦不堪,但今次既住親戚家中,大小起居及出入全部由親戚包辦,那三日兩夜我實在可以徹底休息。另外由於多年沒見,親戚們又十分珍貴我們的探訪,所以他們熱情招待,不惜改變本來的生活習慣也要方便我們行程,其中一次便是太太的表妹為載我們到市中心會合教會姊妹而專登遲上班,這反而令我們有點不好意思。


多倫多親戚盛情的款待不單令我們賓至如歸,亦令我們在多倫多的行程變得輕鬆,我們不用費神找東西吃,即使他們因為工作需要而未能帶我們遊覽多倫多市中心,但他們還是能夠給我們提供清楚的指示,連同對多倫多有些經驗的兩位姊妹,我根本不用費神去想怎樣規劃行程。最終不過短短的三小時,我們便到過多倫多市中心的幾個地標,更意外是這次參觀到一個有關火車的博物館,又乘搭過當地的輕鐵,這些經歷已比我之前在多倫多旅遊時的豐富了。


我們沒有意思要在這短短的兩三日內去太多地方遊覽,我們更着重和當地親戚及教會姊妹的相處。好像太太的親戚有的已經超過三十年不見,能夠再度見面實在有說不出的感受,另外兩位教會姊妹各有困難,她們皆感激我們去探訪她們,跟她們一起禱告互相支持。


事實上,這次在多倫多實在有很多難忘時刻,好像我從滿地可駕車過來,為避免遇上放工的繁忙時間,那五個半小時我完全沒有停下來休息過,但那天精神特別好,而我們最終真的在路面開始擠塞前到達。另外由於太太的親戚知道我喜歡跑步,於是第一晚表妹便帶我和太太在她居所外的小徑行了一小時,期間她倆不斷回顧這麼多年來家庭所發生的事情,想不到她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彷似是找到失散了多年的姊妹一樣。而去到最後一天的早上,我還厚着面皮相約在當地的舊同事,我連番道歉表示時間有限,起初未知能否相約,但也十分高興最終仍能夠和這位難得的舊同事吃個早餐,說說彼此的近況。


這趟在多倫多,沒有發生過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留下的卻只有難忘及美好的記憶,多倫多終於留給我好感了。

26·06·23

2023年6月23日 星期五

一份禮物——第三十個馬拉松

如果沒有記錯及計算錯,六月初在紐約上州參加的馬拉松比賽是我至今所參加的第三十個全程馬拉松,這或多或少也是一個個人里程碑,而且更適逢在我曾花上超過十年生活的美國完成首個在這裡的馬拉松,更別具特別意義。

相比於一年前到大洋洲短宣,這次到美國及加拿大探望親戚和教會弟兄姊妹的起初其實有點迷惘,尤其這個時候已經超過一年沒有工作,我很猶豫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所以別說參加馬拉松這樣具個人喜好的事,就是來探親也帶些罪疚感。只是已付錢辦簽證,米已成炊,也就繼續安排行程吧。


有意思的是這程也安排了探望太太在多倫多超過三十年不見的親人,再連同我想往波士頓探望幾位教會弟兄姊妹,於是在紐約的一個多月還包含這樣一次北上的短途旅程。


由於太久沒有連續駕車超過三小時,而自己亦老了,不如昔日般可以連續駕車八小時而仍然面不改容,所以決定把這次旅程斬件成五部份,而每次間隔最多五小時車程。所以無論由紐約市到波士頓、由波士頓到滿地可、由滿地可到多倫多,全部皆是四、五小時內的車程,唯獨最後一段由多倫多返紐約市未知中間停留哪個位置。同一時間,我姑且也看看這期間在美加東岸有沒有馬拉松比賽。


沒料到真的給我找到一個。


這個在紐約州一個叫Cooperstown 小鎮舉行的馬拉松,舉辦的日子正正是我打算租車往波士頓及多倫多的時間,更加感恩的是比賽在週六舉行,可以不影響我主日返聚會,還有巧合的是這小鎮幾乎位於多倫多和紐約市中間,不單不用額外走更遠的路,而且我正正可以利用這地方作休息的中途站,更別說這個比賽的參賽費用是我在澳紐及歐洲的比賽中最低的一個。


若果說這個馬拉松比賽是為我度身訂做,也完全是不誇張。


知道有這樣一個馬拉松,並且在我的短途旅行路線上,就得好好的計劃。那時我從社交媒體留意到在紐約有位教會弟兄,他也喜歡跑步,並且在我前往美國前剛跑了一個半程馬拉松,於是便問他有沒有興趣一起參加,誰知道他真的蠢蠢欲動,不過究竟如何會合倒要想想。無論如何,如果我入境美國順利,然後租車順利,還安全駕駛各段路,在回程時的最後一站我便可以參加人生的第三十個馬拉松,甚至有機會有位紐約的弟兄跟我一起參賽。


別看我三言兩語便解釋這次參賽的來龍去脈,其實過程也充滿挑戰,尤其這旅程涉及八天的安排,當中要兩次出入境,又要找人接送我到機場取車和還車,期間要駕多次令我感到辛苦及擔心的長途車,要租三間酒店,見我和太太也陌生的「親人」,還沒有說參加馬拉松比賽要作的基本準備,包括足夠休息、領取選手包、比賽前要吃多碳水化合物的晚餐、預備能量條和香蕉等,事前想起這些東西也夠複雜。


感恩的是自己懂得一關又一關面對,而弟兄決定一同參賽,也沒有給我帶來任何額外麻煩,反而卻為我準備一些跑步必須品,而比賽前一晚,我們又到比賽所在的小鎮一起找東西吃,由於多了一個人,我們又可多選不同的食物,又可彼此分享跑步心得,令這次比賽增加更多豐富元素。當知道這次原來是弟兄的第一個全程馬拉松,而我竟有份推動他作這個突破,也為我這個人生小里程碑添上特別意義。


比賽成績雖然不見突出,但這次作賽是相當高興和感恩,既因為我成功完成這不易的短途旅程,也因為這個比賽令人舒𣈱,工作人員親切友善,紀念恤衫及獎牌設計精美,而且比賽後又有午餐及雪糕供應,可說是前所未有。所以我會難忘這個人生「第三十馬」,尤其最起初對這美加之旅充滿疑惑,到最後竟有這難忘回憶,我深深感受到這是天上來的禮物,叫我要充滿喜樂及信心去渡過這旅程,往後一定很有意義和精彩!

21·06·23

2023年6月20日 星期二

十七年的轉變

若果不計算中間兩次短暫返回紐約,其實我離開這個我曾讀書及工作達十一年的地方已經超過十七年,當時在這裡固然曾經近距離認識這個國際大都會,今次逗留一個月,叫我總算可以再看看這個地方多幾眼。

想起十七年前,手提電話雖然已經開始普及,但肯定未有今日那麼多五花百門的社交媒體,當時手提電話主要就是用作打電話作對話之用,只是不同電訊公司不時推出不同的月費計劃,所以紐約的朋友頻頻轉換電話號碼,但今日不同了,不用再記錄他們的新號碼,只需要用簡單方法便可以用社交媒體聯絡上。當然,昔日拍照後還要找方法沖曬出來再交予對方實體相片,但今日同樣只需利用一部手提電話便完成拍照及送予對方留念以作保存及回憶。


另外,我覺得紐約市的汽車多了,路面越來越擠塞,聽說泊車也比之前困難。不知是這城市的人口多了還是不怕駕車的人多了,記得以前總有一類人因沒有方向感或怕迷路而不敢駕車,只是現在全球定位系統已經非常普及,怕迷路的人也許不再怕駕車。至今我在香港仍保存一本昔日在美國買的地圖書,以前就靠那些大本地圖書知道路線方向,尤其要離開紐約到其他地方旅遊的時候,但現在卻完全倚賴這些智能系統,即使近距離又常去的目的地,人們仍習慣了使用,我都不知道如此倚望科技是好還是不好,當然這不是純粹紐約客的習慣,那根本是全球人的情況了。類似的情況也包括在家工作,十七年前「在家工作」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行為,想不到現在返工的一群,每週總有一些日子可以在家工作。


我不敢說那些轉變是好是壞,不過從我的角度覺得好了的是紐約明顯劃多了很多專門給單車行走的道路,例如我阿姨居所對面便多了一條由行車路劃出來的單車徑,甚至連布碌崙橋及曼克頓中城等地標也容易見到單車徑及騎單車人士,我只覺可惜是這程沒有踏過單車,更遑論說踏單車跨越布碌崙、曼克頓及皇后區這三個我最熟悉的區域。還好,在紐約市這些年間多了人跑步的時候,我也追上「潮流」,在這三十多天,我估計我跑了近三十天,我尤其高興在我阿姨附近的一個公園跑步,公園內有個寧靜美麗的小湖泊,維繞跑一圈剛好一公里,這個有松鼠、有天鵝、有鴨子的地方是我過去從未跑過的,我高興今日在紐約多了很多跑步的同路人。


當然,紐約市亦有不少改變是令人擔心的,其中之一便是大麻味處處,聽說大麻在紐約市現在是合法的,雖然我沒見到治安因此明顯差了,但朋友也提醒我要小心多一點。除了吸大麻這樣具爭議性的東西合法了,另外彩虹旗到處可見,我一代的教會弟兄姊妹今日教育下一代時不單要面對中西文化的衝擊,也要面對信仰及全新道德觀念的夾擊,他們皆面對在家及在教會教一套,學校卻教另一套的挑戰,這絕對有別於十七年前的光景。


我不會說紐約在這十七年有翻天覆地的轉變,最少我覺得轉變比香港少。紐約的地鐵仍舊殘舊和不準時,但其網絡之廣泛仍然成為紐約市的重要交通工具;紐約的有名地標仍是自由神像、帝國大廈、布碌崙橋及四十二街等,但同時亦多了很多沿海岸的康樂及文化設施;雖然紐約市的物價仍然高,不過卻還能令很多移民及旅客慕名而來,因為這個城市實在太具活力及姿彩。


初到埗時我仍擔心因很多轉變而不習慣,但去到旅程的尾聲,還是覺得跟十多二十年前一樣,這個城市總有本身的優點缺點,我們只管找到跟這城市一樣的節奏及脈搏,便不難去適應及找到喜歡的地方。

20·06·23

2023年6月16日 星期五

重回舊地

返回美國紐約探望阿姨和表弟,並有一班教會弟兄姊妹和舊同事,自從二OO六年初正式離開紐約返回香港定居,二OO年及二O一五年分別返過去短短一兩個星期,這次是第三次重回舊地,並且是逗留時間最長的一次。上兩次回去由於時間太短,根本沒有機會和一些舊同事及弟兄姊妹重聚,這次有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就可以探望更多人了。

的而且確,有些人已經超過十六年沒見面,即使中間我來美國或他們返回香港而曾經短聚,但這幾年間各人的轉變也大,其中最主要的一批是一班年輕弟妹,他們昔日還是在求學的小弟弟和小妺妹,今日不單已經出來社會工作及結婚,甚至大部份還有了小朋友,那即是他們已先後步過了三個人生階段。工作、結婚、生小孩固然是不少人人生必經之路,但轉眼已見各人一下子連跨三個階段,倒還不能一下子便接受得來。


而昔日與我同輩的,在我離開時有的剛有了孩子,十六年後他們的下一代部份已經入讀大學,亦有的多了細佬或妺妹,只是這班第二代的人數實在太多,屈指一數他們可能多達四、五十人,我不單搞不清楚他們的名字,即使那個小孩是那個弟兄姊妹的孩子我也搞不清。我第一個主日去到教會聚會時便決定放棄記下他們每一個的容貌及名字,畢竟我也老了,而我和他們的父母才充滿經歷及回憶。


還有比我年長的,他們既有教會的大哥哥大姐姐,亦有昔日工作的舊同事,感恩十六年雖過,但絕大部份仍健在,包括有一位已過百歲,亦有三數位已超過九十,他們無論在我人生首份工作、或是生活、或人生及屬靈成長中皆給我悉心照顧,有的哥哥姐姐還曾在我從美國另一個州份移居到紐約時短暫讓我寄居他們家中,我感恩今次仍可跟他們相見,再三表達我的謝意和牽掛。


不過在各人步入人生不同階段,面對的衝擊也成為各人的挑戰,年長的多要顧及何時複診及身體狀況,有自己家庭的則已把專注力放在孩子身上,想起昔日同事會為事業拼搏,弟兄姊妹會為心靈及傳福音努力,過去一班一同奮鬥的同事及弟兄姊妹,似乎已經轉移焦點,尤其弟兄姊妹,相比我和太太才於一年前辭掉工作往大洋州國家傳福音,我們所作的其實可能令他們惘然及感受距離。我完全沒有少窺任何一個人的努力及生存目標,畢竟各人的擔子及領受不同,而活在這個大城市及面對的衝擊亦非其他過客能理解。在大洋州短宣之旅後,我製作了一個旅程回顧片段,在紐約竟完全沒打算拿出來分享,因為我和太太當日往「普天下去」的抱負和心志也非一朝一夕,實在不想令他人感到氣餒或「離地」。


無論如何,沒有忘記當日初心,來到探望昔日愛惜我的親朋好友及弟兄姊妹,獻上關心和問候已是最大目的,至於神給我們的人生異象及托負,就向合適的人說就好了。

14·06·23

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再次準備充足上戰場(下)

自從成功達到每日跑步後,跑了共三次全程馬拉松,第一次是去年六月初在澳洲的布里斯本(Brisbane),因為駕車到比賽場地遇上塞車而遲到,令我在沒有任何熱身運動下踏上起跑線;第二次是去年年底在紐西蘭皇后鎭(Queenstown),起跑三公里後便覺得呼吸不順,連同比賽日前幾日發燒及咳嗽,才懷疑自己其實感染了新冠肺炎。兩次作賽也不能夠全力以赴,未知道那樣密集的練習能否帶來成績。

距離布里斯本馬拉松近一年,準備參加紐約州一個小鎮的馬拉松,這次沒有塞車遲到零熱身運動,比賽前亦沒有任何患病徵狀,正正可以考證自己的耐力及體能狀況。


比賽是八點開始,大致上已適應了當地跟香港的十二小時時差,睡眠質素如舊在比賽前因緊張而不是太好,不過也不是全晚失眠,早餐算比平常豐富,但不夠好,而當日早上氣溫剛跌回十五到二十度,大部分時間有雲,在最後路段會有較多陽光,由於經歷過早幾天近三十度的高溫,而比賽前一晚則下了傾盤大雨,所以對這樣的天氣已經覺得感恩。


縱然天氣及狀態不俗,只不過這個比賽就沒有太好的地利了。原先以為這個標榜繞着湖泊跑的比賽會如昔日在日本北海道洞爺湖馬拉松一樣不會有太多高低起伏,而且會被兩旁的樹蔭包圍,誰知道總爬升幅度達六百六十米,在我參加過三十個馬拉松中除了台灣太魯閣等少數幾個馬拉松外,印象中沒有幾多個有如此多爬升幅度,這樣的賽道確實消耗體能,所以今次比賽中去到後段明顯出現體力不繼,而那時候樹蔭減少而開始曝露在陽光底下,就更覺路途艱巨了。


還好除此之外,補給站尚算充足,路線指示清晰,沒有因太多選手而出現「塞人」,而景觀亦算不錯,這些其他因素實在不應對今次成績帶來太負面的影響。


最終,這次馬拉松以四小時二十五分鐘完成,與布里斯本做出的成績相約。當我比較起這兩次的分段時間,發現今次有一個亮點,就是我頭三十一公里幾乎一直保持到六分鐘完成每一公里的速度,那跟我平日練習時的目標速度一致,只是由第三十二公里開始便無以為繼,一跌落去便是七分鐘才完成一公里,我想到除了是路線起㑀大而一早消耗太多體力之外,另外是我鍛練長課不足,因為這次比賽前,我才有跑到一次半程馬拉松的距離作練習,其實這實在不足夠的。


另外我覺得可以作改善的是早餐方面,起初由於以為能夠舉辦這類長跑活動的地方總會有具一點規模的超級市場讓我買到麵包作比賽日的早餐,於是在上一個停留點完全沒有準備好,即使比賽前一晚我不太晚便到達小鎭,沿路卻一直沒見到超市或便利店,只能靠早一日吃剩的牛角包及另一位來一起參賽的弟兄帶備的杯麵充饑,偏偏酒店房間又要花很多時間煲熱水以泡杯麵,這方面實在有點失策。


不過在其他準備工夫中,我認為絕大部份也做得不俗,例如前一晚的晚餐飽足、比賽前一日雙腿有充足休息、比賽日一早到達起跑點然後輕鬆做熱身及放鬆心情⋯⋯。如果計算這次千里迢迢來參賽,之前一週還要顧及並遊走其他遙遠的目的地,到最後順利踏上跑道且完成,還是當高興及感恩又跑畢一個馬拉松了。

09·06·23

2023年6月9日 星期五

不夠一百個參加者的馬拉松

參加過近三十個全程馬拉松,還沒有一次的參加者不足一百人。

這是在美國紐約州一個小鎮內舉行的長跑活動,全個項目共分為五公里、十公里、半程及全程馬拉松賽事,總參加人數未夠四百人。印象中其他參加過的小型馬拉松中,泰國清邁、紐西蘭的Hawke’s Bay及香港的中國海岸也算小規模,但參加者都有幾百,我倒有興趣見識一個不夠一百個參加者的比賽會有怎樣特別之處。


由於當時即將前往美國探望親人,已經初步掌握逗留時間,於是便上網看看這段時期有沒有時間及地點皆合適的馬拉松比賽,其中在專列出美國各州各省長跑比賽的網頁看到這賽事,於是便按入看看,始發現無論舉辦日期及地點對我而言皆可行,但更意外是參賽費用只需要五百元左右港幣,那是我參加過所有歐美及澳紐比賽中最便宜的一個!


在這接近夏季的時間仍有長跑比賽舉行其實不容易,何況賽事在週六舉行,我不用錯過主日聚會,既然參加費用不高,於是便開始著手計劃行程,把其他安排圍繞這比賽而設計,想不到又符合到我的其他行程安排。


從網上資料看到這賽事已經舉行過八屆,歷來規模也差不多,參加者多少對我來說也不是重點,反而我需要考慮的是整個參賽流程及沿路支緩,因為少參加者自然少工作人員,那麼會否難以取得號碼布、沿路是否有足夠補給站和方向指示,便變得關𨫡。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有趣體驗,我是意外這比賽比我之前預計的來得順𣈱及充滿驚喜。先是由報名到確認參加資格,由領取號碼布到踏上起點,再從起跑到完賽安排⋯⋯,每個環節井然有序全沒阻滯,賽事網頁雖然不算美觀,但需要有的資料齊備,包括領取選手包的時間地點、比賽時限及路線起伏等,令我驚喜是資料還說這個小型賽事竟然還有完賽獎牌、專有賽事紀念裇衫及午餐供應,尤其後者,因為歷來我只參加過有免費午餐或晚餐供應的賽事五次之內,也許這是少參賽者的好處吧。


一如所料,除了起跑時見到一堆參賽選手外,過了三英里後身邊的跑手越來越少,有些路段前面後面也見不到其他選手。儘管如此,粗略估計補給站也有十多個,超過半數補給站也有水、能量飲品及能量濟提供,而去到每個明顯的分叉路口亦定必有工作人員指示,沿路就算沒有參加者在前後左右,我也沒有一刻擔心過我走錯路。我只有擔心會否有選手在兩個補給站之間受傷或暈倒而得不到及時治療,不過見到警車及幾輛熟口熟面的私家車不時在我旁邊駛過,估計也是主辦單位為選手安全而作的安排。


衝線時,其他項目完成已久,所以終點位置實在沒有太熱烈的氣氛,但有一位司儀在激昂的背景音樂下仍為衝線選手們打氣,接過完賽獎牌,走廊仍有充足樽裝水、健康飲品、雪糕、香蕉及三文治任取,有攤位則派免費水果味啤酒,真的喜出望外。


儘管賽事規模小,但需要有的沒有缺乏,甚至其他大賽沒有的這賽事也有,加上參賽費用不高,而工作人員似乎也因參加者不多而對我們份外熟悉,就好像我告訴工作人員我的姓氏以打算領取號碼布時她便特別問我是否專誠從香港來跑,所以感受他們份外親切,這是我歷來參加過的馬拉松皆未曾有過的良好體驗。

07·05·23

2023年6月6日 星期二

原來有跡可尋

專誠去到遠方探望一位相識很多年的教會弟兄,昔日我在外國留學的時期,他也剛好在那裏附近讀書,由於他年齢比我略大,當時正就讀碩士課程,而且聖經知識比我豐富,所以心中十分景仰那位弟兄。

當時在外國讀書,居住在阿姨及姨丈家中,他們年紀比我大一載,而他們雖然也有一位兒子,但年齡又是比我細一載,在一個沒有太多人口的小鎭,其實在上學以外我有時也覺得孤單,很高興當時偏偏就有位同樣來自香港,且在同一教會聚會的弟兄在「附近」,於是有近兩年時間,我們會間中輪流駕車到我或他居住的地方過一個週末,見面時主要都是一起吃飯、看聖經、唱些詩歌、禱告及交流下彼此近況。而這位弟兄跟我一樣,性格也是比較節儉、純樸、樂於助人,所以一起過週末的時間也是舒服,重要是大家能夠互相支持。


儘管不是長時間和這位弟兄朝夕共對,但他的確曾是我孤單時的好同伴,所以即使大家先後畢業各自發展,我始終不忘及珍貴和他的友情,十多二十年來一直保持聯絡。


只是後來知道他離開了自己在當地一手一腳建造的教會令我十分詑異,因為他和香港及當地弟兄姊妹的關係十分深厚,而最重要是他對聖經的認識及追求十分認真,這方面我根本遠遠比不上他,所以對他的離開感到非常意外。這段時間我決定不作任何猜測,對這位主內哥哥繼續信任,直至親自見到面前也不作甚麽評論。


等了近十年終於重聚,他仍像昔日的節儉、純樸、樂於助人且和靄可親,我們彼此分享近況,也談談往日事。言談間知道他轉了到一間主要用國語的教會,不過他其實沒有參加實體相聚,而是自新冠肺炎疫情起持續參加網上聚會。這幾年他爸爸也和他們團聚了,他聲稱由於爸媽年紀老邁,不想他們在人多的地方受到感染,所以持續參加網上聚會。另外他有一個和中國大陸弟兄姊妹的相聚,以及和爸爸的二人相聚,其餘時間不是陪家人就是工作了。


弟兄說自從疫情發生後也減少出門,一來避免受人感染然後感染家人,二來他公司容許員工在家工作,所以沒需要的話其實也沒必要出門。弟兄確實重情義,這次到訪他還是義不容辭陪我和我太太四處走走,即使在街道上已經沒有多少人戴上口罩,但他卻仍然戴上兩個而令人觸目。


說真的,弟兄雖然仍然保持眾多優良性情,且一樣能分享到屬靈的話題,只是我亦逐漸覺得大家已有明顯不同,例如他比從前看來更孤僻和內向,我不算是一個太喜歡熱鬧及應酬的人,但他比我厲害得多。他似乎已沒甚麼實體社交生活,更別說他找到心靈伴侶。我深信他仍然愛主和愛弟兄姊妹,甚至兩年前他跟我一樣也出版了一本有豐富資料搜查的屬靈書,但他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否一個正常基督徒的狀況?我其實開始有保留。


想起使徒行傳的時期,正正是教會的開始,當中弟兄姊妹間很多互動,由於他們努力行真理及彼此相愛,教會人數大大增長。疫情出現確實帶來生活上很多轉變,包括令不少基督徒不再積極參與實體相聚,甚至減少和弟兄姊妹的交流,原因看似合理但其實又不太對勁,總之無懈可擊難以推倒。


有比較成熟的弟兄也分享過,一班活在教會𥚃正常的弟兄姊妹應該會彼此交流、彼此看守、互相提醒,才可以避免在靈性上走向偏歪,也避免在軟弱時得不到扶持。回看和這位弟兄昔日的交往,的而且確,他是一個默默耕耘,在主裏勞苦不遲疑的人,只是他卻喜歡憑一己之力完成眾多事情,鮮有和弟兄姊妹互相配搭,他的理念是避免麻煩到別人,但似乎也逐漸走向一個極端。


和這位我仍然敬佩及愛護的弟兄經過兩個下午的相處也要暫時分別,在分別前我再次感謝他在我年輕的歲月尤其孤單的時候,成為我的陪伴和支持,想不到弟兄卻回應多謝我每次總是我主動聯絡他安排相聚。事後我再細味他的說話,他所說的原來沒錯,只可惜在我們仍然年輕的時候我沒有留意到情況而給他一點意見。

05·06·23

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再次準備充足上戰場(上)

自從開始了每日跑步的習慣後,去年上下半年先後跑過澳洲布里斯本(Brisbane)及紐西蘭皇后鎮(Queenstown)的馬拉松,原本很想看看三年疫情沒參加過馬拉松比賽,會有怎樣的成績,並且比賽前持續每日跑步一段時間,能否有不跌反升的戰鬥力,特別是這兩次也比以往更早到埗適應時差及氣候,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前往第一個馬拉松比賽的目的地遇上塞車,遲了足足十五分鐘且在沒有熱身下起跑,而參加第二個馬拉松時卻懷疑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跑了未夠五公里便已經覺得呼吸困難,這是過往參加二十八次馬拉松時所未有,最後即是勉強完成,但成績實在未如理想,未能真實反映這段時間每日練習令體能狀況更理想帶來的結果。

大半年過去,再度有機會參加一個在海外舉行的全程馬拉松比賽,跟上次在澳洲及紐西蘭參加的賽事一樣,這次同樣一早已到達比賽國家,即使時差跟香港分別甚大,但亦早已經適應了時差及水土。這是一次規模不大的比賽,據網上資料看到,全部參加者可能只有近四百人,其中參加全程馬拉松的接近一百人,估計由於參加者不多,起跑時肯定不會如在日本的賽事般要等候半小時才可以出發,且有「塞人」的現象。此外由於賽事是維繞着一個大湖跑一個圈,所以路線及目標清晰可見,就是沿着湖邊跑完一個圈就完成了,這總好過在街道轉彎末角。當然由於賽事的規模比較小,相信沿路的補給及支援肯定不會多,若果我如上次參加皇后鎮的馬拉松般疑似感染了新冠肺炎而未能適時補給健康飲品,相信我不能完成今次這個比賽。


無論如何,參加了二十九次全程馬拉松,比賽的經驗尚算豐富,不同的天氣、路線、環境、氣氛、補給站多寡、辛苦程度等也都經歷過不少,知道最影響表現狀況的未必是臨場的環境及條件,卻可能是過去半年的累積練習狀況。據手機𥚃的運動軟件記錄,自去年完成皇后鎮馬拉松後,六個月累積跑步總共多達一千三百六十三公里,若計算半年有一百八十二天,這半年每天平均跑了七公里半,若果以這樣的累積練習去參加這次馬拉松比賽,其實是綽綽有餘,當然,我也會考慮到比賽前是否有足夠休息,或出現厭跑的情況,所以在比賽前一週早已計劃開始輕鬆跑甚至完全休息,最後能否獲得比之前更好的成績,就看看這次會否出現其他突發意外的情況了。


不能否認,每次參加馬拉松都充滿變數,不單試過遲了到起點或疑似感染疾病,亦試過遇上雨天、肚子不適、路上跌了能量條而拾不回⋯⋯,遇上那些情況只能叫自己降低目標,完成就好了。


我也常提醒自己勿忘初心,不要忘記當初第一次參賽,目標就是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往後開始從參加海外馬拉松中發掘到自己的興趣,就一直到世界不同角落跑下去,能夠在近三十個不同的地方完成一次馬拉松,代表了自己不但有經濟條件去參與,更重要是有健康的身體及精神狀況,這已經足以感恩自己擁有的這些東西,若能更快完成一個比賽只不過是錦上添花,但切記因為有太大野心而令自己受傷或遇上身體危險,那就得不償失。無論如何,又可以從這次比賽中學習及累積經驗。

31·05·23